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論起“大和”級戰列艦,在設備性能方面有先進的美英技術壓著,自然出不了頭;在取得戰績方面,更是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可日本走極端打造出了超級巨人——以滿載排水量72810噸奪得戰列艦世界第一,以主炮口徑460毫米又取艦炮世界第一,將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57256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甩掉兩條街。切記,因世界範圍戰列艦已徹底淘汰,“大和”級戰列艦的“塊頭”數據已成為終極紀錄。所以,“大和”級戰列艦入選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的唯一“資本”就是大,大到空前絕後,大到幾無可用,大到拖累至死。“大和”級戰列艦共建成兩艘,分別是“大和”號和“武藏”號,這姊妹艦除了充當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外,極少派往海戰一線,只是在日本軍國主義臨近滅亡才披掛上陣。可小日本用已然過時的“鉅艦大炮”去硬扛美國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結局可想而知,兩艦相繼被美軍“復仇者”式艦載轟炸機狂轟濫炸送入幽深的太平洋海底。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大和”級戰列艦基本參數:艦體主尺度長×寬為263米×38.9米,吃水深10.86米,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動力為12臺重油鍋爐、4臺蒸汽輪機,主機功率15.3萬軸馬力,四軸四槳,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7200海里/16節,武備為3座三聯裝460毫米/45倍徑主炮9門,2座三聯裝155毫米副炮6門,12—18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24—36門,45座三聯裝25毫米機關炮135門,單管25毫米機關炮21門,2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4挺,水上飛機7架,艦員編制2415—2767人。

日本近代海軍起步的時間與中國北洋水師大致同步,初期投入還沒有中國大,但日本有著強烈的海權意識和對外擴張的巨大野心,日本海軍戰艦實力在19世紀末開始超越中國北洋水師。隨著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羽翼漸豐,日本對外實施咄咄逼人的攻勢戰略,日本率先挑起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主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從中攫取了大量的海外利益,而充當急先鋒的日本海軍“功不可沒”,連續取得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對馬海戰、攻佔青島等戰役的勝利,快速步入世界海軍強列。一戰之後,嚐到甜頭的日本欲以強大的海軍艦隊與歐美傳統海軍強國一爭天下。於是,在軍國主義者的鼓譟下,超越日本國力的“八八艦隊計劃”、“02計劃”、“03補充計劃”、“04補充計劃”、“改05計劃”、“臨計劃”等一系列海軍造艦計劃輪番出臺,日本海軍在一通“下餃子”中實力迅速躥升。一戰前後,以戰列艦為代表的“鉅艦大炮”主義受到歐美列強的推崇,為爭霸海洋各海軍強國像打了雞血似地競相建造戰列艦,導致新建戰列艦的排水量、主炮口徑越來越大,防護裝甲也越來越厚……競爭達到白熱化程度。日本在這種內部和外部的狂熱背景下,自然有了力壓美英戰列艦的瘋狂設想——建造“大和”級戰列艦。不過有“美國通”之稱的山本五十六是極力反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建議用這些軍費去發展航母及艦載機,但他此時只是日本海軍航空本部部長,話語權分量明顯不夠。

1934年10月,日本啟動“大和”級戰列艦的設計,由海軍艦政本部計劃主任福田啟二大佐負責設計,由日本“造艦之神”平賀讓技術中將負責技術指導,相當於總設計師;1937年日本出臺海軍造艦“03補充計劃”,正式撥款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1937年11月首艦“大和”號在吳海軍工廠動工,1940年8月下水,1941年12月入役日本海軍;2號艦“武藏”號1938年3月在三菱川崎造船廠開工,1940年11月下水,1942年8月交付日本海軍;3號艦“信濃”號1940年5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建造中途改建成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72890噸的航母世界記錄直到1955年才被美國“福萊斯特”級航母打破),1944年10月下水,1944年11月19日入役,處女航中被美軍潛艇擊沉,距入役僅17小時(又破了一項航母最短命世界紀錄);4號艦(尚未命名)1940年11月開建,1942年3月因材料設備緊缺中斷建造,隨後解體。“大和”、“武藏”、“信濃”均是日本歷史上的藩國名,這是戰列艦的專屬主要名稱(其次是山名)。

平賀讓在日本軍工造船界威望甚高,是典型正統的“英國流”設計師,因性格孤傲,固持己見,有“平賀不讓”之稱,尤其與“造艦鬼才”藤本喜久雄技術中將針尖對麥芒,互不服氣。這兩人前者循規蹈矩,講究“古典主義”,後者標新立異,喜好火炮堆砌,兩人各成一派明爭暗鬥,誰都想主導“大和”級戰列艦的設計。恰巧在1934年3月藤本喜久雄派設計的多艘戰艦發生嚴重傾覆事故(火炮過多過大導致重心偏高、強度下降),藤本喜久雄受到問責被貶。因此,“大和”級戰列艦的設計由平賀讓主持並貫穿其風格和思路,整體穩健中庸,加工工藝也較為保守而費時費力,某種程度推高了造價。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建造中的“大和”號戰列艦,對比站立的人可見其艦炮確實巨大。“大和”級戰列艦在技術性能等方面乏善可陳,畢竟日本工業基礎、科技水平較弱,大型戰艦建造一直師從歐美,再怎麼折騰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比如7萬多噸的“大和”級戰列艦主機僅有15.3萬馬力,單位耗油量還大;而5萬多噸的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主機達到21.2萬馬力,耗油量低,航速、航程都大大優於日本貨。又如歐美戰列艦在雷達、火控、聲吶、自動化操艦、系統化指揮、通訊等電子設備方面領先世界,這在現代海戰中尤為重要,日本只有遠遠跟跑的份。“大和”級戰列艦的優勢只有“大”,除了裝甲最厚重帶來世界第一大排水量外,其主炮口徑也達到空前的460毫米(日本對外謊稱400毫米),最大射程42.05公里,每發炮彈僅彈丸重1.46噸,也是世界最重的艦炮炮彈;每座主炮塔的重量達到2774噸,相當一艘大型驅逐艦的重量。要是比較一下同期歐美各國建造的著名戰列艦(這也是各國最強一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確實是鶴立雞群:英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45360噸(滿載排水量,下同),356毫米主炮10門;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57256噸,406毫米主炮9門;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52900噸,381毫米主炮8門;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47548噸,380毫米主炮8門;意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45752噸,381毫米主炮9門。如果說歐美的戰列艦是一幫秀肌肉的健美先生,日本的戰列艦則是大相撲橫綱級力士,體重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二戰時期所有的航母與“大和”級戰列艦比都不是“個”,當時美軍最大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由戰巡艦改建)滿載排水量才43400噸,美英軍大量專用航母、護航航母排水量通常為1—3萬噸,在“大和”級戰列艦面前更像小弟弟。被世界第一鉅艦衝昏頭腦的日本人,在1942年竟提出建造排水量16萬噸、主炮口徑810毫米的超“大和”級戰列艦,不過這一瘋狂設想只能停留在進水的腦袋裡。

二戰之前,日本軍工造船業在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艦載機等的建造也是大幹快上,進展神速。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戰爭準備和極度畸形的軍費投入,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規模達到巔峰狀態,艦船總噸位僅次於排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總噸位暫超參戰兩年多戰損嚴重的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列艦、航母方面已然傲視全球,這就使日本有了挑戰美英的底氣——只要幹掉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日本海軍就是世界第一。於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長途奔襲直搗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悍然挑起太平洋戰爭。

“大和”級戰列艦外型高大宏偉,極具視覺衝擊效果,上百門高揚的炮管像滿身長刺的巨人,張牙舞爪地確實威猛唬人,從而成為日本窮兵黷武的象徵和精神符號,也成為日本媒體時常吹噓的“明星”。可惜風水輪流轉,生不逢時的“大和”級戰列艦入役時,戰列艦的海戰霸主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具有強大遠程攻擊力的航空母艦成為新的霸主。因此,日本自知美軍航母的實力,不敢輕易派“大和”級戰列艦出戰一線,避免一旦被擊沉會重挫軍民士氣。於是,一邊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各戰艦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鏖戰廝殺,一邊是“大和”、“武藏”兩艦長期蝸居母港,艦員們吃喝玩樂那叫一個爽,兩艦落下“大和飯店”、“武藏旅館”的綽號。可建造一艘“大和”級戰列艦實際耗資2.8億日元(約合6500萬美元),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足以建造20艘乙型遠洋潛艇或4艘“翔鶴”級航母或1700架零式戰鬥機,這要是撒出去打是何等作用?日本花巨資打造的戰艦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昭和馬鹿(意為蠢物)”,真是腦子進水了。

當然,“大和”級戰列艦也沒有全閒著,充當過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的“私人遊艇”,去中途島、瓜島逛了兩圈,這活都是在遠離戰場一線乾的(後期聯合艦隊指揮部乾脆設在本土陸地);“大和”號還向西太平洋特魯克島駐守的日軍運送過物資和兵員;“武藏”號戰列艦曾運送在海外殞命的山本五十六的骨灰回日本;隨後“武藏”號又成為山本繼任者古賀峰一大將的旗艦……這期間兩艦幹得基本都是些打醬油的活,可打醬油也不保險,1944年3月“武藏”號戰列艦在帕勞港附近被美軍潛艇偷襲,身中一枚魚雷,“大和”號戰列艦則兩次被美軍潛艇“暗算”,所幸兩艦皮糙肉厚並無大礙。

時光進入1944年6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已兩年半,日本海軍在與美國海軍經過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海戰等連續激戰後損失慘重,而美國海軍則越戰越強。在此背景下馬里亞納海戰爆發,實力銳減的日軍只好遣“大和”號、“武藏”號首次聯袂出戰,主要為日軍航母編隊警戒與護航,海戰中“大和”號主炮首次實戰發射27發炮彈,但沒有擊沉一艘美艦一架美機,“武藏”號同樣毫無建樹。此戰美軍重點是攻擊日軍航母,日軍3艘航母沉沒、4艘航母受傷,“大和”號、“武藏”號僥倖逃脫美軍的打擊。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被擊沉前的“武藏”號戰列艦。1944年10月,世界海戰史上規模最大的萊特灣海戰打響,“大和”級戰列艦的噩運來臨。面對美軍不斷逼近日本本土的攻勢,日本孤注一擲將日本海軍幾乎所有戰艦投入其中,妄圖決死一戰擊潰美軍挽回頹勢。“大和”號、“武藏”號再次聯袂出戰,只是美軍有意不派“依阿華”級戰列艦與之對決,人們所期望的世界最大兩型戰列艦之間巨炮互轟的場面最終未能上演,美軍仍然唱自己的“拿手戲”——航母艦載機遠程攻擊。10月24日10時25分,“武藏”號戰列艦在錫布延海域受到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的“圍毆”,美國海軍第3艦隊“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母起飛150架次以上的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在好戰鬥狠有“蠻牛”之稱的哈爾西司令指揮下,對“武藏”號展開6個波次的狂轟濫炸,有20枚魚雷、17枚直爆炸彈、20枚以上近爆炸彈命中“武藏”號戰列艦,造成“武藏”號多處大量進水,並不斷引發殉爆,艦體逐步傾斜達30度。戰鬥持續到19時35分,千瘡百孔的“武藏”號戰列艦終於扛不住了,伴隨兩次巨大的殉爆,一頭扎入深深的海底,包括艦長豬口敏平(瞧這名字起的)大佐在內的1021名官兵隨艦沉入海底。由於“武藏”號戰列艦過於龐大堅固,從首次受傷到沉沒持續被虐9個多小時,創造了迄今為止水面戰艦受攻擊的最高記錄。

在美軍艦載機對“武藏”號第一波轟炸中,1枚MK13型航空魚雷擊中“武藏”號右舷130號肋骨處爆炸,強烈的震動使“武藏”號主炮的主方位盤失靈,9門主炮無法旋轉也就無法發射威力巨大的3式對空彈。豬口艦長是日本海軍著名的“炮術之神”,這極大打擊了豬口的自尊心,直到臨死都沒有忘記在遺書中要求造艦部門改進主炮主方位盤的防護。在“武藏”號沉沒前,豬口艦長在艦橋召集幾位指揮官,將遺書交給副艦長加藤,並命令他們帶領艦員棄艦逃生,萬念俱灰的他則留在艦橋與“武藏”號一同沉沒了。

此戰,“大和”號也運氣不在,面對美機鋪天蓋地的空襲,“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準備齊射3式對空彈,可之前發出的警報聲被速射機關炮的聲音蓋住,主炮周圍暴露的艦員沒有清空,主炮齊射時產生強烈的衝擊波和爆震,使周邊50餘名防空炮手被衝到海里或震死,這種戰死法也夠奇葩的。日本人時常能做出匪夷所思的事,用戰列艦主炮打飛機即是一樁。按照戰列艦主炮的仰俯旋轉速度與射速,根本跟不上敵方戰機的速度和變向,只能向敵機航線可能方向發射對空彈,在空中爆炸組成彈幕,炸著炸不著敵機全靠瞎蒙了。可用這一招時,必須清空主炮周圍開放高射炮位上的炮手,清空了他們眾多的防空炮就得啞火,這就是個撿芝麻丟西瓜的昏招,而日本人還樂此不彼。此戰在美軍的轟炸中,“大和”號戰列艦身中魚雷1枚、航彈4枚,但依靠厚重的裝甲僥倖逃脫,返回柱島母港維修。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大和”號戰列艦被轟炸中引起大殉爆。孤獨的“大和”號雖比“武藏”號多活了幾個月,但命運比“武藏”號更倒黴、更悽慘。1945年4月美軍開始攻佔日本沖繩島,絕望日軍全面開啟“玉碎”自殺攻擊作戰。4月6日,參加沖繩島戰役的“大和”號戰列艦等日軍10艘戰艦從日本德山基地出發時,僅加了單程的油料,是抱著有去無回的必死之心上路的。可美軍不管你自殺不自殺,憑藉先進的情報偵察,在“大和”號等艦出港第二天就死死咬住了這支日軍特攻艦隊,航母戰鬥群在半路就實施攔截打擊。4月7日12時30分,“大和”號戰列艦遭到美國海軍第5艦隊第58特混編隊航母艦載機群的轟炸,此時的“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2艦隊的旗艦,由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坐鎮指揮。美海軍第58特混編隊是快速航母艦隊,轄16艘航空母艦、1300多架艦載機,司令官是飛行員出身的米切爾海軍中將(曾是“大黃蜂”號航母艦長,指揮過著名的“杜立特空襲”),日軍第2艦隊算是碰上硬茬了。

在美軍航母艦載機386架次的密集攻擊下,“大和”號戰列艦被10枚魚雷、5枚重磅炸彈擊中,沒撐過兩個小時引發兩次強烈殉爆,巨大的黑褐色蘑菇雲直衝雲霄數百米,遠在190公里外日本九州南端沿海的居民可見;14時23分“大和”號在九州島西南海面翻轉沉沒,伊藤整一中將、艦長有賀幸作大佐及艦員共2498人陣亡,其下沉速度和傷亡程度都大大超過“武藏”號,被視為“日本帝國救星”的王牌戰列艦就此隕落。

世界最大戰列艦“武藏”號、“大和”號接連栽在後起之秀航空母艦的手上,而且栽得粉身碎骨,萬劫不復,標誌著“鉅艦大炮”時代的終結。這兩次海戰,“武藏”號與“大和”號戰列艦的覆滅軌跡如出一轍,它們最後的死亡航線中最先接觸的都是美軍偵察機或潛艇,這些前哨如死神召喚者一樣引來美軍航母編隊,美軍航母均是在日軍戰列艦主炮射程之外發起艦載機攻擊,大量艦載機一波一波反覆吊打戰列艦,“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空有世界第一戰艦主炮卻打不著美軍航母,也就是說戰列艦與航母對決是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直至被航母艦載機虐死,最後的戰果也就是擊落幾架美軍艦載機。“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最後出戰時,日軍航母已所剩無幾,兩艦死亡之戰中都沒有得到己方艦載戰鬥機的支援保護,美軍最後的殺戮如同一邊倒的“啄食戰”,日軍戰列艦上的火炮及上層建築被美軍艦載機一點一點敲掉,“武藏”、“大和”兩艦的最後死相都很難看。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巨人之累

在擊沉“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美軍TBF/TBM艦載魚雷轟炸機,綽號“復仇者”。該機由美國格魯曼公司設計,於1942年2月定型量產,總共製造了9837架,是二戰中後期美國海軍艦載魚雷轟炸機的主力機型,取得累累戰果,立下汗馬功勞。“復仇者”轟炸機裝有一臺1700馬力的發動機,航速414公里/小時,最大航程達到2230公里,既可掛載1枚907公斤航空魚雷,也可掛載4枚227公斤或2枚450公斤炸彈,2挺7.62毫米機槍,1挺12.7毫米機槍,對海對地攻擊力強大,是日軍戰艦的頭號殺手;“復仇者”機身頗為皮實,抗打擊能力極強,小口徑機關炮奈何不了它。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二戰時曾是“復仇者”轟炸機飛行員,1944年9月他駕機在日本父島列島上空被日軍擊落,老布什安全跳傘並被救起,“復仇者”堅固的機身救了老布什一命,否則,就沒有之後的父子總統,有沒有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得另說,往頭裡找“復仇者”轟炸機也是薩達姆的災星。美國海軍航空兵還裝備大量F-4U“海盜”、F-4F“野貓”、F-6F“地獄貓”等艦載戰鬥機,每每與“復仇者”轟炸機結伴而行,總是能通過數量優勢壓制日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掩護“復仇者”從容地攻擊日軍水面戰艦。

航空母艦及艦載機的出現,使制空權延伸至大洋的任何海域及沿海陸地,帶來海戰樣式的根本轉變,而經過二戰海戰證明,沒有制空權也就難有制海權,海戰中誰掌握著制空權就掌握了主動權。太平洋戰爭數次大海戰中日本海軍連連敗北,恰恰是因為美軍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牢牢掌握著制空權,連續打擊削弱日本海軍的實力,強力壓縮其活動範圍,直至將日本海軍的“血”放幹。航母強大的對海對陸打擊能力讓戰列艦相形見絀,望塵莫及,因此,生不逢時的“大和”級戰列艦難有作為再到被航空母艦虐死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