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20萬年薪的坐一桌,其他隨便坐,結賬的卻是月薪4000的

1、同學聚會:20萬年薪的坐一桌,別的隨便坐

臨近年底的時候,微信群裡各種同學聚會也開始熱鬧起來。

朋友老林和我描述了他上個星期參加的一場大學同學聚會,吃的簡直消化不良。

班長把吃飯的地方選在了一家比較高檔的酒店,還要求大家穿的的提一點。

到了指定地方後發現,發現每個人的作為都是安排好的。

有人問班長,不能隨便坐嗎?按照啥劃分的呀。

班長滿臉不屑的說:“當然是按照收入情況咯,你就是個小前臺,工資撐死也就4000吧,坐在角落吃吃飯就行了。那個大桌當然是留給大佬的,大家還能交流交流。”

聚會還有工資歧視,雖然老林被分在了20萬年薪的那一桌,但是看著那些一個個吹噓自己有多優秀,不拿正眼橋人的樣子,老林就沒胃口。

那一桌有位老同學拉著老林說:“聽說你這幾年發展不錯呀,人事挺多業內大佬,我現在在最一個項目,你推薦些人我認識認識唄。”

老林不懂假裝客套,直接說:“抱歉,我的人脈憑什麼給你,你剛還不是在吹在人緣好嗎?”

這頓飯吃的每個人心懷鬼胎。飯局結束在結賬的時候,這一桌年薪20萬的,卻沒一個站出來主動結賬,反而是另一桌月薪4000的同學提走結賬了,在群裡開啟了AA付款模式。

最後,老林還是和以前同寢室比較好的同學去錯了頓燒烤,才感受到了同學會的快樂。

老林說:“以後再也不參加這種變質的同學聚會了。寧願叫上三五個聊得來的好友偶爾出來聚聚,喝點小酒,不參入複雜的利益關係。”

老林的話讓我想起了曾看過的一個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參加同學會?”其實原因很現實。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年底,要不要參加同學會的話題。


同學聚會,20萬年薪的坐一桌,其他隨便坐,結賬的卻是月薪4000的


2、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參加同學會,原因很現實

說起不參加同學會的原因,網友們都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1)網友A:“你真的要參加一個雖置身於人群中,卻感到孤獨的聚會嗎?真的扼要放下手頭上更重要的事情去安吉一樣靠美化過去,只會互相安慰,完全沒有人和發展性的聚會嗎?

除非你一直是焦點人物,不然真的要去參加一個根本不會受到別人重視的聚會嗎?還是算了吧。”

就像是小林的同學聚會,那一群月薪4000為桌的同學就是來襯托年薪20萬的人,何必花錢讓自己受委屈呢。

(2)網友B:“該聯繫的人,早已聯繫,該疏遠的人,不會因為聚會而改觀。那麼聚會的意義就是:在平庸無聊的生活裡潦草、短暫地、口是心非地報團取暖。”

想象中的同學聚會應該是以聯絡感情、回憶青春的,老朋友坐在一起敘敘舊,聊聊天,可現實並不是這樣。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同學聚會只剩下攀比、炫耀、嘚瑟和奉承。

有多少人,在聚會前是滿心期待、心情雀躍地去參加;聚會結束,人走茶涼,只剩下失落,參加了一次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同學聚會,20萬年薪的坐一桌,其他隨便坐,結賬的卻是月薪4000的


3、堅持“二去二不去”原則,聚會更有意義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同學會,然根絕的你不合群。有些聚會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心中應該有個衡量的標準,同學聚會堅持“三去三不去”的原則,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聚會快樂。

二不去:

(1)太豪華的聚會不去

同學會本是為了找個地方熱鬧,辦的太隆重反而成了負擔。每個人收入不一樣,沒必要參加一次同學會帶上一個月的工資。

所以太豪華的聚會必定成了有錢人炫耀的地方,而自己也只能是外人,這錢沒必要花。

(2)利益明顯的聚會不去

有些同學會就是打著聚會的名義想求人辦事,如果你發現有人升職了或者當公務員了,就有其他人跳出來說要聚會,這種利益局別去,每個人都帶著面具心懷鬼胎。

二要去:

(1)小範圍摯友聚會要去

畢業各奔東西后,如果還保持這好的聯繫,我們可以組織小範圍的好友聚會,這時候你多遠都要參加,因為好的友誼是需要維護的。

幾個好友,經常相聚,喝喝小酒,聊聊小天,加深友情,互贈愉悅。


同學聚會,20萬年薪的坐一桌,其他隨便坐,結賬的卻是月薪4000的


(2)學校組織的聚會盡量參加

如果學校有舉行大型校慶的,儘量要參加。

這種聚會安排得簡單樸實,人人只穿統一印製的T恤,很讓人感動。

祝賀母校發展進步,看看母校的成長變化;看望滿頭白髮的恩師,見見曾經同窗好友;轉轉校園宿舍,重溫青春時光。

討論:你覺得同學會聚會有必要嗎?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