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找踏實的工作,而去拍視頻做自媒體?自媒體可以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嗎?

露珠心緣


首先,不找工作不代表不踏實,因為從去年開始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即坑少蘿蔔多,身邊很多想要跳槽的人選擇觀望,而已經裸辭的人大多在遊蕩,不是不努力只是大環境不景氣。所以待業的越多,投入自媒體的也相應會多一些,正因為焦慮所以才選擇找機會,只不過每一個看似美好的機會後面都波濤洶湧罷了。

其次,說下自媒體,自媒體一直很火爆,跟什麼時候入局沒有關係,你的內容精、獨、專,那麼關注的人也就越多。什麼時候做,怎麼做,都是你選擇開始做的前提條件,你比如最近比較火的“口紅一哥”李佳琪,你說他是網紅是“帶貨王”,當然沒錯,你說他算不算自媒體?我覺得也算,畢竟每個自媒體都有自己的圈子,有他自己獨到的輸出,不管是文字還是視頻,而李佳琪的輸出的是自己的認知,是對口紅以及各種美妝產品的認知,雖然他的銷售目的更佳直接一些;且他的自媒體形式是直播而非短視頻。

再來說下題主的問題,不踏實工作去拍短視頻做自媒體,這一提問本身是對自媒體的誤解和片面的解讀,即將不踏實與自媒體相結合。做自媒體的人很多,不踏實的確實有,但不是全部,很多優質的短視頻自媒體給大眾呈現的內容非常精彩,這是需要時間精力和頭腦去提煉的,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而正是因為頂端的優質自媒體讓一些暫時無所事事的人看到了甜頭,所以他們也想自己去做,以為很容易,抱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萬一成功了呢,其實是高估自己低估了別人。

自媒體能否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在於你是否願意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如果你只追求短暫的收益那可以就此作罷,如果你真心想去做好這件事,並且可以依託你擅長的技能去投入到自媒體內容的創作中,你未嘗不能把它當成一種事業。

每一個看似光鮮的背後都有難以言表的困難和挫折,不要只看見別人吃肉看不見它捱打。


小毛看世界


我也是做自媒體的,有兩個月了吧,一開始還沒有在乎今日頭條,也不知道還能賺錢。後來才發現的,做了兩個月。

其實我覺得vlog視頻不適合我,開始我選擇的就是vlog,感覺有點影響我生活。我看買菜做菜的旅遊的都要拍,好像拍一天最精彩的地方,還要剪輯?而且我發現只要有顏值有收益的漲粉肯定快。我個人覺得有的人適合,有得人不適合。

後來我就選擇了生活領域,因為我沒必要天天拍視頻,自己也沒必要總上鏡。而且我對生活上,情感,省錢技巧、家庭都有自己的見解。還有我感覺我們年輕人,在自媒體上應該傳播正能量。我們的國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評論去發帖,都應該擁護我們的國家,有國才有家。

自媒體說賺錢也賺錢,說賺不到,堅持不下去的也很多。其實沒必要當成主業,除非你收入不菲,或者你有團隊,因為這條路會越走越難。後期的素材,內容要不斷更新的。如果兼職去做,不用天天更新,就相當於記錄自己的生活吧!vlog不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自媒體要正確的看待,包括短視頻軟件。千萬不要因為做這個,影響了生活。我們做自媒體,感覺好多人是為了賺錢,有的是為了娛樂。不管你為了什麼,寫東西拍視頻,千萬要記住,版權,沒有事實為依據的東西,別亂寫,否則錢沒賺到招來官司。自媒體被起訴的也不少。

希望對做自媒體的有幫助。


嘉嘉小沐


先說說我為什麼做自媒體吧?自媒體我之前是不瞭解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原來拍Vlog是可以賺錢的。因為我是一個全職媽媽,平時在家就是洗衣做飯帶孩子,完全就是圍著家庭轉。

現在我的小孩也大點了,我有多的時間,可以做家庭和孩子都能兼顧的事情。自媒體就是我的一個選擇。

至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做Vlog,可能它是個新型的行業,年輕人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年輕人的思想更新穎,有闖勁。並不是做了自媒體就是懶惰的表現,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喜歡就去做,大浪淘沙是金子總會發亮。

最後說自媒體能不能當做終身的事業呢?我不知道,活在當下,我們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愛生活的胖小妹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找踏實的工作,而去拍視頻做自媒體?

回答這個問題前,說說我在少兒培訓教育機構當老師的經歷吧,這段經歷用三個詞,簡直可以完美詮釋:

  1. 事多:一個月除了週一週二上午休息,其他時間都是上午11點上班,晚上12點下班, 等於全月無休。

  2. 錢少:一個月3500(沒社保、沒餐補、沒交通補助);

  3. 離家遠:家在阿克蘇市,學校在溫宿縣,上下班通勤超過2個半小時。

網上說的美差——事少錢多離家近,一個都沒撈著。

其實這是很多當代年輕人的現狀,也可以用一個詞——社畜,來概括,再好不過了。

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在想:

  • 工作是為了什麼呀,為了這三千多塊錢?

  • 我難道就只值這個價麼?為什麼要在學校做著少有積累的工作,被割韭菜,等死?

  • 為什麼不趁著年輕,生活壓力不大的時候,逼自己一把,向前邁兩步呢?

沒準還能向死而生呀。

帶著這些問題,我報了一個網課,經過30多天的學習,搞明白了職業的本質:

“職業的本質是滿足社會需求,參與社會分工,獲得恰當的物質和精神報酬的一種社會交換形式。”

也就是說,社會先有了需求,而且這些需求越來越旺盛,就會產生新的社會分工,產生職位,最後才有了職業選擇。

新媒體的興起正好滿足了年輕人的職業發展需求——以興趣為導向,而只要足夠努力,足夠勤奮,足夠專業,給用戶提供足夠多的價值,就能獲得想要的回報。那他為什麼還要去找穩定的工作呢?而且大概率上來說,穩定意味著不掙錢啊。




自媒體可以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嗎?

十幾年前,入行傳統媒體的小白,也問過這樣的問題。

四五年前,入行微信公眾號的小白,也問過這樣的問題。


平臺有起有落,自媒體平臺也不會例外。

如果硬要找一輩子的事業,我想成長應該算一個。

不斷地成長,成為行業精英,才能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輸出,

同時堅信價值守恆定律,高質量的內容一定會換來高水平的回報。


大漠逐浪


年輕人還是踏實找份工作為好,那麼多的職業等著你們去做,非得擠到自媒體來,這樣不好,你可以把它當做興趣愛好,業餘時間做做就好,真當成職業做,恐怕養活自己很困難。

我老公單位去重點大學招工,月薪一萬招不到人,這種現象挺可怕的,老一代的人會退休,新一代的新生力量培養不出來,企業怎麼辦?這種央企可是國家的中堅力量。

年輕人個個想掙大錢,掙快錢,前幾年的娛樂圈明星熱,這兩年的網紅自媒體熱,真的很影響年輕人的擇業觀,其實,在這種需要條件的行業裡,真正成功的是風毛鱗角,是極少數。

年輕人,拍視頻做自媒體,你可以把它當做一輩子的事業,只是你還需要一份保證自身衣食住行的職業,事業是終身的,特別是自媒體,你業餘時間一樣可以追求。


王李


全民自媒體,人人vlog,這不是個好現象,細思極恐,經濟發展靠實體,國家強大靠科技,現在有太多人把精力和重心放到了自媒體上,這東西短期會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長久下去弊遠大於利。國人太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什麼虛擬經濟,什麼互聯網➕,什麼自媒體vlog,這些東西我們搞得風生水起,熱火朝天,再看看日本德國等國家,互聯網經濟遠沒有我們搞的熱鬧,但他們的加工製造業空前發達,這才是國之命脈,經濟的支撐,國家忍辱負重爭取來的發展時間很寶貴,要努力發展製造業發展科技振興實體經濟,而不是引導民眾全民vlog,該清醒一下了。


大魚Shark


如果一個人25歲開始工作,每個月5000,一年6萬,65歲退休,一共40年,不吃不喝一輩子240萬。

如果你有點才能,每個月1萬,那麼40年就是480萬。

也許有人會說,會漲工資,那你漲工資的速度有物價漲的快嗎?所以咱們忽略這個因素

所以說,辛苦工作一輩子,不吃不喝拿240-480萬,夫妻兩個就是480-960萬,你覺得能幹嘛?

這點錢買個房,咱們就算是三線城市,100萬

買個代步10萬,一輩子3輛,不多吧,30萬

養車一年起碼2萬,40年就是80萬

養個孩子,只要你稍微負點責任,到大學畢業起碼50萬吧,如果願意用心栽培,100萬也不止

家庭吃喝一個月2000,一年2.4萬,就算活到80歲,一共132萬

咱們加一下,100+30+80+50+132=392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輩子月薪5000,結婚後兩個人,以上開支就耗費了你接近400萬,這就代表著,一生只剩不到90萬用在其他方面,包括人情,醫療,保險,玩樂,你覺得夠嗎?

互聯網時代,有些無限的可能,有的人在這裡可能幾年就能賺到幾百萬,也有人轉了一圈啥都沒有,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他們的選擇



讓我想想取什麼名字好


這個自媒體。今年第一次剛接觸。。

因為自己第一次失業。才看到了所謂的自媒體。

也嘗試下去申請,但是沒有認證過。也沒有去理會它。我就看看視頻,解解悶。

但是如果要靠這個賺錢的話。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簡單。

假如你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就別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除非你已經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有多餘的空閒時間。就可以去試試。當做記錄自己生活的日記本。

或者換一種比較俗氣的說法,自媒體就是那些沒有生活壓力的人玩手機的另一種方式。

還有一種就是做電商的人。結合更多網絡的形式去推銷自己的產品。讓更多人瞭解。

或者自媒體可以賺錢。但是也是兼職的才行。

個人意見。。

或者我自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後。或者也會去了解自媒體。記錄下生活和讓我身邊的人,也可以去了解下。或多或少裡面還是可以學習到一些生活小技巧。


潮汕啊寶


概率問題。

負責任的說幾句,讓年輕人思考一下。概率學應該聽說過吧,咱們用概率學去看一看這些現象,就會明白你自己能不能成為網紅賺大錢。

第一,成名人士成為網紅的概率是多大?

第二,高學歷的人士成為網紅的概率有多大?

第三,成功企業家成為網紅的概率有多大?

第四,長相妖嬈、演技不錯、出格行為、離經叛道……這些成為網紅的概率有多大?

第五,沒有以上“長處”的人,概率又有多大?

基數問題。

要知道,第五類人的數量是遠遠超越以上四類人,有可能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而這類人中間的網紅數量並不會比以上人多了多少。這就說明做網紅跟讀書升學同樣競爭激烈,跟做企業成功的競爭更激烈……基數太大了,成功率太低了,根本無法與很多人自帶“網紅”的特質相提並論。

忠告。

所以我的忠告是,如果沒有考取重點大學的決心,不是一根筋的衝刺,做網紅夢是基本上會破碎的(為什麼說基本上的原因是,某些平臺在某個階段需要有意識的捧紅沒有根基的人,作為示範效應。)作為底層的人成為網紅,與成功人士成為網紅的路途一點兒也沒有節省,只不過人家提前走過了而已。


老龔說勢


我現在也在做兼職做自媒體。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也要進步,這是社會趨勢所迫。但我並不認同在自己自媒體沒成熟,沒穩定收入之前就辭掉工作,專做自媒體。而說自媒體能否做一輩子是不靠譜的,畢竟未來社會怎麼發展誰知道呢?至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找穩定工作而回家做自媒體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種情況,隨著國家發展迅速,社會科技的發展與發達,很實體業都面臨改革創新,一些不合格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工業面臨倒閉破產,這就倒至人民工作崗位的減少,而且現在很多都機器人操作了。

第二種情況,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都要求工作既要工資高又要時間短還要自由。稍微受點氣就辭掉工作不幹了,這那有那麼多既高薪又沒要求的工作崗位呢?人家公司又不是做茲善的。況且有工作崗位你有這個能力嗎?

第三種情況,現在人人都有一臺手機,對現在的人來說己乎手機是不離手的。天天制,看別人那些做自媒體人這麼賺錢,而且只是拍幾分鐘視頻就能賺錢,心就開始彭漲,想自己也做也能像那些大咖一樣賺錢,他卻不知道別人拍那幾分鐘視頻的辛苦和付出,他只看到結果。

第四種情況,就是為了照顧孩子。很多人因為外出打工而不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而傷心難過。而自媒體正好適合這些人。隨著社會發展人民對小孩的教育越重視了,而有這種卻能賺錢養家又能在家陪伴老人教育孩子的工作誰不做呢?

第五種情況,就是家庭主婦們了,她們為家庭和孩子放棄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而自媒體這職業既可以讓她們記錄生活打發時間,還可以補貼點家用。

第六種情況,就是那些不想工作,怕工作累怕受氣,抱著做自媒體能賺大錢的心態吧。但這種心態真不行,會毀了自己的。

以上就是我總結做自媒體人的幾種形態吧。建議自己沒有基礎,素材,團隊形成之前千萬別放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