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青山綠水高“顏值”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劉暢 李向

坚守青山绿水高“颜值”

(關山古鎮美如畫。餘戈 攝)

“這裡環境真好,住在這裡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家家戶戶門口乾乾淨淨的,村民參與積極性高”……12月13日,由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生態環境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相關負責人等100餘人組成的觀摩團來到寧鄉市金洲鎮關山社區、菁華鋪鄉陳家橋村、市民之家等地進行現場觀摩。移步換景間,猶如在畫中游,一個個美麗屋場清秀村莊如同一顆顆散落在青山綠水中的“珍珠”,讓觀摩團成員讚不絕口。

近年來,寧鄉市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持續不斷釋放綠色發展紅利,宜居宜業宜遊的動人畫卷在楚溈大地徐徐展開。

發展綠色經濟,沃土生金

坚守青山绿水高“颜值”

(關山社區小型集中式生活汙水治理。本報記者 劉暢 攝)

“像我家這樣的農家樂,現在村裡有80多家。”金洲鎮關山社區居民向霞光告訴筆者,幾年前大家都還只靠種幾畝水田維持生活,村裡沒有一輛小車。“現在道路四通八達,環境優美,旅遊業發展得很好,來我們這裡的遊客越來越多,大家開始富了起來。”

“探索一條路子,做好一篇文章,實現一大轉變,致富一方百姓”。近年來,關山社區按照“綠色生態、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通過實施國土綜合整治,推進環境整治、道路整修和土地整理,鼓勵村民住房由平房向樓房轉變,由大院向庭院轉變,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如今,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一棟棟“統規統建”的民居,碧波盪漾的青年湖,引得遊客流連忘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山社區在加強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生態振興帶動產業振興,近年來先後引進了隆平高科、恆達葡萄、關山蘆筍、海爾斯水果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200多個,發展農家樂80多家、葡萄種植大戶78戶。良好的產業經營效益讓關山社區居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當地居民人均純收已從2011年的1.2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2.8萬元,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帶動休閒農業旅遊發展的新路子。

“一路過來,感觸很深,每家每戶門前乾淨整潔,生活汙水集中收集並進行人工溼地淨化,我們要好好向寧鄉學習。”永州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局長周貴生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他表示,要充分借鑑寧鄉農村小型集中式生活汙水治理和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努力創造生態財富。

黨建引領,共建宜居家園

坚守青山绿水高“颜值”

(觀摩團成員參觀陳家橋村垃圾分類科普中心。本報記者 劉暢 攝)

池池清水映著沿岸民居,條條油路直通農戶家門,老人坐在涼亭里拉家常,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打鬧,青山、碧水、鮮花、綠樹……菁華鋪鄉陳家橋村生態美的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摩團成員面前。

“我們村能有如此大的改變,就是有個好的領頭人。”村裡的群眾告訴遠道而來的客人。

提到支村“兩委”班子建設,陳家橋村黨總支書記黃立平說:“只要實實在在為群眾做事,群眾就會認為你做什麼都可理解,而且會百分之百信任。”這番肺腑之言,道出的是黃立平如何當好村黨總支書記的核心所在。多年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黨員示範帶頭,數年如一日辛勤付出,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從群眾起初的對抗不理解到紛紛慷慨解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其中的艱辛只能自己體會。

坚守青山绿水高“颜值”

(陳家橋村皂角灣美麗屋場。資料圖片)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通過矢志不移走生態發展之路,不論是人居環境、村民幸福感還是集體經濟收入,陳家橋村聲名遠播,真正從“青山綠水”中找到了“金山銀山”。

“寧鄉生態文明建設村民參與度非常高,積極性強,非常值得學習。”邵陽市生態環境局科長錢向平對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過程中,寧鄉市鼓勵基層發揮主觀能動性,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極創建衛生鎮村、示範鎮村、“五治”示範屋場等,形成點上開花、面上推廣的工作模式,基本實現了鄉村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生活美。如今,美好生態已成為寧鄉的一張亮麗“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