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孝子故事,常回家看看

百善孝為先,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孝子故事,常回家看看

火車站,回家的路

叫做“孝子店”,顧名思義是因為有孝子而出名,天下最值得人尊敬的是孝子,最值得學習的也是孝子,所以是孝子的你可以仔細看看的。

有關孝子的故事,有兩個版本。

一:古時候,武勝關下位於湖北境內的東篁店村裡,一孝子與父親相依為命。戰亂來了,孝子依然冒著戰火給年邁的父親找吃的。有一次,孝子到外面找吃的,回來卻發現父親不在家了。孝子到處尋找,沒有發現父親。他於是整天站在山上,喊自己的父親,期望父親能夠聽到。後人被孝子的舉動所感,於是將孝子站立的山下取名孝子店。

二:清朝年間,也是這個小村莊內,一個叫孫鋒的木匠悉心照料雙腿癱瘓的母親,因為他常常到村裡做木活,這期間母親需要照料怎麼辦?孫鋒就在母親的床邊掛一個銅鑼,母親一旦有什麼需求,可以敲鑼,鑼聲傳得很遠,兒子聽見聲音後,就趕緊回家照料母親。一次,咸豐皇帝路過武勝關時,聽見小村裡傳出的鑼聲,感到非常奇怪,於是瞭解到木匠孫鋒行孝的故事。皇帝大為感動,於咸豐九年專門下聖旨,褒揚孝子精神。當地人便將咸豐皇帝的聖旨刻在石碑上,供後人瞻仰。武勝關下的東篁店村便被稱作“孝子店村”。

百善孝為先,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孝子故事,常回家看看

孝·感

如今,孝子碑立在了107國道孝子店大橋北220米路東15米處。無論是碑文還是民間傳說,都反映武勝關下孝子店村對孝的推崇。

黃春光是一名退休教師,他發現孝子碑被墊廁所當墊腳石,非常痛心,於是發動群眾,自發捐款,將孝子碑移到現址。而黃春光的母親1991年病逝,為讓年邁的父親頤養天年,他除了盡心盡力照顧父親外,還協調弟弟妹妹共同負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村民張小純兄弟兩個,兄長病逝後,為讓多病的母親吃好,張小純總是做些適應老人口味的飯菜,單獨送過去,10多年來一直如此……

目前,孝子店村520戶居民,雖然很多青壯年在外打工,但他們並沒忘記家中的父母,都會想辦法將他們安置好,有時萬一有疏漏,村委會發現後,也會幫忙照顧留守老人,並及時通知留守老人的孩子回家盡義務。

尊老愛幼是中華名族最傳統的美德,是我們最純樸的親情。不管你是個多有成就的人,沒有了孝,你在別人眼中只是個有才無德的人。

百善孝為先,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孝子故事,常回家看看

蓮花

百善孝為先,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孝子故事,常回家看看

孝道,中國人的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