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攻擊機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越來越成熟的飛機技術,使得天空成為了各國戰機廝殺的戰場,各國之所以如此看重製空權,是因為地面部隊往往很難防禦從天而降的打擊。雖然戰鬥機也可以客串對地攻擊的角色,但要取得最好的效果還得專業的機型上場,所以在戰場上除了戰鬥機還可以看到各式攻擊機、轟炸機的身影。對於前蘇聯來說,最具盛名的就是伊爾-2攻擊機。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攻擊機是航空史上產量最大的軍用戰機

產量最大的攻擊機

提到伊爾-2,不得不說的就是斯大林的比喻,他將伊爾-2形容為 “如同紅軍的麵包和空氣般不可或缺”。就產量來看,斯大林所言非虛,整個二戰期間伊爾-2的產量超過3.6萬架,約佔蘇聯全部戰機產量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航空史上產量最大的軍用飛機,就算是在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伊爾-2的生產也是優先保證的,優先程度與T-34相當,足見伊爾-2對蘇聯紅軍的重要性。那麼伊爾-2何以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的裝甲部隊是德軍最尖銳的進攻矛頭,如果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就無法阻擋德軍長驅直入的步伐。當紅軍的地面部隊只剩招架之功時,繪有紅星的伊爾-2從空中發起的對坦克打擊無疑是雪中送炭。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攻擊機

伊爾-2的研發計劃起源於1938年由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伊柳辛領導的團隊提出的“帶裝甲對地攻擊機”的概念,根據這一概念,謝爾蓋設計了TsKB-55原型機,不過接下來的研製並不順利,先是其使用的AM-35引擎並不能完全滿足其性能的需求,後來還被斯大林直接命令將其設計為高空遠程轟炸機。不過好在TsKB-55的設計表現出了足夠吸引人作戰效能,謝爾蓋只將設計進行了部分修改,修改後的TsKB-55P就是之後伊爾-2的原型機,而且此時的伊爾-2換裝了馬力更大的AM-38發動機,使得其在擁有一定裝甲防護的同時還能達到飛行性能要求,就這樣獨具一格的低空裝甲攻擊機伊爾-2就正式誕生了。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對抵禦德軍的進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飛行坦克”與“黑色死神”

“飛行坦克”和“黑色死神”,都是伊爾-2的外號,只不過前者是蘇聯人自己取的,後者則是德國人送給伊爾-2的。這兩個外號分別展現了伊爾-2的兩個特點——結實抗揍和攻擊力強。先來說說伊爾-2的第一個特點,前文中就有提到,伊爾-2的定位是“帶裝甲的對地攻擊機”,對於飛機來說要實現全方位的裝甲保護肯定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帶裝甲”就是指在飛行座艙、油箱以及發動機等關鍵部位加強了裝甲防護,裝甲厚度在5~12毫米不等。這樣的裝甲水平使伊爾-2足以抵禦小口徑槍彈或是炮彈碎片的打擊,相對於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確實要抗揍不少。但老實說,要說伊爾-2是“飛行坦克”還是有點言過其實了,就拿德軍的最常見的Bf-109戰鬥機來說,其至少裝備有1門20毫米機炮,這門機炮完全可以對伊爾-2造成致命的傷害。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雖然伊爾-2比一般戰鬥機更皮實,但依然扛不住Bf-109的20毫米機炮

再加上伊爾-2在飛行性能上的劣勢,在面對戰鬥機時伊爾-2遠沒有到可以泰然自若的地步。不過在進行對地攻擊時,伊爾-2難免需要承受來自地面的輕火力的打擊,這個時候其裝甲的價值就顯現了出來,使得伊爾-2能夠更加專注於打擊目標。對於防禦來自戰鬥機的打擊,伊爾-2的尾部機槍設計貢獻似乎更大。早期的伊爾-2並沒有設置後機槍手,這讓伊爾-2幾乎沒有辦法應對咬住它尾巴的戰鬥機,造成了早期伊爾-2在德軍戰鬥機的攻擊下損失慘重。所以在1942年之後生產的伊爾-2全部加裝了後部機槍,並增設後機槍手,這一型號被稱為伊爾-2M。加裝了後部機槍後的伊爾-2M在面對戰鬥機時的生存率大大上升,而付出的代價則是後機槍手的高死亡率,有資料顯示伊爾-2的後機槍手平均執行7次任務就會陣亡。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的尾部機槍明顯提高了其生存能力

說完了伊爾-2皮實的特點,再來說說它的攻擊能力,伊爾-2作為一款司職對地打擊的攻擊機,自然得有稱手的武器才行。伊爾-2兩側的機翼中各安裝有1門施瓦克20毫米機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這就足以對付地面上的輕裝甲目標了,另外伊爾-2還可以掛載共600公斤的炸彈或RS-82/132火箭彈,遇到機炮無法解決的目標時直接用炸彈招呼就行了。伊爾-2作為攻擊機具有出色的低空性能,再加上比較皮實的機身,使其在能夠在低空獲得良好的攻擊窗口,數架伊爾-2的攻擊編隊就可以給德軍部隊造成慘重的損失,再加上其在低空呼嘯而過產生的噪音,會給德軍士兵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因此德軍士兵送給伊爾-2“黑色死神”的外號。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10攻擊機

繼任的伊爾-10

伊爾-2在衛國戰爭中的優秀表現有目共睹,所以在戰爭後期為了獲得性能更加優異的攻擊機,伊留申設計局在伊爾-2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設計,重新設計後的機型被命名為伊爾-10,從外形上看伊爾-10與伊爾-2沒有明顯的差別,由於外觀上的相似所以伊爾-10經常被認為是伊爾-2的改進型號。實際上伊爾-10的性能相比伊爾-2有明顯的提升,伊爾-2的尾部機身為木質結構,而伊爾-10則換為了全金屬結構,並且進一步加強了裝甲,使得其戰場生存能力又獲得了提高。同時伊爾-10還換裝了動力更強的AM-42發動機,使得其最大飛行速度從伊爾-2的450千米/小時提升至550千米/小時。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10是我國裝備的第一款攻擊機

在武裝方面伊爾-10和伊爾-2沒有太大的區別,機翼裝有2門20毫米機炮和2挺7.52毫米機槍,保留了經典的12.7毫米尾部機槍,機腹下方增設了彈倉設計,彈倉與機翼下共可掛彈650千克。伊爾-10在二戰結束過後還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總產量達到4966架,另外捷克斯洛伐克還獲得授權並以B-33為代號生產了1200架,總產量也算是不小。值得一提的是,伊爾-10還是我國裝備的第一款攻擊機,最早是在1950年解放軍空軍從蘇聯協防空軍手中接管了一批伊爾-10,之後伊爾-10還參與瞭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為我軍的登陸部隊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

伊爾-10:我國第一款對地攻擊機,參與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

伊爾-2機腹特寫

結語

伊爾-2攻擊機在衛國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可以比喻為空中的T-34,是蘇聯紅軍值得信賴的戰友,也是德國士兵戰場上的夢魘,無論從戰場表現還是產量來看都不愧為一代傳奇攻擊機。正是因為對伊爾-2優異性能的深刻印象,前蘇聯才會下功夫重新設計出伊爾-10。並且即便在二戰後噴氣式戰鬥機開始興起,伊爾-10也依然發揮了一段時間的餘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