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上):運營商跑出差異化

每到年底,都有很多對下一年度的預測和展望。2020年會

有什麼大的趨勢和變化?

【引子】

從整體趨勢看,電信運營商的競爭,最終都是要走向同質化的。

因為有互聯互通的要求,所以通信技術和通信網絡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同樣的設備提供商向不同的運營商提供同樣的技術產品,所以通常情況下,運營商的領先只能體現在先發優勢上,,越往後,大家就越像。

2019年是5G元年。業內人士都能感覺到,不同運營商對5G的理解嚴重趨同。我在《在2B和2C之間,還有一個2H》文中提到過,不僅僅是電信運營商,就連設備商都是同樣的調調,先談技術先進,再講產業生態,最後把幾個字母串在一起就是5G規劃了。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運營商今後的競爭會更加同質化?

有趣的是:從2019年底的情況來看,三家運營商都在結合自身的優勢佈局未來,有可能三家運營商在2020年開始差異化競爭了。

【中國聯通繼續走開放合作之路】

中國聯通已經成立了二十多年,雖然曝光度知名度非常高,也屢屢創新,但無論是拼資源、拼渠道、還是看運營體系的效率,中國聯通都是弱者,所以在經營業績方面,長期被另外兩家運營商壓得喘不過氣。

騰訊王卡的出現改變了聯通在市場上的被動局面,不僅收穫了客戶,還有效改善了經營情況。除了王卡,聯通還依託與其他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一路攻城略地,最終導致電信和移動被迫跟進。從某種程度來說,在與互聯網企業聯合拓展4G方面,聯通是領先者,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說成為了行業領導者。

2C領域的成功經驗被應用到2H和2B領域。我們看到無論是智慧家庭領域還是5G產業發展,聯通都是高舉開放合作的大旗,一點接入,全網合作,面向未來的新業務拓展,頻頻向互聯網企業伸出橄欖枝。

聯通是開放意願最強烈,最具合作誠意的電信運營商,有客戶有資源有牌照,是非常理想的合作對象。對於互聯網等第三方企業來說,與聯通的合作創新也是與運營商合作的突破口--如果創新孵化成功,就可以找電信和移動去複製,畢竟這兩家用戶規模更大,合作的收益更高。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前有3G時代的集中化,後有2I2C的成功,聯通的各級屬地公司基本放棄了和總部博弈的念頭,所以與產業的合作大都是由總部統一牽頭搞,這倒也少了很多內耗和麻煩。

聯通這種敞開懷抱擁抱合作伙伴的姿勢讓另外兩家運營商左右為難:如果不跟進,市場就有可能被聯通藉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搶佔,自己喪失先機而陷於被動;而跟進就意味著價格戰,通信市場價值迅速下滑。事實上,4G流量業務就是這樣,競爭之下單價迅速降低,大家都沒錢賺,可聯通是小網啊,相對損失小,所以也是贏家。

強者有強者的打法,弱者有弱者的機會,做競爭對手做不了、不敢跟的事情,就是差異化競爭。嘗過合作甜頭的聯通笑迎合作夥伴,走自己的開放之路,讓別人說去吧。

【中國電信試圖開闢新賽道】

中國電信長期以來都是表現最穩定的運營商,不冒進也不犯錯誤,悶聲發財。外面聽著聲音最小,但如今三家運營商的董事長都來自於中國電信,對於國企來說,這個現象背後體現的是國家對中國電信的認可。

通信行業向何處去,產業裡早幾年就有了"ICT一體化"的聲音。很多設備製造商和行業人士都認為,通信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是將IT作為和CT一樣的基礎設施。其中IT基礎設施是雲,CT基礎設施是網,雲網融合就是要造就信息化時代的基礎設施。

對於這條發展路徑,中國電信的高層一早就非常認同。還記得2013年王曉初提出的"一去二化新三者"麼?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中國電信就在戰略層面確定了從基礎電信運營商向ICT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者的演進策略。不同於中國聯通的開放合作創新,也不像中國移動試圖和互聯網公司掰手腕,中國電信給自己的定位是做好ICT基礎設施的底座。從王曉初到楊傑再到柯瑞文,三任董事長對於這一定位的判斷和堅守一脈相承,如今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了。

臨近2019年底,從中國電信內部傳出了組織架構調整的聲音,其中變化的核心,就是將原有的IT部門和CT部門整合。這次組織調整之後,藉助5G發力2B行業數字化和信息化,用雲網融合一體化為企業客戶市場提供支撐,中國電信決心在這條新賽道上狂奔了。

翻看電信運營商以往的歷史,成功往往都來自於個人市場,而企業市場一直不溫不火。這些年來,中國電信一直在這個領域保持領先(注:中國移動的一些行業市場收入其實還是個人產品,並不是真正的企業市場收入),以前的產品是專網專線等網絡基礎設施,後來天翼雲慢慢發展了起來,政企業務和來自於企業客戶的收入不斷攀升。

更可貴的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業務發展模式之下,中國電信上上下下的觀念和思維都在潛移默化地調整。從CT運營商轉型為ICT基礎設施供應商,不少運營商都這樣想過、喊過。但從業務準備到觀念轉換再到組織調整,中國電信憑藉堅定的意志穩紮穩打,可以說是準備最充分的運營商了。

面向企業客戶市場,運營商會成功突圍麼?對於這個問題,業界並沒有形成共識,甚至有的觀點認為運營商不適合企業市場。

在通信產業中,電信運營商的位置是在設備製造商和客戶中間,其價值一方面在於將不同廠商的設備整合成為網絡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擴大客戶規模,降低單用戶的成本,實現大規模盈利。

這種模式在2C市場可以獲得成功,但企業客戶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面向企業客戶的很多能力不能實現規模化複製,如果運營商和企業客戶在個性化和標準化之間找到了平衡,就可以形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CT為主的"網"的標準化程度高些,而IT為主的"雲"以及雲上的應用,其個性化程度非常高。所以運營商搞的雲網融合再加上應用,企業客戶能否接受,尚存在一定變數。所以雖然中國電信在主觀上思想統一,組織到位,執行力強,也會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通向商業成功的路還是很艱難的。

中國電信面向未來的轉型在2020年能否達成預期,必將成為通信圈萬眾矚目的焦點。

【中國移動在迴歸和前進中掙扎】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移動以全球最大運營商的身份,走一條電信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將資源向以集中化、專業化以及自主研發為核心的專業化公司傾斜,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家互聯網化的企業。

如今先不必糾結於中國移動專業化改革的對錯成敗,反正這些都已是歷史。中國移動即將迎來新的定位和戰略調整,換句話說,這艘大船開始轉向了。

整體來看,中國移動的轉向是既要回歸,又不能重走回頭路。

所謂的迴歸,既是恢復傳統的中國移動業務運營模式,包括一些歷史上的成功經驗。最近全球通、動感地帶等品牌的迴歸,居然讓很多移動人熱淚盈眶,甚至其中不少是已經離開移動的員工,這從一個側面表現出這些人對中國移動迴歸的渴望。

中國移動的迴歸還包括把發展重心放回屬地公司,不再強調集中化和專業公司的獨立性,資源的重組讓省公司重新擁有了話語權和主導權,一線的活力有望重新激活,由集團和省公司構成的兩級體系重新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中國移動也要意識到兩級體系存在天然的弊端和不足,意識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能再延續以前各省各自為戰的模式;同時要從封閉自研走向開放協作,資源的組織和分配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要隨著業務走,隨著市場變。如果還去做那些和以前一模一樣的動作,也會是死路一條。

楊傑到任後逐漸加大對中國移動的改造力度,在業務方向上,移動很可能像電信一樣,以ICT基礎設施供應商為己任,在2C基礎上向2B拓展。但移動要轉型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如今可比電信難了。

首先,是如何達成股東的目標訴求。移動的大股東是誰?國資委。企業可以轉型,但是經營業績指標很難降下來,上級單位指派下來的盈利指標,不可避免地會與企業轉型的陣痛發生衝突,長期發展的正確性和短期業績的強度和剛性,往往讓決策者進退兩難。

其次,是移動自身的基因還在2C市場,而且以前做得相當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轉型最大的障礙。眾多層級的決策者都有以往的成功經驗,而這些經驗都基於個人市場,在屬地化經營重新佔上風的態勢下,分權模式和延長線思維會加大戰略落地的難度。當2B和2C發生衝突的時候,在2C領域駕輕就熟,在傳統領域的投入產出比更高,更容易達成上面下達的KPI,會有多少人選擇落實戰略而放棄眼前利益?

第三,在於士氣和鬥志,這個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勝利。5G對於移動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機遇,能否在總部的指揮調度下開花結果,決定了移動的未來。兩級模式之下,省公司是經營主體,會有更多的主導權,如果集團公司不能在實踐中贏得權威性和信任度,那麼執行力就會持續下降,再好的戰略也難以落地。

從2C向2B,從行業主導者到基礎設施提供者,在轉向過程中,會有不少人掉進海里。中國移動這艘船太大,承擔的使命不允許他停下來,這對於那些甩出去的人來說並不公平,但也是無奈之舉。是否能捱過2020走向新的征程,對中國移動的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結語】

原本以為4G之後,電信運營商的競爭越來越同質化,但機緣巧合,在2020年三家運營商很可能開展差異化競爭:中國聯通擁抱合作伙伴,使能合夥夥伴創新成功就是贏;中國電信開拓新賽道,在2B市場上通過雲網融合的模式獲得商業成功就是贏;中國移動在多個選擇中糾結掙扎,在完成2020年業績指標的同時,能形成更強烈的企業共識才是贏。而對於身處通信產業的從業者來說,能夠捕捉到運營商的變化,並順應這些變化成長的,就是贏家。

展望2020(上):运营商跑出差异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