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爺|陳思誠的委屈和心機

炮爺|陳思誠的委屈和心機

藝人們總是莫名的很委屈。今年3月,李小璐在微博小號上表露自己的態度,澄清他和pgone的緋聞,

“眾人指鹿為馬,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過去的一年裡,她提起的訴訟有幾十個,基本都是名譽權訴訟,說她出軌的,說她私生活混亂的,說她有不雅視頻的等等。律師團隊全是以涉嫌嚴重侮辱、誹謗演員李小璐女士的名義起訴的,曝光的幾個案子索要的賠償金也在35萬到55萬不等。

截止到上個月,李小璐和pgone的甜蜜恩愛抖音短視頻曝光,又和賈乃亮承認離婚。僅有公開報道的新聞,李小璐已經勝訴10起左右,共獲得賠償金50萬元以上。

這種委屈陳思誠也有。

2017年1月,卓偉團隊直播了已婚的陳思誠酒店夜會兩女後,爆料陳思誠婚外對象的實錘層出不窮,有牽手的擁抱的圖片和視頻。

婚內緋聞對象都是有名號的,齊琦、瀋陽女、張璇、李純……陳思誠自此和渣男、油膩兩詞沒脫過鉤。

陳思誠和團隊委屈否認出軌,說酒店夜會兩女的視頻是經過剪輯的。卻沒有起訴卓偉以證清白,因為起訴過卓偉的藝人幾乎全軍覆沒,敲上更實的法律錘。

和李小璐不同,陳思誠自證清白的方式更加高級。這不,今年3月,他和團隊將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翻拍成了《誤殺》。

上週五,《誤殺》正式登陸院線。近段時間,陳思誠一直在跑電影的宣傳。於是有了他和沈騰在海南國際電影節頒獎環節上的尷尬互動,沈騰替他宣傳新電影,他說沈騰新一年裡沒有新電影,說沈騰的《囧媽》只是客串。

也有了陳思誠先在知乎觀影團面前說豆瓣網友雙標,後在豆瓣觀影團的面前,高聲呼籲豆瓣影評人對國產電影要寬容。

截止炮爺推文,《誤殺》的豆瓣評分是7.7分。原版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豆瓣評出的是8.5分。

其實電影的評分不是重點,陳思誠想借這部電影傳遞的想法才是。各大觀影團的舞臺上,媒體們的專訪裡,他都在驕傲地講自己如何借題發揮,

“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是被誤殺的一個人,被網絡暴力過,被貼上油膩和渣男的標籤”,

“在信息極度爆炸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言之灼灼地在網上評論別人,給別人貼上’油膩’、’渣男’、’沒演技’、‘男神’之類的標籤”,

“我從出道開始就被別人誤殺的人”,

“電影的英文名叫做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翻譯過來是烏合之眾”。

1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這部翻拍印度電影的《誤殺》,不是新人導演柯汶利的藝術。

《誤殺》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是柯汶利的創意,最初導演一直是郝蕾,直到今年上半年臨近開機她被換掉。

第一齣品方恆業影視的老闆陳輝和男主肖央找到了陳思誠,陳思誠看到了借題發揮的空間,拉著編劇團隊按照他所謂烏合之眾的創意主線改寫這部印度片,而不是柯汶利。影片中女主陳沖對峙男主肖央等重要戲碼,均由陳思誠拍攝完成。

甚至連主要演員都來自陳思誠的朋友圈,男主肖央是陳思誠電影《唐人街探案》系列的主演,女主陳沖是陳思誠打電話邀請的,女主譚卓是陳思誠的發小,引發劇情衝突的重要女配許文珊是陳沖的親生女兒,編劇團隊是陳思誠的。這還沒有展開更多幕後團隊。

所以《誤殺》總有《唐人街探案》的影子,影片的片頭和片尾打出幾行大字“監製陳思誠”,字號大號和出場時間只和導演柯汶利一致。面對眾媒體時,也多是陳思誠在講電影的主旨。

他們又玩了一招《唐人街探案》的套路,即所有政治不正確的故事都不發生在國內,把故事發生地改到了泰國。

一言以蔽之。《誤殺》是一群中國人,在泰國翻拍一段印度故事,以賺取國人的電影票。

原版電影和改編的電影,到底好看不好看呢?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和陳思誠的《誤殺》,炮爺這兩部電影都看過,可以和大家講一講觀感。

印度電影除了《誤殺瞞天記》這個名字之外,另外一箇中文翻譯名字《視覺》,英文譯名為Visual,電影是受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啟發,輔以印度現實主義為底色,重新寫了一個新的故事並拍攝的電影。

陳思誠翻拍版的電影叫做《誤殺》,英文名字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翻譯過來是烏合之眾。

2

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是披著犯罪和懸疑的外殼,內核是印度現實主義的爽片,底色是溫暖的。

男主是位經營網絡服務的小店主,一家四口住在一起,有漂亮的老婆,兩個聽話的女兒。雖然生意不大,父慈子孝夫妻恩愛和睦,稱得上是一家美滿幸福的家庭。

電影唯一硬傷是電影開頭稍顯冗長,主要是用來展開介紹男主的基本情況,和家人以及鄰里的關係。小學四年級畢業的男主,是個資深影迷,最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是大量觀影,藉此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打破稍顯冗長敘事的是,男主的大女兒失手誤殺了男同學,原因是男同學偷拍了她洗澡的短視頻,想借此脅迫強姦她,沒有得逞反被誤殺。

此後整部電影的節奏迅速加快,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扣人心絃,流暢又緊湊。男主的老婆和女兒將死去的男同學,匆忙埋屍在自家的院子裡。此時男主的女兒,向媽媽拋出男同學的家庭背景,警察檢察長的兒子。

然後就是男主利用自己從電影裡學到的知識,幫助一家人逃脫被上層人操控的法律制裁。這部電影的原版在印度創造過票房紀錄,也翻拍過,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部爽片。

炮爺個人的觀點是,印度版《誤殺瞞天記》最出彩的是設定是,他們沒有將懸疑故事僅僅侷限於推理本身,而是根植了印度的現實情況——基層警察貪腐吃拿卡要,法治缺失,階級衝突,以及強姦氾濫和對女性的苛求。主創借電影對現實的鞭撻,電影作品最出色的地方。

典型的是影片中的重要配角小警察,對待自己治下平民的態度。對待飯店的小店主是屢屢賒賬吃喝,從不講還錢。對待新警察局的建築承包商,也是剋扣工錢。

法制上的缺失問題。警察女檢察長,在喪子之前,就不按照法定程序辦案,會嚴刑拷打犯罪嫌疑人,逼供,甚至以嫌疑人家人的生命安全問題,迫使他們就範。

爽從何來?男主作為平民,敢仗義直言,懟身邊的噁心小吏,將整個司法系統耍得團團轉,小人物智商能碾壓所謂的上層和當權者,擺脫現實的枳梏、遇難成祥、達到常人常力所不能及。

看完印度版《誤殺瞞天記》,再看國內版陳思誠的翻拍《誤殺》,炮爺在電影院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讓人最入不了戲的是什麼?一群中國人在泰國拍的印度的故事,說的是中國話。電影中的幾乎所有角色,不論是華人還是泰國人,都是中文和泰語無障礙切換,一會兒說中文一會兒說泰語。還有中國各地的口音頻繁出現,泰國的市長候選人結果中文非常流暢,是廣東附近口音,他老婆陳沖是中國南方口音,兩人都是泰國政壇中高層,都能無障礙切換中泰文。

肖央飾演的小店主一家四口人,居然有四種口音。如果只是肖央、譚卓和小女兒放在一起還不會讓人出戏,最出戏的是大女兒,漢語說不利落,磕磕絆絆啃啃巴巴。

炮爺|陳思誠的委屈和心機

炮爺|陳思誠的委屈和心機


出了電影院,炮爺去問了相關人員以及查了片中的大女兒,也就是陳沖帶進組的親生女兒許文珊,發現她生活中幾乎很少說漢語,壓根沒有辦法用漢語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即便父母都是華裔。

因為她媽媽是陳沖,就這樣她被帶進了劇組,處女作就出演了重要的配角,臺詞涉及大篇幅的漢語和泰語。涉及她的部分成片效果,可想而知。

至於劇組為什麼不另選一位中國年輕女演員和肖央譚卓搭戲,而是選擇讓陳沖女兒進組。陳沖在面對新浪娛樂採訪時給出自己的答案,

“女兒和角色特別像。因為她身上有一種特別天真的東西,因為華僑的孩子有這種特殊的單純,天然她是這個樣子。”

口音除外,一家四口人,三個一看就是中國人,陳沖的女兒看著有些像泰國人。

3

陳思誠力推了陳沖母女進組,炮爺估計他知道陳沖的故事。她也有過鬧出動靜很大的風波和委屈。

這個風波和電影有關,印度版《誤殺瞞天記》中男主的角色,是個孤兒,人善心美,連公交車司機都要免他的費用。他的大女兒是收養的,而收養的設定在陳思誠版《誤殺》中被刪除。

陳沖的委屈和收養女兒有關。1998年,她和先生彼得決定收養跨國收養一對廣西南寧的雙胞胎女兒,後因為自己懷孕,棄養並轉讓了雙胞胎女兒。

陳沖是80年代在內地和劉曉慶齊名的小花旦,後由教育部派遣留學美國學習電影。在那個以出國為榮移民熱潮的年代,她留在了大洋彼岸加入美國籍。這也是她在1985年央視春晚上一言不慎,遭到全國謾罵的大背景。

1998年,37歲的陳沖被醫生診斷難以懷孕,她和先生想通過中國收養中心提出國際收養申請。陳沖丈夫和陳沖母親共赴廣西辦理了收養手續。

炮爺|陳思誠的委屈和心機

圖為正在辦理收養手續的陳沖母親和陳沖丈夫

當時的新聞無比轟動,陳沖形象特別正面,廣西公證處和公安局為他們特辦了收養手續和護照,新聞版面輪番報道。他們信誓旦旦要讓兩個收養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

只是不巧的是,陳沖在收養孩子的當年年底生下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陳沖面對媒體落落大方說,三個女兒一視同仁,親生和收養同等待遇。此後養女卻再也沒有獲得陪她出鏡的機會,幾年後陸續有爆料陳沖棄養養女的消息。

直到2010年2月,媒體曝光她和丈夫已將兩個養女轉讓給一對紐約夫婦。

事情被揭露後,陳沖多次透過經紀人表示過她的委屈,覺得自己無法平衡幾個孩子的愛,沒有能力照顧好幾個孩子,還說中國的雙胞胎女孩轉讓給了條件很好的夫婦,生活的很好。

印度版《誤殺瞞天記》和陳思誠的翻拍《誤殺》,都用了一個觀點:時間總能模糊掉眾人的回憶,隔段時間容易被有心人所誤導。

這句話背後蘊含的道理,陳思誠站在《誤殺》宣傳臺上講出自己的渣男標籤是誤殺時,很明白。

印度版《誤殺瞞天記》中男主會甘心為收養的女兒冒著法律風險做事,顯然這段故事,看過原片的陳沖和她的團隊也很明白。翻拍版中收養的設定被刪除,就不難理解。

時間在推著走,總有些人想借著網絡暴力、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你看到的不是真相,想為自己的洗白重塑形象。被法院定了案的馬蓉,至今在微博暗諷著王寶強;被敲了實錘的pgone和李小璐,說兩人是在網絡暴力下產生了感情。

總有人想替陳思誠的《誤殺》辯白,說結尾是受到特有國情影響,是被閹割掉的結尾。這其實是沒有看懂他的電影,因為他從一開始接下這個影視項目,就是因為他想的和印度原片不一樣,他想做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主題。更欣賞原片立意的是,已被淘汰出局的郝蕾。

這點,陳思誠這幾天也一直在強調。

印度的《誤殺瞞天記》是站在底層往上層社會看,是對印度國家法制制度缺失、種族問題、階級矛盾、女性地位低下等社會現實進行了無情地嘲諷和批判。社會矛盾和鬥爭,將會激發底層的反抗,這裡面有導演和編劇寄託的社會寓言。

所以印度版本的結尾是男主一家殺掉了警察檢察長的兒子,即便無法受到完善的教育,也能通過電影學到知識,進而全身而退,還將屍體埋在警察局下面,搞掉警察檢察長的職位。即便向警察檢察長夫婦坦露真相,他們依然無能為力。善良的男主,身邊有一大幫平民朋友們在支持他幫助他,反抗無序的基層法治。

印度版有小範圍的群體衝突,是因為社會矛盾的激化,整部電影都在描述印度混亂的政治治理狀況,階層矛盾、基層法治混亂、貪腐橫行。甚至連宗教大師都和官場上層互通有無。

男主對家人的告誡言猶在耳,

“要麼我們屈服,要麼我們起來戰鬥。”

電影結尾,是這部爽片的最高潮點。男主一面暗諷著警察官員們“儘管知道一切,也沒有證據抓住他”,一面意氣風發、大搖大擺地走出他埋屍的警察局。在埋屍畫面和無罪釋放畫面的切換中,伴隨著激盪的配樂,觀眾觀感達到最高點,回味不盡。

而陳思誠的《誤殺》則是相反,他核心的立意是從上層往底層看,嘲笑愚民容易被引導,他們都是傻子,一個被小店主剪輯和編造的故事,就能把他們耍得團團轉。

電影將貪腐問題、誤殺和強姦案件的發生統統歸結於個案,將一名基層小警察和一名官二代塑造成徹底的反派,無惡不作,他們的領導或者家人形象是正面和積極的。就連強姦犯的母親都是明察秋毫的神探,正義的使者,突然變壞,只是因為想要找出兒子。

沒有交代社會的矛盾衝突激化過程,上來就拍所有人被小事件挑動,發生長期的大規模的遊行。陳思誠在戲外說他們是集體無意識。這種電影邏輯和故事,更像是空中樓閣。

一直和鄰居友好相處的男主一家人,在陳思誠的電影裡前後人設不一、形象混亂。居然會幹出將強姦犯的屍體埋在老友墳墓中的蠢事,絲毫不尊重死者。還有強行添加的電影輔線,無比尷尬的羊,總能神奇地出現在各個地方,只是為了強凹電影主題。

男主一家去警局自首,向世人說出自己的罪行,但是死活不說出埋屍地點,證據鏈條根本就沒辦法閉合。所有支持男主的平民們都是犯了錯,尤其是男主的鐵桿好友飯店老闆,更是迷茫。電影在結尾處,讓所有觀眾都覺得是吃了一口屎。

所以整部電影前面幾乎都是原片的情節,只是調整了節奏和部分設定,而電影在結尾成功地完成了故事邏輯的全面崩塌。

炮爺的個人觀點,陳思誠的改編版《誤殺》是失敗的,問題不只在部分演員的演技,籌拍期短等問題上,更在整個故事邏輯都建立他想完成自我洗白和伸冤,未對故事設定做大的調整,致使整個故事分崩離析。精彩的設計幾乎全部來源於印度版《誤殺瞞天計》。

那麼問題來了,按照《誤殺》和陳思誠對誤殺的邏輯,他覺得自己不是油膩男、他不是渣男、他是被網絡暴力的,罵過他給他貼標籤的人都是烏合之眾。

投資商們已經為他買單,你會為他的電影和委屈買單嗎?你覺得自己是他說的烏合之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