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行業發展迅速,從政策引導、資本支持,到技術支撐、需求推動,未來的行業前景十分廣闊。但物聯網涉及眾多細分領域,需要各界依附抱團,才能真正釋放產業價值,將前景變為現實。

頂層設計 釋放政策信號

2010年,國務院將物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作為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僅僅近五年,從上游網絡部署、芯片器件發展,到鼓勵下游各行業應用,就有上百份中央級文件。

為響應和配合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和規劃,各地政府也相應出臺了針對物聯網的具體行動計劃和落地方案。例如上海市,鼓勵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垃圾分類全過程信息管理系統;再如廣東省,在工業物聯網方面,到2020年,要推動1萬家工業企業“上雲用雲”;此外,江蘇、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地,均有基於各地區發展情況的物聯網相關政策。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總體來看,不論是中央的頂層設計,還是地方政府的貫徹落實,都在為物聯網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釋放政策信號。

創新加持 提高上游能力

物聯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游核心技術水平的提高。雖然我國高端芯片器件與國際領先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物聯網上游企業發展迅速,在射頻識別、傳感器、通信芯片等領域,不僅有老牌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更有新興企業技術活力的迸發。

在射頻識別領域,復旦微電子於2004年推出了多通道非接讀寫芯片,打破了國際廠商的壟斷;信達物聯於2018年發佈了國內首款可應用於微波爐高溫環境的無人便利店電子標籤。在資本市場,自遠望谷在2007年成為國內首家以RFID為主營業務的主板上市公司後,行業發展至今,已有近40家企業活躍在各大證券版塊。可見,物聯網行業為RFID市場的發展,帶了衍生機遇,而這也在催生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據初步統計,我國RFID企業有600多家。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在MEMS傳感器領域,由於我國起步較晚,行業整體尚處於發展初期。但是,旺盛的市場需求與相對薄弱的產業基礎,也正在催生我國MEMS傳感器行業加速發展。目前,我國在設計、製造、封測環節均有廠商佈局,基本形成了完整的MEMS產業鏈。近幾年,已經有企業脫穎而出,例如歌爾股份、敏芯微、士蘭微等等。此外,由於國內的封裝技術起步較早,MEMS後端封裝發展較為完善,例如華天科技、長電科技、晶方科技都在積極佈局MEMS先進封裝生產線,並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在通信技術領域,不論是已經在物聯網行業廣泛應用的NB-IoT,還是主流的單獨組網方案LoRa,我國均有企業推出了融入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芯片。在NB-IoT方面,華為海思於2017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正式商用的芯片;紫光展銳於2018年推出了春藤系列的單芯片及NB-IoT/GSM雙模芯片;移芯通信於2019年6月成功量產第一代NB-IoT標準的終端芯片EC616。在LoRa方面,騰訊、阿里均在2018年加入LoRa聯盟;國民技術、群登科技等也已經推出了LoRa SIP芯片。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總體來看,我國物聯網上游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高,相關器件及芯片的發展,也將為物聯網的推廣應用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底層支持。

市場需求 推動應用落地

目前,物聯網已經較為成熟的應用在安防監控、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泛在電力物聯網等領域。隨著上游技術的推動和對需求場景的深入結合,物聯網的應用正日趨擴大,現階段,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智能家居是三大主流的細分市場。

例如,在工業物聯網方面,行業發展的動力已經由過去的政府主導向需求推動轉變。特別是工業物聯網為製造業帶來的縮短校正週期、提前預測故障、主動監測預防等效用,也逐漸被企業所認可。2018年國內工業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近3000億元,約佔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的22%。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多元助力 共築萬億市場

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我國物聯網產業鏈已經基本構建起來,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目前,物聯網發展所需的自動控制、射頻識別、信息傳感、網絡通信、雲平臺建設等已經基本成熟,下游應用場景也正在不斷拓展。2017年以來,我國物聯網市場已經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全年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5萬億。

物聯網多輪驅動前景可期 需抱團才有發展

依附抱團 將願景變為現實

物聯網行業擁有強力的政策支持,也有資本市場的看好,同時有多種多樣的需求場景,物聯網企業也都滿懷希望,但是要將美好的希望變成現實,除了政策扶持、資本投入、人才培養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依附抱團”。

物聯網是萬物互聯的產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完全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所有環節,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完所有的應用場景。因此,需要上下游企業依附抱團、相互依賴,上游企業需要與應用領域加強結合、滲透學習,應用端也需要多反饋需求,加入物聯網的大聯盟,抓住變革的機遇。此外,還需要政企抱團,物聯網的發展,特別是在新領域的開拓離不開政策的前期推廣,某個細分領域,特別是非消費級的領域,市場在哪裡?市場空間如何?很大程度上與政策規劃密切相關。因此,企業還需要加強政策學習,多與有關責任部門溝通交流,不僅可以提升市場敏感度,而且有助於在發展較快、場景又相對碎片化的物聯網領域,減少商業決策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