「走街串巷訪百家」佳木斯市監獄民警的扶貧“菜園情”

東北網12月16日訊(於樂 記者莊園) 深冬的黎明,閃耀的警徽已照在扶貧的路上。劉峰走在通往郊區平安鄉東風村的路上,看著平整堅實的路基,眼裡滿是希望。這條路,通往東風村,通往貧困戶的菜園,連著脫貧攻堅的夢。

「走街串巷访百家」佳木斯市监狱民警的扶贫“菜园情”

幹警身著便裝入戶走訪。

「走街串巷访百家」佳木斯市监狱民警的扶贫“菜园情”

貧困戶於在珍家從前的泥草房和新房子。

劉峰,佳木斯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佳木斯監獄幫村扶貧工作帶頭人。“是黨的政策好!讓我們有機會走近老百姓,為群眾做點事兒。”2017年4月,佳木斯監獄響應黨和國家的扶貧號召,按照省市扶貧要求,對所屬地區的佳木斯市郊區平安鄉東風村開始了對接幫扶。接到扶貧任務後,監獄黨委選優配強成立扶貧工作組,設10名專職扶貧幹部,對接幫扶東風村的10戶貧困家庭。

一身警服面前,老實本分的村民們,多少有些距離感。為了與群眾走得更近,監獄黨委要求入戶走訪時都不準穿警服。“要讓老百姓接受咱,就要跟群眾打成一片!”為了走近群眾,真正瞭解群眾的所想、所需、所難、所盼,幹警們主動走進貧困戶家裡,下田除草、種苗摘菜、房前屋後打掃衛生……與貧困戶一起勞作,一同收穫,用真心捂熱警民關係。

脫貧致富得一步步來,得先讓老百姓吃飽穿暖,住上安全的房子。“要不是這些孩子來,我這把老骨頭哪能撐起這麼好的一個家!”84歲的貧困戶於在珍如是說。年老多病的她,老伴兒去世多年,唯一的兒子體弱多病,兒媳癱瘓,家境十分困難。老人嘴裡的這個“家”不大,但相較原來低矮破舊的老屋來說,她已十分滿足。原來那個隨時可能倒塌的泥草房,就像深深紮在幹警們心裡的一根刺。2017年12月,心繫老人的住房安全,工作組又一次來到於在珍家,一起商量建房的事,“原來老人收入低,房子改不起,現在政策這麼好,28000元就能蓋一個新房了。”隨著佳木斯市郊區積極推進農村貧困人口危房改造重建工程,佳木斯監獄黨委大力支持,工作組積極協調,大家盡心盡力為老人籌措資金1萬元,幫老人建成了磚瓦房,幹警們心裡的那根“刺”也漸漸地消失了。

光是“給予”不行,更要為脫貧致富找到好出路。考慮到貧困戶收入少,又常生病住院,工作組積極聯繫郊區扶貧辦,找到平安鄉政府,諮詢政策、研究對策,共同為老百姓謀劃脫貧致富的好辦法。房前屋後是塊寶地。“長158、寬220……三壟茄子,十架豆角兒……”一雙黃膠鞋,一身迷彩服,只有腳踩泥土、深入田地,才能真正帶領貧困戶挖掘出“小菜園”裡的“大經濟”。早春割韭菜,初夏栽茄秧,起毛蔥種白菜,白露播小蔥兒……說起菜園裡的事兒,幹警們個個是行家。輪播、細耕、間作,科學種植,有機綠色,為了能讓小菜園高產出,幹警們請專家講、向書本學、結合實際,指導貧困戶科學種植,增產增收。地裡種菜的女幹警,傳運冬菜的男警官,成了東風村裡最靚麗的風景。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佳木斯監獄黨委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工作組鼓勵、幫助老人種菜收菜,再以等同甚至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保障“產品”有“銷路”。每到夏秋,每週一次,無論颳風下雨、炎炎酷暑,不分節假日,幹警們都去幫忙採摘,從沒讓菜爛在地裡。“我們有市場!”採收的蔬菜除了供應監獄食堂外,1200餘名幹警職工以及他們的親戚朋友都成了“小菜園”的“大客戶”。監獄食堂的餐桌上、幹警家中的冰箱裡、親戚朋友的菜譜上,到處都是菜園的味道。路再遠,都不能耽擱扶貧,運菜的車照常進村。從監獄到東風村,來回50多公里,2018年因修路繞行,這條通往“菜園”的路變得更長了。為了節省運菜車的空間和油耗,騰出空兒把更多的菜拉出東風村,來回70多公里的路,幹警們常是騎著自行車去。

脫貧攻堅“回頭看”,菜園致富不是夢。2018年貧困戶菜園總收入4萬多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2019年增收6677.4元,邊緣戶增收4513.8元……小菜園大豐收,數字是最好的說明。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殘破的舊宅喜遷新居,從產業單薄到家家發展菜園經濟,增收致富門路廣開,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夢想。

黨建聯盟,發揮作用。監獄黨委積極組織扶貧幹警參加東風村黨建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逢人就說菜園的事,朋友們都說我是‘農民’獄長。”不只是名字,在劉峰和所有幹警的心裡又何嘗不是裝滿了“農民”。在工作組和村黨支部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幫扶的隊伍,和貧困戶一起品嚐菜園的“甜頭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