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千村萬塘”煥新顏,美了鄉村富了民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周美嬌 通訊員 杜福建 楊玉紅

初冬時節,走進桐柏縣磨溝村,一幅幅鄉村美景映入眼簾:村組道路連到每家每戶,道路兩旁的景觀樹錯落有致,村內塘堰、 波光粼粼,河渠流水潺潺,小橋橫跨,堰塘內小魚兒在嬉戲蓮葉間,村邊的休閒涼亭內三五成群的遊人漫步其中,賞景拍照......

“原來這堰塘裡堆滿垃圾,塞滿淤泥,長滿雜草,一到夏天,蚊蠅亂飛,晚上就不敢在門口納涼。現在好了,堰塘治理美化後,村莊就像大花園,很多城裡人慕名來我們這裡遊玩,一到週末,我這院子裡坐的都是人,我和家人都有點忙活不過來啦!”提起塘堰治理給村子帶來的變化,磨溝村“芭蕉扇”農家樂主人魏振甫深有感觸地說。魏振甫是土生土長的磨溝人,過去依靠幾畝土地謀生計,日子過得清苦。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後,他家被識別為貧困戶。“靠山吃山”,這幾年,磨溝村依託上級‘四水共治’的大政策,持續進行塘堰治理,對村子進行亮化美化,該村由以往的垃圾遍佈、淤泥滿塘轉變為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旅遊“新寵”。魏振甫家順勢辦起了“農家樂”,每年為家庭帶來近5萬元的收入,小家庭走上了富裕路。魏振甫說,村子美了,我們村民的素質也慢慢上去了,現在街裡擺放有垃圾筒,大家也不亂扔垃圾了,晚上路燈明亮,鄉親們都到這廣場上來健身、跳舞,心情舒暢。

桐柏:“千村万塘”焕新颜,美了乡村富了民

磨溝村的變化是桐柏縣大力實施“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程的“鏡頭”之一。近年來,桐柏縣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防汛抗旱等重點工作,通過排水擴建、清淤擴容、美化綠化等措施對區域內各類舊堰塘進行綜合治理,這些堰塘由‘藏汙納垢’變得水清景美,重現鄉村蟬噪蛙鳴、荷塘月色,村民們享受著“千村萬塘”整治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建章立制,強化責任。該縣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千村萬塘驗收獎補辦法》、《千村萬塘考評辦法》三個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通過以獎代補、獎罰激勵,強化責任,分類實施。緊盯目標任務,統籌科學規劃,列出臺賬,落實措施,精準發力,加大工作力度,紮實有效推進,確保超額完成各年度目標任務。

多方籌資,加大投入。該縣將塘堰整治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高標準農田改造、美麗鄉村建設、扶貧開發等涉農涉水項目捆綁使用,發揮綜合效益。運用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通過社會捐助、承包、租賃、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按照政府出大頭,承包戶或集體出小頭的原則實行以獎代補,支持塘堰整治,充分引導調動社會各方投入塘堰整治工作的積極性。縣財政拿出1000萬元資金實施以獎代補,帶動各類社會資金投入8000多萬元,迅速掀起了千村萬塘整治高潮。至目前,已完成堰塘整治2398座,超額完成市定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

科學規劃,因地施策。對縣內所有功能衰退、環境惡化的幹坑、塘堰全部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責任到人,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整治措施,逐個整改銷號。堅持試點先行,群眾參與度高、投資少、見效快的村莊進行先行先試。經過整治,新集鄉磨溝村、城郊鄉吳灣村、月河鎮徐寨等20多個村落,實現由“一坑”到“四塘”的華麗轉身,坑塘四周變成了群眾休閒娛樂的場所。該縣依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對所有存在損毀、廢棄、汙染、乾涸等問題的坑塘進行綜合整治,恢復坑塘功能,達到整治一個、美化一片的效果。堰塘治理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對能夠有效利用、發展生產的坑塘進行修整,鼓勵養殖戶發展蓮魚、蓮蝦共作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獎罰分明,強化管護。為推動“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落實見效,桐柏縣“千村萬塘”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專項督查組,加強對各鄉鎮工作推進情況的日常督導。考評實行週上報、月排名、季通報制度,半年獎勵,年終獎罰。對塘堰綜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視,力度大、標準高、措施得力的鄉鎮(聚集區),經縣目標考評後,按照考評結果劃分為一、二、三等獎,縣政府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塘堰整治後貴在管理,該縣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通過水麵養殖、岸堤植樹綠化等水土資源開發出讓等方式,建立村莊塘堰常年管護和考核制度。將塘堰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對塘堰定位編號、建檔立卡,實行“塘長制”,一塘一長,樹立管護牌,確保產權明晰、管護到位。

如今,走進桐柏縣,“千村萬塘”建設帶來的新變化令人欣喜:淮河上游生態廊道成為群眾早上晨練、中午賞景、晚上散步的最佳去處,一個個水清岸美、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如顆顆珍珠鑲嵌在淮源的青山綠水中,構成一幅幅風景各異的風景畫。

桐柏:“千村万塘”焕新颜,美了乡村富了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