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怎樣解決學碑的難點

每一次我們的面授,大家實際上就是要為我們回去以後的學習做一個學術上的安排。你們到我這兒只要學上一年以後基本上就知道我教學的套路,是一個什麼樣的模式。我們每一次教學面授以後都有三個月的消化期,基本上就是一百天,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你回去以後除去工作的時間,真正寫的時間還是有限的。那麼這三個月對大家來說就決定了你這一階段真正學習的領會、消化到什麼樣的狀態。你不要想著我這四天在老師這兒寫它二十四小時,這四天出來脫胎換骨又變了一個人,我儘管沒有到每個人面前看每一個人寫字,但是我一看你們的狀態我就知道你在幹啥。

洪厚甜:怎樣解決學碑的難點

為什麼我反覆的強調局部、分析、重複,三步走。因為離開這個你所有的研究都是空的,我們給大家延伸到了點畫的局部、結構的局部、章法的局部,請大家務必建立這個意識。我們以前說的解決六個問題,怎麼起、怎麼行、怎麼收、在哪起、在哪行、在哪收,實際上在書寫的過程中從來就沒有分開過。也就是說所有的怎麼起同時又是在哪兒起,所有的怎麼行同時又是在哪兒行,所有的怎麼收同時又是在哪兒收。只不過我們做學術思考的時候把它分開來思考,如果把我們這六個問題再加上局部的、分析的、重複的,這樣交織在一塊兒,你得到的是什麼?書法學習、書法訓練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從書法的思維形態和學習手段,我們現在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歸納總結,設計的這塊東西就是書法獨有的思維形態和手段。所以說請大家務必用這個尺子隨時檢驗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我要這樣強調?你們大量的人還沒有按照這樣做,你們還是成篇成篇的在寫,你們還是整行整行的在做。局部和整體是以局部為主,小範圍整體的練習為輔,主次不能顛倒。大家始終要記住,寫碑的,不管你是寫《鄭文公碑》,還是寫《龍門造像》,這裡面它的技術難度關鍵點是什麼?就是記住我說的那個置換的概念。在中國書法界還沒有哪個人提出這個概念,就是用一種東西把它置換掉然後再去寫它,實際上你們在看我不管寫《鄭文公碑》還是在寫《龍門造像》的時候,我都沒有去按照一般普通人所謂的臨寫去把這個字畫出來、做出來、描出來。一般人所謂的像在這兒就不管用了,你把它寫像也沒用,他們把《鄭文公碑》還原成唐楷式的《鄭文公碑》,所以這兩個板塊請大家務必注意,每一個點畫都應該是大篆線形,這個是前提。

洪厚甜:怎樣解決學碑的難點

大篆線形就是又厚又有摩擦,至於粗細,那可以有變化,你在紙面上的摩擦、毛筆的絞裹這個是前提。關鍵難是難在哪裡呢?保證線條的前提下,我們還有這個點畫外輪廓的形象元素,點畫的外輪廓就是它的基本形態,就是說我在完成這個線的置換的同時,還不能一點沒有這個點畫的外在形態。方的你不能寫成圓的,短的不能寫成長的。我們沒有要求你十分像,但是你得有五分,也就說說你在完成這個線的同時還要有它的點畫的形象元素。它是三角形的,它是長三角的,它是等腰三角的,它是一頭大一頭小的,它是一頭圓一頭方的,那怎麼弄?

為什麼我要做那麼多的示範,實際上都是在給大家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完成線的同時把形態完善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你就要把我寫的這個形態跟原帖有所比較。這個形態問題在隸書裡面還不是那麼強烈,但是你寫到楷書系統裡面,不管魏碑還是唐楷,這個點畫固有的形態,它的獨立性越強,它的楷化程度就越高,這個獨立性越弱,也就是說它的點畫可以混淆,它的楷化程度就低。越成熟的楷書每一個點畫形態的獨立性就是越強的,這句話要記住,實際上我們現在是把它往上拽,是弱化它的楷化達到一種線質和點畫形態的融合。有時候你們哪怕以犧牲點畫的字來體驗一下點畫的形態,這個是可以做的,哪怕是描畫它,也要感受一下它這個點畫的形態、結構的形態。

洪厚甜:怎樣解決學碑的難點

隸書也是,我讓你們臨《曹全碑》,我昨天做的從點畫上來看還覺得不是《曹全碑》,《曹全碑》沒有我那麼樸,但是它整體一貼出來之後像不像?它寫出了《曹全碑》的高古,骨子裡的東西我們把它體現出來,所以你們寫《曹全碑》的一定要按照我這個感覺來。實際上還是一個置換的問題,因為在隸書裡面,尤其那個蠶頭燕尾形狀特別明顯的,你把它弱化,怎麼弱化?你就照著我那個去弱化,就按照那種感覺去理解它,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去。社會上寫的都是那種描頭畫足的《曹全碑》,它跟漢碑的精神實質走的很遠,碑的這一塊請大家按照我們的思路去做。

我們要說《十七帖》和懷素大草的帖的這一塊的東西,這一塊東西就不能簡單的去置換。因為它是墨跡,毛筆在紙上的任何一個細節動作你都要把它做出來,機械的做出來。你先不要給我寫節奏,先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關聯,一個線條一個線條的生成技術把它做出來,因為中國書法兩條技術軌跡,一個是帖學一個是碑學。碑學是往模糊走,帖學是往精緻做,如果一開始臨王羲之、米芾你給我臨的很粗糙你就跟書法無緣。就好像我讓你臨《石門銘》,你給我把石花都臨出來了,完蛋了。

洪厚甜:怎樣解決學碑的難點

我們訓練的就是這兩條線讓你既能夠離地三尺,還能夠入木三分。通過帖學的技巧把你往用筆的細微、精微上做,通過篆隸書的學習把你往線條的表現力和概括力上做,這是我們訓練的兩條線。你不要把碑向帖做,也不要把帖往碑做。但是你今後走到高端的時候,可能帖要向碑做,碑要向帖做,這個就不是淺層的表象上的了,這種精微,我們讓粗獷的碑裡面有一種精微,技術的銜接啊之類的,我們要讓帖學裡面有一種渾穆和質樸,你比別人一下就高了。

但是現階段,你們該是在哪一個板塊的,希望大家認認真真把它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推進。你可以把一個字分成幾個技術板塊,最後把它銜接在一塊,要多動腦子。我們的教學不會教到捺角再壓一下拖一下再出鋒,我會這樣說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就按照你的理解,參照原帖去做你自己的感覺,我說的都是大的學術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