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對中臺已經有一定了解的小夥伴可以略過前面一部分內容。

本文核心是用不同維度去科普“中臺”到底怎麼理解與一些小方法。

實際工作中第一次“中臺”實踐,不單是紙上談兵,不同見解請指教。

中臺——追溯 “ 中臺歷史 ” 上古時期 ...咳咳 ... 開個玩笑。

最近1~2年 “ 中臺 ” 這個詞曝光率越來越多,某引擎指數接連不斷的爆(上)發(漲),今天聊聊 Mr_z 眼中的中臺,歡迎小夥伴留言 ~

本文會把概念落地在產品上,在真實業務中進行實踐,方便理解 ~

還是簡單的以一個時間軸的形式做簡要說明吧 !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先言簡意賅的上幾個場景圖 ,介紹一下: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早期沒有中臺概念的時候,在傳統IT企業,產品結構如何呢?無論產品複雜程度,均分為“前臺”和“後臺(管理端)”這兩部分。

應用網上通俗解釋,如下:

什麼是前臺?

首先,這裡所說的“前臺”和“前端”並不是一回事;所謂前臺即包括各種和用戶直接交互的界面,比如web頁面,手機app;也包括服務端各種實時響應用戶請求的業務邏輯,比如商品查詢、訂單系統等等。

什麼是後臺?

後臺並不直接面向用戶,而是面向運營人員的配置管理系統;比如商品管理、物流管理、結算管理。後臺為前臺提供了一些簡單的配置。

前臺、後臺、用戶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圖簡單表示: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在當時,項目的發展相對穩定,並不需要那麼快速的去迭代和試錯,所以這種結構並沒有什麼問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以用戶為中心,快速影響用戶的需求,不斷迭代和試錯,才能讓企業在競爭當中立於不敗。但是,現實情況下......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在傳統的前臺-後臺架構中,各個項目相對獨立,許多項目都在重複發明同樣的輪子,即讓項目本身越來越臃腫,也讓開發效率越來越低。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這種時候,為提高開發效率,我們有必要整合出一箇中間組織,為所有的項目提供一些公共資源。而這個中間組織,就是人們所說的“中臺”。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中臺的領跑者

SuperCell是一家芬蘭的手機遊戲公司,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是說起下面幾款遊戲,大家一定會很熟悉(當時下面幾款手遊火了好久):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SuperCell公司就像是一個高產的遊戲孵化器,在幾年內開發出了10款以上的遊戲,但是大部分用於試錯的遊戲都在研發過程中被腰斬了,最終呈獻給用戶的幾款遊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是什麼讓SuperCell公司能夠如此高效地試錯和迭代呢?他們依靠的是強大的平臺資源,支撐起各個遊戲開發的小團隊。
他們開發出的遊戲看上去風格迥異,卻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在業務上,共通的東西包括支付系統、用戶系統等等,在技術上,共同的東西包括遊戲引擎,內部開發工具等等。而這些共通的資源,都可以由一個強大的 “ 中臺 ” 來提供: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中臺的架構思想改變的不只是項目結構,也影響了研發團隊的組織形式。SuperCell公司把這種高效的組織形式稱為“部落”。

阿里巴巴在2015年12月進行組織升級,就是“大中臺,小前臺”的模式。主要的思路是打破原來樹狀結構,小前臺距離一線更近,業務全能,這樣便於快速決策、敏捷行動;支持類的業務放在中臺,扮演平臺支撐的角色。

阿里巴巴提出了 “ 大中臺,小前臺 ” 的戰略: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圖中,阿里巴巴許多產品線的共通業務經過下沉,形成了中臺的各種業務中心,而Aliware則是阿里巴巴的技術中間件平臺,為各大業務線提供技術支持。華為提出了“平臺炮火支撐精兵作戰”的戰略: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華為把作戰小分隊比喻為前臺項目團隊,把中臺比喻成戰地指揮部。在這個比喻當中,中臺的作用就是提供資源支持:要數據給數據、要技術給技術。不怕papa打臉,中臺概念傳出的源頭作者還真沒有摸清,不過起初從產品(業務、數據等,統稱產品哈)層面有這個概念是由《部落衝突》所屬公司的一個組織架構引發的血(思)案(考),這裡說的血案就因為很多企業盲目跟風做中臺,並沒有完全理解中臺概念,因此在中臺這件事上吃了不少的虧。這裡不得不說馬大大和一眾高層切換共性視角思考企業組織架構與產品形態的調整問題,點贊。

(共性視角:麻煩抽象一下,性質/概念高度相似,切換維度合理運用)

題外話:中臺概念在我看來,在有微服務的技術之前就應該存在了,只為技術層面,未浮出水面而已;更有很多傳聞,中臺理念開發早早就有應用了(消息準確性待定)什麼是微服務?微服務是一種架構風格,一個大型複雜軟件應用由一個或多個微服務組成。系統中的各個微服務可被獨立部署,各個微服務之間是松耦合的。每個微服務僅關注於完成一件任務並很好地完成該任務。在所有情況下,每個任務代表著一個小的業務能力。“ 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所有微服務需要一個支持吧?這個支撐是誰呢?嘿 ~ ”利用中臺概念搞事情,嗯,抽象一個場景

背景:

公司CEO長期出差,內部由我一手管理,不過剛剛好,因為這種上下對接形式,讓我想到之前公司產品部門的結構可以抽象概念,來一箇中臺的簡易模型~

偷換下概念,如下圖: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前臺應用→中臺紐帶→業務實現底層整個產品部是一個公司的中臺 ~看懂了沒?我就是產品部的 “ 中臺 ” 哎中臺整體設計思路及應用先上圖: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實踐項目背景說明:所處 “ 健康監測 ” 行業,該公司的業務方向有四:監測A、監測B、監測C、監測D、

中臺建設分為四個類別:產品服務中臺、業務服務中臺、數據服務中臺、技術服務中臺


我們的中臺建設是從零開始的,雖然比重構業務(組織)框架進行整合來的輕鬆些,但是在真正抽象業務的時候,真是焦頭爛額,B端產品有一個慣性問題,就是一線用戶接觸機會很少,一般由總監或商務去前端洽談,所以導致業務信息斷層、業務流程有偏移;抽象的過程中,共性類的標籤定義不精準,就會影響中臺整體研發進度,這中間反覆了幾次,擦了把汗,最終是搞定了。

注:從零開始還是要說一下,這個零階段不是企業初期,而是中期重構業務, 由本人從零開始做中臺系統。 下面整體案例介紹(需放大看 ):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不同類型中臺的屬性及說明:1、業務服務中臺:以主線業務流為核心,不影響業務的前提下進行抽取共性類

(這裡包含伴生性、附屬性的也一同抽取)

2、產品服務中臺:脫離業務線,其他通用性的歸屬一類。

3、數據服務中臺:用戶賬戶、子系統信息數據統一等;業務形態不同的,但業務數據是需要合併的,這類也可以進行抽取共性類。

(eg:一個用戶信息數據表單通過抽象後,刪減、或增加,可以兼容不同業務形態流轉過來的數據表單)

4、技術服務中臺:技術部分暫不做說明了。

舉個栗子:“ 業務中臺 ”中的功能模塊又如何抽取共性類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如圖所示,一個填報項目配置時的信息項會分為三類:1、維度配置:在系統中有單獨維護(可以理解為字典)維度配置的模塊,此處根據不同項目進行判斷回顯。

2、項目配置類型:

配置項目時,判斷當前項目類別為 “ xx項目 ”後 ,此處字段默認調取本項目所屬字段(字段為最大包含)。

3、通用字段:

任意一個項目中都包含這幾個字段。從一個功能的視角抽象理解1 牽扯業務、伴生性功能、可維護

2 業務主幹、不可缺失、做包含

3 通用字段、無需維護

思維應用模型

“中臺”這樣科普,你才能入手做

其實從某些程度上來說,抽象後的框架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平臺化?

下面有一段話,不敢苟同

所謂“中臺”,其實是為前臺而生的平臺,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務前臺規模化創新,進而更好的服務用戶,使企業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用戶需求的持續對接。

emmmmm ... ...

Mr_z:”首先我們要清晰認知到中臺的定位,如果只是給予前臺支撐,那麼中臺的意義何在呢?只是滿足前臺需求,用中臺概念做平臺化支撐前臺不可以麼?前臺產品是一個公司對外戰略的一部分,一個方向,而中臺是需要不斷通過行業經驗累積,不斷下沉,只有能力沉澱下來,才體現了中臺的意義。這裡需要說明一點,不要盲目跟風,需要根據不同公司的發展階段來具體分析。企業不同階段的 “ 中臺 ” 企業階段:0歲沒有必要搭建中臺,但是一定要有中臺的概念,先平臺化,快速輸出產品,在市場內野蠻衝刺,不斷打磨產品,驗證自身價值看,確定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後根據企業在行業內業務的下鑽能力,進而沉澱;不要浪費資源在前期做 “ 中臺部分 ” 的投入!os:當然,您的企業各方面資源 “ 非~常雄厚 ” ,提前預備也行,只不過後續優化還是需要資源,何必呢。

企業階段:1~18歲

適合(不完全)搭建中臺,當企業商業模式、產品模式都OK時,綜合企業涉及業務的範圍及複雜性進行梳理,此階段進行能力下沉,根據業務能力下沉的量來確認,企業當前階段是否急迫的需要 “ 中臺 ” 的建設。

企業階段:18+歲,成年

搭建中臺勢在必行,當企業已經有了很大的規模,各種產品、服務、部門錯綜複雜,且在上一階段之後的過程中,沒有業務能力下沉的戰略,那麼這時候做架構調整會比較痛苦;這時有兩種選擇:1、如果所屬行業優化迭代的節奏很慢,而且業務邊界不在拓展,此時可以不做調整。2、如果業務邊界持續拓展,此時必須快刀斬亂麻,肉痛就要有動作,不要等到痛到骨子了在行動。只瞭解概念就盲目跟風並吃虧的企業不在少數;需要明確 “ 自己 ”的當下情(業務的複雜性、多元化、邊界拓展)景及未來的遠瞻。大廠的 “ 中臺 ”應用場景的多元化 1、阿里(上文有提到過)2、騰訊:中臺戰略,All in產業互聯網自去年CSIG成立以來,騰訊通過成立技術委員會來加強技術共享和協同,並設立「開源協同」和「自研上雲」項目組來推動公司技術的整合、公司產品的開源與雲端化。騰訊開放的中臺能力包括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其中,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企業與開發者可以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應用到業務場景中。

2.1、用戶中臺,指的是一整套囊括了用戶增長、用戶溝通、用戶數據保護、會員管理等方面的客戶管理工具。

2.2、內容中臺則是騰訊以企鵝號為中心,為合作伙伴和內容創作者提供高效的內容生產工具。

2.3、應用中臺,是騰訊旗下的應用寶以「分發中臺」作為核心功能全面向合作伙伴開放,打造全新的應用分發生態,提高應用分發效率。

2.4、技術中臺,雖然騰訊過往並沒有明確解釋其具體的落實方案,但從名字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通信中臺基於的是騰訊從QQ和微信兩端積累下來的即時通信技術。

2.5、AI中臺,基於騰訊三大AI實驗室的技術,涵蓋了光學文本識別、人臉識別、圖片識別、音頻識別、文本分析等方面的技術。

2.6、安全中臺,則是騰訊基於其安全運營經驗和安全數據庫為方便企業進行高效安全管理而打造出來的一站式大數據和智能化安全管理平臺。

3、百度:建立可複用的中臺能力百度的中臺,實際是從平臺建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之前的產品形態相對確定,因此可以提供完善的平臺化能力,來滿足這些相對確定的需求;如果有新的需求,那麼就直接在系統核心模塊增加功能、擴展能力即可。百度中臺的技術思路:提供完備的通用能力、定製能力,持續完善領域技術沉澱能力。


業務視角, 中臺提供了靈活的可定製業務框架, 使得業務可以聚焦業務特有邏輯的開發;中臺還提供了可以複用的業務組件, 使得業務可以通過配置化來複用優秀的中臺能力;中臺還提供了完備的文檔建設、視頻教程, 支持業務快速上手、快速迭代, 同時還提供了面向全流程開發效能提升的完整自動化工具鏈。

4、小米的三大中臺建設:業務+數據+技術

4.1、業務中臺:從業務說起

4.2、數據中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4.3、技術中臺:更敏捷的開發效率

5、字節跳動:移動研發中臺,效率提升7倍衛哲,曾在公開分享中提到:今日頭條的崛起很大程度在於今日頭條是大互聯網公司中第一個率先實現強中臺的公司。今日頭條強就強在前臺放四五個員工,就能做出今天抖音這樣的產品來,在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做不到,沒有幾十、幾百個人,是做不出來的。

移動研發中臺。字節跳動的研發中臺從業務緯度劃分包括組件平臺、CI/CD、應用管理平臺,目前還在規劃整合預審平臺、發佈平臺。其中組件平臺提供了通用的組件管理方案整合公司內所有的組件、CI/CD 平臺使用了自研的分佈式雲編譯專利方案,以頭條為例可以提升接近 700% 的編譯速度。

中臺的出現是為了在解決技術架構與業務架構慢與貴的矛盾,進行業務‘配速’而生,合理的中臺技術必然是以解決當前的業務與技術矛盾為出發點的,因此在中臺的實踐中,不必一味的去效仿,需要根據當前的業務痛點以及技術架構進行實踐,設計一套最符合自身需求的中臺服務。

6、滴滴:構建最合適的業務中臺滴滴業務中臺的架構實踐。在談具體對策與實踐之前,先來看看整個業務中臺的架構設計

6.1、服務化

6.2、異步化

6.3、配置化

6.4、插件化

6.5、數據化

7、京東:打造共建、共享、標準化的數據中臺

7.1. 數據中臺:破除企業數據孤島

7.2. 京東數據中臺:千尺之臺,起於壘土數據底層、數據服務層、數據應用層

8、網易:胖中臺、標準中臺、平臺組織

8.1. 網易的數據中臺架構

8.2. 網易的“胖中臺組織”“標準中臺組織”和“平臺組織”

總結

些許實踐經驗,接受指點

業務中臺從無到有,到被應用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些許實戰經驗;些許觀點,接受批評:1、中臺系統的建設把最複雜的業務搞定,業務落地,把控核心。

2、不要妄圖Copy最好的建設方案,要沉澱出屬於自己 “ 私人訂製 ” 的方案。

3、通過業務不斷的優化、沉澱,來鞏固企業自身在業內的地位,成為巨頭,方能定義新標準。

(中臺能力的沉澱,其實就是沉澱定義業內新標準的能力)

文末總結:

中臺是個好東西,同樣,就像它的起源一樣,

從組織架構的角度可行,從產品角度可行,那麼其他角度呢?

世間萬物總歸是有共性的、有異性的、可塑性的。

好的互聯網思維一定是要有 “ 兼容性 ” 的,可以切換不同視角思考,

可以利用共性特點切換模擬場景(模擬場景 “ 抽象 ” )

eg:

問 - 產品經理是做啥的?

答 - 你怎麼回答呢?

需要以你的認知,利用互聯網思維考慮共性問題,舉例描述。

個人對於 “ 好的互聯網思維 ” 有另一種看法:

擁有 “ 互聯網為基礎,全視角的生命週期 ” 的思考模式。

安利兩篇不錯的中臺文章,有講到上文說的大廠們的中臺內容(本文部分內容出自下面文章)

“ 騰訊、百度、小米等7家互聯網各大廠的中臺建設怎麼樣了?

“ 中臺架構50篇資料精選,阿里/騰訊/京東 ... 中臺建設實踐彙集 ”

本文由作者@Unique先森說產品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