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1976年西德的《環球足球雜誌》曾將李惠堂和貝利、馬修斯、迪斯蒂法諾、普斯卡什一起,評為“世界五大球王”。根據統計,李惠堂職業生涯共攻入1860球,是世界上僅有的五位進球超過1000的球員(其他四位是裡登雷克、賓德、貝利和羅馬里奧)。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柚子當足球,狗洞是球門



李惠堂1905年10月16日出生於香港,4歲時隨母親回到家鄉:廣東省梅州五華縣錫坑鄉。這個孩子自小與足球結緣。


小時候的李惠堂,常常以狗洞為目標練習臨門一腳。由於李惠堂勤於練習,他從香港帶回的足球很快就被踢壞了。於是,李惠堂腳下的“足球”變成了家門前兩棵柚子樹上結的柚子,柚子被摘光之後李惠堂索性用布巾紮成布團繼續練習。經過數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李惠堂的身體日漸強壯,技術也日臻成熟。


圖:李惠堂童年踢柚子練球時,他的“球門”是一個狗洞

10歲那年,他憑藉高超的球技進入皇仁書院,接受了系統嚴格的足球訓練。在一次同英國海軍球隊的對壘中,球剛過中線,李惠堂就拔腳勁射,球竟穿過人叢硬是入網。他還曾經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破門。這種球技,堪與馬修斯、貝利和馬拉多納相媲美。



未及弱冠露鋒芒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技術出色,能左右開弓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加盟了當時香港最著名的勁旅——南華隊。身高1.82米的李惠堂擁有著令人拍案叫絕的腳下技術,動作如靈貓般敏捷。皮球在李惠堂腳下就如同裝了磁石一般,對方兩三名球員都難以從他腳下將球斷走,而他的射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不但可以左右開弓,而且每次射門都力拔千鈞,如重炮,似冷箭,讓人防不勝防,倒地臥射更是讓對手難以捉摸。


同年,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了香港甲級聯賽,因其球技出眾,出神入化,被球迷稱為“球怪”。


如果僅僅只是在國內名聲顯赫,顯然不能稱為“球王”,只能算是“窩裡橫”。您別急,重頭戲在後頭呢!


萬人聲裡叫球王



1923年,年僅18歲的李惠堂迎來了自己在國家隊的首秀,代表中國參加了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並最終為中國隊奪得冠軍。在4場比賽中,李惠堂初露鋒芒,名聲大噪,從此走上了巨星之路。在面對東道主日本隊的比賽中,中國隊5-1橫掃對手,賽後《申報》以“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為標題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同年8月,李惠堂同南華隊造訪澳大利亞,在同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的交鋒中,僅僅開場5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並最終完成了帽子戲法。比賽結束後,澳洲當局為他頒發了金質勳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報道此事,並有“萬人聲裡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詩句。


在國家隊生涯中,李惠堂為中國足球贏得了眾多榮譽,也贏得了對手的尊重。自1923年首次入選國家隊之後,李惠堂先後參加了1923、1925、1930和1934年舉行的第六、第七、第九、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幫助中國隊4次奪冠。1931年,李惠堂返回香港,擔任南華隊隊長。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26年,李惠堂率隊參加“考史託”杯足球賽,最終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次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這次盃賽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時代的中國足球如日中天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各項賽事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南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彪炳,載譽而歸。


賽場上的李惠堂用自己的高超球技踢出了民族尊嚴,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流傳著“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民諺。作為足球人的李惠堂能夠與德藝雙馨的國劇大師梅蘭芳齊名,他的球技、人品可見一斑。



出征柏林奧運會,拒絕加盟阿森納



1931年,國際奧委會宣佈確認“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為國際奧委會成員,中國的體育健兒贏得了同外國運動員交流、切磋的機會。1936年,李惠堂和隊友們帶著全國人民的殷切期待出征德國柏林,參加奧運會。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參加柏林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當時中國隊首次派出規模龐大的代表團,參加了30多個奧運項目,但當時中國體育代表團申請的22萬元經費卻只有17萬得到落實。為了儘可能節省開支,同時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籌措經費,中國足球隊提前2個月出發,沿途進行義賽以籌措資金,在去往柏林的途中,中國隊進行了27場比賽,以23勝4平的不敗戰績,再次讓國人振奮。


省吃儉用,風塵僕僕抵達德國柏林的中國足球隊在比賽前已經疲憊不堪,在首戰面對英國隊的比賽中,作為球隊箭頭人物的李惠堂遭遇了對方兩名防守球員的貼身包夾防守,難以施展功力,最終中國隊以0-2敗下陣來。即便如此,當時的英國媒體對中國隊的戰術素養還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中國隊不遜於歐洲強隊,之所以失利,是輸在了比賽經驗和體能上。


有英國媒體這樣評價李惠堂:“他的速度很快,犀利的盤帶在球場上就像跳舞一樣,如入無人之境般地跳著自己的旋律,實在難以想象他能把球踢得如此藝術。禁區內的任何一個角度對他那精湛的射術來說幾乎不是什麼問題,更可貴的是在禁區外的遠射,他突發冷箭的時刻很難預料到,總是令對手防不勝防。在球場上他幽靈般的跑位總是在傳球的最佳時機出現,一個人實在難以盯住他。”


柏林奧運會慘遭淘汰之後,中國隊在歐洲進行觀摩學習,阿森納隊以年薪8000英鎊挽留李惠堂,但李惠堂明白,如果他加入了阿森納隊,他將失去代表祖國參加奧運會的機會,最終婉言謝絕。


1939年,李惠堂隨香港南華隊遠征南洋,在與馬來西亞勁旅檳城聯軍隊的比賽中,南華隊以11-0大勝。比賽中,已經年過而立的李惠堂神勇不減當年,左右開弓,獨中7元。



錚錚傲骨,不做亡國奴;138場義賽,支持抗戰



令人痛心的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淪陷,李惠堂的足球生涯受到戰爭影響,不得不就此中斷。汪精衛曾派專機前來,對李惠堂許以高官厚祿,請他在汪偽政府任職。但誓死不做亡國奴的中國球王斷然拒絕了汪精衛的邀請,並在1941年借到澳門比賽的機會離開香港,輾轉回到家鄉五華縣。


儘管從澳門到五華縣本只有7個小時的車程,但李惠堂卻因種種原因只能長途跋涉,一路經歷多方資助才最終返回家鄉。在桂林,李惠堂受到了民主人士李濟深的接濟,球王感慨萬千,吟出了:“世亂時虞歷萬難,今朝脫險向長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飄零意未寬”的詩句。


為表明自己誓死抗日的決心,他在家門口寫下了“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的明志對聯。


回到家鄉的李惠堂過著清苦的生活,為了維持生計,甚至曾經到快遞公司做兼職貼補家用。


即便如此艱難,李惠堂仍然沒有放棄他所摯愛的足球,先後組建五華足球隊和航建足球隊,兩次訪問梅縣、興寧、韶關等地,為推動山鄉體育發展做出了貢獻。

同年,為響應宋慶齡的號召,李惠堂率領球隊在大後方重慶、成都等地先後進行了138場義賽,所得的款項全部捐獻給前方的抗日戰士,以及用於幫扶孤殘兒童的公益活動。更留下“海角歸來奔國難,名成獻藝賽頻頻”的詩句。42歲掛靴,球王落幕



1947年,在同上海隊的比賽中,代表香港南華隊出戰的42歲中國球王李惠堂射出的點球被撲出。帶著淡淡的遺憾,李惠堂正式掛靴。


中國足球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42歲時掛靴退役


退役的李惠堂沒有離開足球。1948年,李惠堂作為主教練,率領中國隊參加了第14屆奧運會,同年,李惠堂獲得了亞足聯的裁判員證書,這也是中國足球被認可的第一個足球裁判。1954、1955年,李惠堂又率領中華臺北隊,獲得了第二、第三屆亞運會冠軍。


1954年,李惠堂成為了亞足聯秘書長,1965年進入國際足聯,成為國際足聯副主席,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在國際足聯擔任的最高職位。


1979年,李惠堂病逝於香港,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作為在上世紀20-30年代同梅蘭芳齊名的文體界人士,李惠堂擁有著非常出色的技術,也擁有著讓人敬仰的球品、人品。他的盤帶出神入化,射門力拔千鈞,倒地臥射更是一絕。更為難得的是,他在綠茵場上從未受到裁判的處罰,堪稱體育人的楷模。著書立說,研究足球理論



在中國球員當中,李惠堂是少有的文武雙全者。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還能下筆成文,著書立說。


在場下的李惠堂,是一位專注於理論研究的足球專家。他撰寫的《足球經》、《足球規則詮釋》、《香港足球五十年》、《球圃菜根集》等眾多的足球著作為中國足球積累了初始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中國足球要走向成功,最終還是要走普及足球的道路。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的足球著作《球圃菜根集》


在球員的技戰術方面,他力主球員在訓練中要由淺入深,對某一方面有相當造詣才可以轉學其他項目。


李惠堂提出:技術不可濫而不專,否則將一事無成。要把足球控制在腳下服服帖帖,傳球要能傳到最佳落點,否則就不具備實戰中施展技術的能力。


在他的著作中,還涉及了足球比賽中“智”和“力”的關係,個人發揮與集體的關係等詳盡的論述,甚至有相關的圖解。這些著作傾注了李惠堂一生的心血,對如今的中國足球訓練以及技戰術理論發展依舊有重要的意義。



足壇豐碑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李惠堂與梅蘭芳一樣,雖然屬於文體領域的人物,但他在特殊的時代,承載著國人的期待和希望。

一生共射進1860個球的中國球王

圖:李惠堂是中國足球的一座豐碑


李惠堂是上世紀前半段中國足球的象徵。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即使是作為一個球員,他也無法完全將自己與社會大環境分割開來。但是,李惠堂用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影響著這個時代。


他證明,中國人可以在球場上拿出華麗的表現;


他證明,熱愛足球的人,不會因為條件艱苦而放棄;


他證明,足球可以激勵一批人,影響一批人;


他證明,足球有超越這項運動本身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