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碧水靚京城!密雲區榮獲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一池碧水靚京城!密雲區榮獲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密雲水庫白河大壩全景。 劉喚宇攝


一池碧水靚京城!密雲區榮獲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王海玉在密雲水庫白河大壩巡察。劉喚宇攝


一池碧水靚京城!密雲區榮獲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密雲水庫白河大壩一景。 劉喚宇攝

遠處,燕山山脈環起臂膀,在她的懷抱裡,北京密雲水庫白河主壩與湛藍色的天空相交,如果不是水面上微微漾開的波紋,把眼前畫面倒過來欣賞依舊完美和諧。水中央,幾隻野鴨擺動著身體時遠時近,成了寒冷冬日裡唯一在水面起舞的精靈。幾個月前,這裡還是成群飛往南方的候鳥歇息補給的中轉站;幾個月後,候鳥們又將悉數飛回這片寧靜宜居的樂土。

坐落在密雲中心、佔密雲區總面積1/10的密雲水庫成為了整個密雲區生態環境的縮影。作為首都重要飲用水源基地和生態涵養髮展區,密雲全區林木覆蓋率達72.5%;2016至2018連續三年在北京市水汙染防治考核中被評為優秀;截至2019年11月底,密雲區PM2.5平均濃度為34ug/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一。11月13日,北京市密雲區被生態環境部授牌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成為繼延慶區之後北京市第二個獲此殊榮的轄區。

全域聯動,守衛水源地生態安全

從白河主壩公路向左看,是一座被架起的小屋,屋下是水庫的閘門。在屋子外牆上,噴印著醒目的白色大字“北京水務”及其始終恪守的工作理念——安全、潔淨、生態、優美、為民。“對密雲人來說,保水是第一責任。”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王海玉對記者說。

據瞭解,為了保證首都飲水安全,密雲區以水庫為中心,按照離水源地距離分為三個生態保護層級:圍繞水庫總長約110公里的環庫公路以內為第一級,域內不建設任何與保水無關的項目;環庫公路至周邊山脊線範圍內為第二級,域內不建設任何排汙企業;山脊線外圍的相應區域為準保護區,域內不設立重汙染排放項目。水源保護區佔到密雲區總面積的80%。

“2016年以來,密雲區沿環庫公路海拔155米高程等高線建設了約300公里的防護網,並同步建設庫濱綠化帶,在優化生態環境的同時將遊人與水源地隔開。”王海玉介紹道,“今年底還將全部完成每公里防護網安裝監控攝像頭的工作。我們還在水庫周邊7個鎮設立了7個信息分中心,在聯合執法大隊設信息總中心,用於統一收集分析監控信息。”

在實施硬物理隔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之外,密雲區還創造性地施行了“保水就業”網格化管理機制:即將一級保護區劃分為160個網格,2150個農民成為“保水隊員”,在網格內上崗,負責撿拾垃圾,以及監察、勸阻有可能對水源造成汙染的行為。此外,密雲區委區政府、水庫周邊7個鎮和每個村子分別配合成立保水總隊、保水大隊、保水中隊,通過黨建引領,實現了問題的分級處理、依級上報。

創新技術與思路,共享碧水、淨土、藍天

在保衛水源生態安全方面,密雲區除了從源頭上對水體周邊區域加以保護和監管,還大力投入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重視加強對區域水質的監測。“具體分為兩部分來落實。首先是引進先進技術提升汙水主要汙染物去除率,使出水達到甚至優於相關排放標準的要求;第二是在建立健全區內各部門間的涉水管理協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著眼於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北京市密雲區生態環境局局長蘭天表示。

據介紹,密雲區在入境斷面、密雲水庫入河口、重點河道交匯口高密度搭建水環境監測網絡,22個被考核鎮街(地區、園區)水域上下游間採用“誰汙染、誰治理、誰付費”原則,明確治理職責,實行範圍涉及15條主要河流的39個監測斷面。

正所謂“水土不分家”,密雲區在全面推進碧水保衛戰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思路、紮實開展淨土保衛行動,使水土相互增益,提升生態保護效率和水平。“過去村裡農民種玉米的比較多,但玉米對農藥、化肥的需求量大,不僅影響土壤,還會影響水源。”家住密雲水庫周邊溪翁莊鎮溪翁莊村村民張先生對記者說,“現在我們不種玉米了,改種甘薯、小米這些耐旱作物,不怎麼需要農藥、化肥,也能長得很好。”

“我們最早在全國培養赤眼蜂,赤眼蜂是很多害蟲的天敵,無害的蟲子吃有害的蟲子,自然就大大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這和調整農作物結構品種的用意是一樣的。”王海玉說。密雲區的自然地貌特徵被描述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出於對水源地的保護,密雲山區大規模發展蘋果樹、栗子樹等林果業種植,並另闢蹊徑採用了此種“生物防治法”。

據瞭解,密雲區不斷健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對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以及鎮級飲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環境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測。在追求碧水、淨土的同時,密雲區也正在打響著藍天保衛戰。2018至2019年,密雲區通過佈設覆蓋村和社區的小型PM2.5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動態掌握全區的空氣質量情況,督促行業部門及屬地對問題及時整改,構建空氣質量監管的信息化、精準化、精細化管理體系。

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提升居民環保幸福感

“咱們密雲不僅天藍、樹綠、水清,執法人員的素質也越來越高,打一個信訪電話,至少能得到兩次回覆,治理結果都不用主動問。”李先生定居密雲已經20年,對密雲區環保執法工作十分滿意。

密雲區生態環境局局長蘭天告訴記者,為提高餐飲業油煙、噪聲群眾訴求的辦理質量和效率,密雲區生態環境局組織業務骨幹成立工作組,各工作組下設執法組、檢測組、工作組、治理組四個專項小組,加大了點穴執法力度,促進回訪解決率、滿意率、響應率的提升。

密雲區生態環境局基層執法隊員劉豔新曾接到一起特殊的信訪電話,一位市民對西田各莊附近的露天燒烤進行舉報,劉豔新與同事立刻前往違規單位進行查處。劉豔新的回訪得到了意外回覆:“我只是路過,看到問題想提醒一下,沒想到你們處理得這麼快。”接訴即辦不僅提高了環保執法效率,也讓居民主動參與執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環保意識。

劉豔新每天至少執行10起環保任務,下班後也閒不住。一家餐館在夜色中冒白煙,劉豔新錄像後下意識地走進店裡,向店家詢問情況,經檢查才知道是設備故障,店家未及時發現。劉豔新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爭取做到居民未投訴,政府先處理,希望未來執法更細緻。”

“以前,群眾對環保執法還存在不理解,現在越來越支持。”執法隊員張元說,在對松樹峪村汽修行業檢查時,有家汽修店以一輛大巴車為門店,沒有任何手續,經過半小時耐心溝通,店家認識到了自身問題,主動接受相關處理。如今,密雲區26位基層環保執法人員對下屬20個鄉鎮進行著日夜兩班倒的巡查,群眾和企業對密雲的生態環境越來越有安全感。

“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要真抓實幹,做到執法、服務兩到位,確保整治取得實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蘭天說,下一步將研究著手申報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水源地保護,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建設,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投訴,努力提升群眾生態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