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原局長湯勇:一個好老師憑什麼站立講臺

我常常問老師:“你憑什麼站立講臺?”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獲得 2006 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面對記者的提問:“憑什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奧爾罕·帕穆克激昂陳辭:“憑我是人格的感染者。”

一個好老師應該擲地有聲:“憑我是人格的感染者。”

人格魅力,是最生動、最真實、最具力量的教育。學生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除了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多做人的東西,都是從老師身上學到的,包括價值取向、道德習慣、人文情感、人格品質、情操毅力等。

葉瀾老師說:“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的是其全部人格,而不只是‘專業’。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現他是誰,學生也在判斷他是誰。學生對他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歡,都不僅僅因為他的專業,而是因為他的全部人格。”

一個好老師,他會不斷修煉自己的人格魅力,讓自己的人格熠熠閃光,輝映師德,他會努力讓自己成為美好的自己,也會把最美好的自己教給孩子。

一個好老師應該鏗鏘有聲:“憑我是學識的引領者。”

教師同醫生一樣,是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必須有很強的專業支撐。很難想象,一個學識淺顯、缺乏專業素養的老師能夠站穩講臺,勝任本職,教好學生。

一個好老師他不會在意自己過去文憑有多高,曾經擁有的知識有多廣,取得的成績有多大,也不會計較自己現在多大年齡,身處什麼環境,工作擔子重不重,他會不斷學習,不放棄學習,不遺餘力地堅持終身學習。

他會以紮實的功底、淵博的學識,讓自己在課堂上駕輕就熟,信手拈來,在教學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在能力上超越他人,獨樹一幟,在專業上享有權威,變得不可替代。

一個好老師應該金聲玉振:“憑我是責任的擔當者。”

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乃至眾生百相,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難以割捨,那就是責任。有一種東西令我們魂牽夢縈,永遠也揮之不去,那還是責任。

一個有責任的好老師不會落下每一個孩子。他始終相信,與孩子是一次美麗的約會,也是一場美好的相遇。他不會辜負這次約會,也不會褻瀆這場相遇。

他會堅信,一兩個孩子被落下,雖然只是他工作對象的幾十分之一二,但對於孩子,就是整個人生的事、一輩子的事。對於孩子的家庭,就是一代人、幾代人的事。

一個有責任的好老師會大膽地承擔起解放孩子、保護孩子的責任。面對還不盡如人意的教育現實,他不會在那裡一味責怪、埋怨、牢騷,好像這一切都與己無關。他也不會坐看熱鬧,坐山觀虎鬥,或者把改變寄希望於明天,寄期待於他人。他更不會隨大流,火上澆油,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

他會為理想的教育不忘初心,無所畏懼;他會為教育的理想敢於破冰,敢於超越應試,敢於逆風飛揚,敢於突破重圍;他會為教育的改變竭力堅守教育良知,捍衛教育本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給孩子文化知識和分數的同時,注重孩子的生命健康和精神成長,在為孩子當下負責的同時,更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我憑什麼站立講臺?”“憑我是人格的感染者。”“憑我是學識的引領者。”“憑我是責任的擔當者。”有更多的老師能夠有底氣地回答,我以為,好老師就多了,好的教育也就有了!

作者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原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