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李爾納:1944年出生於澳大利亞。是當代的一位奧秘士和覺醒導師。他深切致力於指導、幫助修行者回歸本源。

只是感受它,並允許它表達……

//////////


寂靜法師曾說過:比生意更重要的是生活,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命,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


覺悟是另一個更高層次、另一個更美世界的生命。


儘管我們活在同一個物質世界,卻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而未來的窮人,就是沒有精神境界的人。


對心靈世界的探索,已然成為現代社會必然的趨勢。


下方是學生與李爾納的對話: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問題1:對於批評我的人,我應該如何回應?


如果有人評判我,或批評我,我不會將其攬到自己身上來。如果他們想評判我或批評我,那是他們的自由。他們所展示的是他自己,並不是你。他們在暴露自己愛批評、愛評判。


實際上,我會對他們感到慈悲,因為他們仍然陷在那些限制性且痛苦的能量裡不能自拔。


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或評判?是你需要別人的認可或接納才導致你把他們的評判和意見撿了起來。如果你不需要他們的認可或接納,他們的評判或批評就不會影響到你。


問題2:我在讀你的書《回到當下的旅程》。我經常看到這個詞“生命的實相” 。你能否具體地定義一下“生命的實相”是什麼?


當我談到生命的實相時,我指的是你可以真實度過的唯一的生命,意即:


在當下時刻度過的生命。當你在頭腦裡的時候,你是在過去或未來裡;這是個念頭、記憶和幻想的世界;是概念、想法、見解和信念的世界。頭腦使你能夠參與時間,它給了你活在此刻之外的感覺,但卻是幻象。真相是,此刻之外沒有生命,你也無法在此刻之外存在。認識到這一點就是覺醒。


你無法用頭腦來理解我說的話。覺醒的狀態超越了不停思考、理解的頭腦。當你完全臨在以至於你的念頭停下來的時候,生命的實相就顯露出來了。在覺醒狀態,你與當下的一切臨在,你的過去沒有侵入並扭曲你對當下時刻的體驗。你也沒有迷失在某個想象出來的未來裡。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問題3:我最近一直感到抑鬱和焦慮。你能講講抑鬱嗎?


如果你要走出抑鬱,就必須要學會如何有覺知地、負責地表達憤怒。真正的表達憤怒並不是情緒宣洩,而是要敲對音符(要做對)。


你必須允許憤怒發出它自己的聲音。憤怒並不友善。它要大喊大叫、責怪和傷害。當你允許憤怒去表達時,你並不是要除掉它。你只是單純地允許憤怒存在,並表達它自己。


重要的是,不要把憤怒倒給別人。在表達你的憤怒時,不要牽扯任何人。


最好是回到你的房間,關上門,私下裡對著傷害你的人表達憤怒。要誇大憤怒,把它戲劇化。讓憤怒充分做它自己。如果你按我說的方式充分表達憤怒,你會開始大笑。


每天結束時,尋找一下究竟是什麼使你生氣了。花5或 10分鐘以負責地方式表達它。你可以讓它成為你每日的靜心活動。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問題4:在你的網站,你在介紹裡談到“完全沒有評判”是覺醒的第二步。我發現這非常難。我已經體驗到了評判既傷人又傷己。然而,在生活中克服評判真的太難了。


你要下定決心自己不再去評判。你既不評判他人,也不允許自己被他人的評判影響。這個決定要由你來做,而且要下決心堅持下去。這並不是說評判就這麼容易地停止了。舊習難改。


每當有評判升起,你都要覺察它。不要評判它,或試圖停止它。不要害怕把評判表達出來,但要確保沒有把評判指向任何別人。聽自己大聲地表達評判會很有幫助。如果你這樣去做,而且完全不相信它,你就會看清它的荒謬之處。你很可能會大笑。一旦你認出了評判,就放下它。


切勿評判“評判”本身。對“評判”的評判就如同是雙重枷鎖,會使你陷入評判更深。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問題5:身體的疾病是什麼引起的?是頭腦的狀態、隨機因素、外在的影響、業力、過去世,或者是生物化學方面的原因?還是跟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有關?


身體疾病的原因的確包括了以上提到的全部因素。


如果我們忽視情緒的不適,這就很有可能會以身體的疾病或病痛的形式顯現出來。比如,如果你的內在長時間內都攜帶著怨恨,那麼這就會對你的身體產生影響,而最終造成你身體的不適。壓抑的受傷和憤怒也是如此。


內疚,也毫不例外!如果身體不得不攜帶著所有這些壓抑和未被解決的感受,最終這種負荷的症狀就會顯現出來。


至於業力因素,有些時候,過去世是引起身體疾病的根源,需要把那個過去世帶入覺知之中療愈才能發生。


這種療愈可以發生在靈魂層面,同時也會發生在情緒與肉體層面,而且有時候相當神奇。我曾經指導過一位女士,她患有一種無法用手術治療的腦瘤,且會不久於人世。當她打開了她的一個過去世,而那一世與極度的罪惡感有關,她的腦瘤就消失了。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問題6:恐懼是什麼,我怎樣處理它?


恐懼是當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時所升起的一種原始感受。如果在這一刻,你的肉體在遭受致命的威脅,你不會去思考。你不會嚇得手足無措。你會單純地以“戰或逃”來應對。


但是,隨著我們變得越來越複雜,進入頭腦以及思想和情緒的世界越來越多,恐懼也不適當地進入到了那個世界。如果有人批評、侮辱或拒絕我們,小我就誤以為我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於是我們就進入了“逃或戰”的應對機制。


我觀察到在我指導過的人裡有另外一種恐懼。當人們不想充分體驗感受時,不管是受傷、憤怒,還是暴怒,他們就切斷與自己的聯繫,這就創造出了一種內在的恐懼。通常這種恐懼會顯現為焦慮或驚恐。當他們允許自己充分感受情感時,恐懼或焦慮就消失了。


所以,你要如何對待恐懼?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更加臨在地去生活,恐懼就會很少。而且,要坦誠、真實、充分、負責地體驗和表達你的情緒感受,恐懼對於你來說也就不是問題了。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以下來自李爾納著作——


一、享受寂靜


當你全然臨在時,思想會停止並且你的頭腦是寂止的。


你並沒有使思想停下。而是當你臨在時它就會自然如此。當你臨在時,思想會停止是因為思想總是與過去或者未來有關。你無法思考當下。你必須要把自己從當下拉出來以便進行思考。所以,如果你與當下之存在全然臨在時,你必須脫離頭腦及其思考的世界。否則你不可能臨在。隨著你從過去與未來的頭腦世界過渡進入當下的世界,你的內在會有明顯的轉變。


你無法停止思考。這是不可能之舉。要思考停止的努力會加強思考的過程。你能做的就是放鬆,一旦注意到自己在頭腦裡了,就把自己帶到和臨在之物共處。凡是在這一刻你可以看到它,聽到它,感覺到它,嚐到它,觸摸到它或者聞到它,那麼它就是屬於當下時刻。


你能與之臨在的,絕不是你頭腦記住的或者幻想出來的東西。你無法把它想象成為存在。它就在此刻實際存在於這裡,所以你能夠與之臨在。於是,你的思想會停止,當你頭腦寂止時,你會體驗到一種深度的祥和感。


然而,隨著你越來越多的臨在,更深一層的祥和和寂靜在等待著出現。當你的頭腦更加沉寂時,一扇內在之門被打開,從而允許無限和永恆的寂靜湧現。這個無限和永恆的寂靜就是你本體的實質。


它是你的真實本性。它是所有存在的本質。它是純粹覺知的永恆寂靜的顯現。它是你的“本我”。它是你在此刻而且僅僅是此刻的維度。它是你在一體(合一)中的維度。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二、把自己從過去中解放出來,你需要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 如果有來自過去的情感,一直被壓抑在內,你就必須要允許這些情感上浮,並有覺知地、負責地將它們表達出來。你不是要試圖消滅這些情感。你只是單純地允許它們去表達。凡是存在的都有權利存在,這包括需要,受傷以及怒火等情感。如果在你小時候這些情感不被允許存在,因為當時這些情感太過痛苦,或者不允許它們去表達,那麼就必須要恢復它們那曾經被拒絕的有覺知地表達。


2. 寬恕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使過去從你的內在釋放掉,同時也可以把你從過去裡解放出來。寬恕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對你傷害過的人,要求得他們每個人的原諒。寬恕必須發自內心。有時候,在你寬恕傷害你的人之前,你需要先去全然感受你遭受到的痛苦和對傷害你的人的怒火。


3. 對有些人,為了能真正地寬恕和釋放,有必要先療愈過去。好在是,經由覺醒的臨在的力量,即與神合一的狀態,以一種不可思議而且超越信仰的方式,可以成功進行情緒和靈魂的療愈。在給他人做案例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由於我們成功地將過去創傷性的經歷帶入覺知裡,人們的生活就被改變了。這些經歷也許是今生或者是前世的,而在此之前,它們一直被投射到當下並影響著人們對目前生活的體驗。


4. 如果在某種程度上你還有怨恨,愧疚或責怪,那麼你就不可能臨在。原因很簡單,這些情感會把你禁錮在過去。你必須把這些情感帶到表面。以愛和接納的方式把它們帶入到覺知裡面。要辨認、擁有、坦白以及表達這些情感,但是不要把它們投射到任何人身上。不要相信它們。你允許它們進入覺知,這樣它們就不會再隱藏同時也不會再無覺知地控制你。怨恨、責怪和愧疚,這些情感顯示你沒有為你自己的生活或自己負責。因為責怪別人要比為自己承擔起責任容易的多。


5. 以下是最難懂也是最難克服的。如果你不停地藉由回憶過去的幸福經歷而製造愉快的情感,你就會永遠停留在頭腦和小我的束縛裡。認同幸福的回憶會把你禁錮。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三、處理情緒之痛


處理情緒之痛的唯一方法,就是感受它。你越是以輕柔溫和的方式去感受它,它就變得越容易。


處理的方式完全可以輕柔溫和。你可以沒有抗議,沒有抱怨,也沒有指責地去感受它。沒有必要去修復,或者把痛苦趕走。只是去感受它,進入它。


如果痛苦來自過去,那麼它要的只是被體驗。過去的事情還未被體驗是由於當時太過痛苦。你在當時也太脆弱。所以你就壓抑了痛苦。


這些事情在等待著被體驗,以便能夠被釋放。如果你真的對自己溫柔,你也許會發現痛苦,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龐大和可怕。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是由於你拒絕走近它,才給了它規模和力量。


走近它,它就會消失。


我所採用的常規途徑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痛苦,總之,是讓自己感受它。


你沒有必要對它做什麼。你沒有必要剷除它。你沒有必要擁抱它。你沒有必要了解它,或分析它的來處。


只是感受它,並允許它表達……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如果是憤怒,就大喊大叫,還可捶打坐墊。


以靜心的方式去表達憤怒。這意味著你以負責的方式,允許怒氣全然、真實地表達出來,


但不要陷入其故事裡面。怒氣來自過去,與當下無關。


如果是悲傷,就哭泣吧。不用擔心有無紙巾。讓眼淚盡情流淌吧。


如果是痛苦或是受傷,就去感受它,但是不要有抱怨,抗議,責怪,或者分析。


你會觸及你從未想到過的,內在的愛與喜悅,它就深藏在憤怒、痛苦和受傷之下……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覺悟`李爾納

(轉載聲明:文章轉自圓種智,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本號轉載部分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