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想必大家都知道太子是皇帝冊封的接班人稱呼,這也就意味著太子是下一任的皇帝,但歷史上很多的太子過得都不是很好。

像漢武帝時期的衛太子劉據,他就是一個較為賢能的太子,但卻被奸人所害,最終自殺而死。而康熙時期的太子胤礽,更加難過,雖然有太子之名,但還是發生了歷史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最終奪嫡失敗。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唐朝的太子更是如此,無論是唐高祖,還是唐太宗時期,亦或者接下來的許多皇帝,他們設立的首位太子往往都沒有好下場,這其中原因並不是這些首任太子不夠賢能,而是他們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沒能在皇位爭奪中勝出。

而我們今天講述的人物是唐玄宗時期的太子李亨,他的太子之位也同李治一樣,可以說是“撿來”的。

太子之位得來

唐玄宗一生寵愛的女人有很多,但他一生只冊封過王氏為皇后。而結髮夫妻王氏沒有子嗣,他的兒子就沒有一個是嫡子,因而在設立太子之位時,他選擇了二兒子李瑛,因為他的母親趙麗妃是李隆基比較寵愛的妃子。

但李隆基畢竟是帝皇,他身邊的嬪妃數量很多,自然也不會獨寵一人,而且趙麗妃也逐漸年老色衰,李隆基移情別戀,寵愛另外一個美人武惠妃,也是正常之事。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而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她不但遺傳了武媚孃的美貌,也遺傳了對權力追求的一面。她就想當皇后,希望自己兒子壽王李瑁能成為太子。

而武惠妃身為宮中之人,是不能干預朝政,而且她出身武氏家族,在朝中不但沒有支持者,反而很多人對她提防。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她提拔李林甫,希望李林甫能幫助她推翻太子李瑛。

李林甫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他確實很會迎合唐玄宗,不然也不會當了19年的宰相,他上位之後,很快將名相張九齡排擠出去,更是超額完成了武惠妃交給他的任務,不僅將太子李瑛拉下臺,還順便把鄂王李瑤和光王李據給排除出去,三個兒子被誣陷而死。

一年之後,唐玄宗可能也知道自己處理事情過於草率,他可能也猜測到是武惠妃等人設下的局,因而他沒有迎合武惠妃的意願,設立李瑁為太子,而是設立了第三子李亨為太子。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不得不說,這個太子之位確實是李亨意外得來的。武惠妃和李林甫費盡心思,冒著欺君的罪名,將李瑛、李瑤和李據給害死,唐玄宗卻將皇位傳給了這個過去沒什麼名聲的李亨,確實出乎人意料。

雖然同唐高宗李治一樣,是意外成為了太子,但他的處境卻遠遠沒有李治的好。李治雖然是一個較為懦弱的人,但他有疼愛他的父親李世民,最關鍵的是,他有舅舅長孫無忌給他撐腰,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支持他。

而李亨遠遠沒有李治那麼好的條件,李亨當了太子,首先就同武惠妃和李林甫成了敵對的狀況,而這兩個人,一個是宮內最受寵愛的妃子,一個是朝上最受寵信的宰相,李亨幾乎就同除了李隆基之外,最有權威的兩個人對抗。

不過李亨不像李治一樣,沒什麼主見,凡是依靠別人,相反,李亨是個城府極深的一個人,別看他在成為太子之前碌碌無為,但可能就是他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和什麼人有矛盾,同時也不結黨派,依靠這些優點,贏得李隆基的信任。

雖然贏得李隆基的信任,成為太子,但當個太子勢必有很大的苦難等著他。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首次“離婚”

相信大家也很容易猜到,李亨當了太子之後,如果出現什麼意外,最大的嫌疑就是武惠妃和李林甫,這兩個人為了讓李瑁獲得諸君之位,一直都不擇手段。不過他們確實找不出李亨的毛病,因為他確實很低調,也沒做出過一丁點的錯事。

既然從李亨的身上下不了手,他們就想從李亨的身邊人下手,而節度使皇甫惟明恰好給了他們這個機會。

皇甫惟明以前給李亨打過下手,一直都同李亨保持良好的關係。他在攻打吐蕃凱旋迴歸,同李隆基報告戰事的時候,自恃有軍功較高,遂向李隆基提議罷免李林甫的宰相職位,讓有能力的韋堅當宰相。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或許皇甫惟明說的是實話,或者他就是希望為李亨解除李林甫的威脅,但他太過缺乏政治素養。無論他出於怎樣的意圖,在唐玄宗李隆基看來,不採納是合適的,一個是因為他本身對李林甫很信任,不大可能換了他,而且韋堅是太子妃韋氏的哥哥,李隆基自然不會任命與太子相關的人為高官。

李隆基沒贊成這件事,甚至可以說不放在心上,但李林甫卻卻對這件事情很上心,派人加強對太子等人的監視,果然讓他發現了一些可以告發的事情。

公元746年的元宵之夜,太子李亨同韋堅,還有皇甫惟明分別秘密相約,至於他們在討論什麼,沒人知道,但他們確確實實被李林甫安排的人看到,這讓李林甫抓到把柄了。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描述:唐玄宗十分忌諱皇室成員同臣子相互結交,即使他們有親屬關係,也不得隨意結交。

太子明知有這樣的忌諱,但他卻鋌而走險,他們商量的事情,自然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李林甫也知道,直接說太子要謀反也不對,畢竟自己證據不足,而且這樣的事情,要是一個地方弄不好,自己也會人頭落地,即使他很受唐玄宗喜歡。因而他委婉地向唐玄宗打小報告,說韋堅和皇甫惟明要推舉太子登基。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因為之前皇甫惟明曾經向李隆基提議過提拔韋堅,有這樣的前提條件,唐玄宗相信了這樣的說辭,將韋堅和皇甫惟明兩人都貶到了外地,但對太子李亨卻沒有處置,可能是李隆基不想再犯以前的過錯,錯害自己兒子。

但事情卻沒有就此結束,韋堅的弟弟韋蘭和韋芝共同向李隆基伸冤,說韋堅就是被冤枉的,這樣的說辭李隆基聽著就煩了,而且這兩兄弟還說太子李亨可以作證韋堅是沒有謀反之心。這又把太子給拖下水了。

這時候,事情變得嚴重起來了,唐玄宗十分生氣,李亨也知道這樣的情況十分嚴峻。他為了擺脫關係,決定同韋氏家族劃分界限,同自己的太子妃“離婚”,成功逃脫廢太子的結果。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亨確實是一個低調,但城府極其深的人,他長期沒什麼大動作,使得李林甫等奸人無法加害於他,而在發生意外之後,他甚至願意拋棄自己的妻子,擺脫關係。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第二次“離婚”

第一次政治事件發生還沒有過去一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情,而且還是同李亨扯上關係。具體的就是太子姬妾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被自己的女婿舉報。

實際上,杜有鄰根本沒犯事,只是他同女婿曹柳績一早就有很大矛盾,具體的就是女婿生性放蕩,在外欠下一屁股債,跑來老丈人這求幫助,但杜有鄰不但沒幫他,還罵他一頓。柳績懷恨在心,寫下誣告的罪狀。

這個誣陷的內容很嚴重,講述他老丈人預言江山即將易主,太子很快就成為皇帝。這種無中生有的事情很多人都不信,或許李隆基自己看到都不會相信,但他還是讓李林甫去親自查辦此事。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李林甫拿到這個機會,自然會拉太子李亨下水。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還找來大文人李邕“作偽證”,使得事件變得更加嚴重。

最終的結果是杜有鄰被杖打致死,誣陷他的曹柳績和李邕自然也難逃一死,因為他們都是知道真實情況的人,李林甫哪裡會給他們留活口。

李亨又面臨這種處境,他再用之前用過的計謀,依靠“離婚”,逃脫自己責任,這招可謂屢試不爽,李林甫的廢太子計劃還是泡湯了。

雖然李亨所做所為是無奈之舉,但他確實是一個極其狠心的人,在自身利益受到危害的情況下,完全不顧別人的死活,即使是自己的愛人,或者親戚。

唐玄宗兒子李亨,以兩次“離婚”經歷,道出當個太子何其不易

結語

李亨當了18年的太子,前期受到李林甫和武惠妃的迫害,後來楊國忠成為了宰相,一樣對李亨不利,甚至連安祿山也不給李亨好臉色看,總之,只要是李隆基寵信的人,就同李亨有矛盾。

可見,李亨處處碰壁,很大的原因是李隆基促使的結果。畢竟李隆基不希望看到太子日漸壯大,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李亨當上皇帝之後,李隆基留給他的就是個爛攤子,而李亨能讓大唐王朝不被“安史之亂”毀滅,可見他是有一定能力的君主,只可惜熬了18年太子,只當了6年皇帝,就病死了。

參考文獻:

《資質通鑑》

《舊唐書》

《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