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發現身邊這座城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前言 | Preface

有人曾說:“西安沒有任何一座現代建築,能超過大雁塔”。這表述的,是它的影響力。


現代世界,有一種美是“城市天際線”,它與摩天樓有直接關聯:是現代城市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人類的新創造;它既有“勞倫斯魔咒”纏身,又是城市乃至國家形象的代言……


實際上,長安曾創造了多個建築奇蹟。如今,西安的“身高”又有何變化?


歷史 | “西安身高”的歷史


作為世界級古都,西安永遠無法繞開它的歷史。因為,周秦漢唐這些強盛的帝國,在西安留下了許多偉大的人類傑作。


猜猜看,1949年前西安最高的五座建築是誰?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答案,絕對出乎人的意料:

西安城內外最高的建築,是那些已矗立千百年的古建築。


特別是“漢冢唐塔朱(豬)打圈”的“唐塔”——作為“佛教的第二故鄉”,它們構築了西安“城市天際線”上千年,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有學者研究,人類對高度的嚮往有心理或靈魂滿足需求。東西方歷史也證明,人類古代最高的建築莫過於宗教建築。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西安1949年前最高的建築◎CHENGJI


登臨而望,千年傳承;亭臺樓閣,造極方物。唐王之渙有千古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佛塔,最初用來供奉舍利或經卷,後來成為精神上的座標。


《聖經》中有“通天塔”故事:人類曾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不允許,讓人類的計劃失敗。


記住一個數字:100米,這是很多西安人居住普通高層的高度。在古代,這個高度“駭臨雲際”;改革開放前,整個中國也不多見。


大雁塔和鐘鼓樓,是西安的“國寶級建築”,分別高36米和64米。若按現代住宅層高計算,相當於12層和21層。實際上,大西安有中國古代最高的磚塔——崇文塔,高約87米。


比如,大雁塔的高度和層數,學界已有不少研究,顯示其有五次變化。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大雁塔的歷史變遷◎來源/見圖左


最初,大雁塔模仿印度佛塔,五層六十米高。第二次,李治改建為九層。第三次,武則天打破唐佛塔的陽性奇數層慣例,增至偶數十層高約80多米。目前,是明朝第五次修葺後。


當然,隋唐長安城西南(今高新木塔寺附近)還有兩座更高的佛塔:三百三十尺高,一隋尺0.273米,約90米。公元六〇三年,楊堅為紀念愛妻建禪定寺;隨後,楊廣在西側再建西禪定寺。後來,東西禪定寺分別改名為莊嚴寺和大總持寺。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隋唐西安的三大最高建築◎CHENGJI


唐人記錄,大雁塔“孤高聳天宮”,木塔“駭臨雲際”。木建築領域,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NO.1。


只可惜,千年來朝代更迭、戰火紛飛,這導致無數建築灰飛煙滅。如今,中國現存最高的木建築——是63米高的山西應縣木塔。


時代 | 西安現代“第一高”


公認的事實:經濟的繁榮,刺激了現代建築的發展。在技術的迭代、商業的發展和人口的聚集等背景下,更多高層建築得以誕生。


世界公認的第一棟摩天樓,誕生於1860年代的美國芝加哥,僅高54.9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重心從歐洲移轉至美國。1931年竣工,381米(不含天線)高、102層的紐約帝國大廈,雄踞“世界第一高”長達四十年。


對中國而言,1934年竣工的“遠東第一高樓”——上海國際飯店,83.8米高的記錄直到上世紀80年代。1976年,117米高的廣州白雲賓館,首創中國大陸“100米+”。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西安1960年代高度,報話大樓出現◎CHENGJI


那麼,西安是什麼情況?事實上,這存在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時代的區別。


五十年代,行政辦公和蘇聯援華時的建築是重點。當時,著名的人民大廈也僅33米。直到1963年,62.5米的西安報話大樓誕生:一度是西安最高的現代建築,但都無法超越古塔。


改革開放後,高層漸成主流。九十年代,規劃了西部第一棟真正的摩天樓——228米高的陝西信息大廈。該區域由省市共同打造,聚集了省體、省圖和美術館等重要建築。


不過,以當時省市的經濟實力,財政則難以承擔,讓該樓命運多舛:


陝西信息大廈,是當時國內八度抗震區中,最高的鋼混結構建築。它於1996年5月立項,1998年10月開工,2001年封頂後停滯長達十多年。最終,它於2011年12月27日建成。


彼時,中國突破200米的建築,是1990年在北京落成的京廣中心。207.9米的高度,統領北京“制空權”十六年直到2006年。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西安2019年最高的五大建築◎CHENGJI


由於巨大的投資額和漫長的建設週期,若無足夠強大的實力,摩天樓就是一個“無底洞”,陝西信息大廈即是典型。一旦經濟實力和開發資本足夠,“第一高”寶座就會不斷易主。


『城記智庫』統計西安超高層排名,“西安第一高”的位次自陝西信息大廈建成後,易主了三次:232米的中鐵西安中心→270米的綠地中心→350米的國瑞金融中心。


摩天樓的變化,折射出西安區域的發展變化。


競賽 | “第一高”的城市競爭


由於技術、時代和國別不同,“摩天樓”的定義也在隨之發生變化。


就比如,根據中國內地《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凡“建築高度超過100米屬於超高層”。可查詢到相關信息顯示,“世界超高層建築學會”對超高層建築劃分的標準是:300米。


經濟版圖的重構和重心的變化,是中國乃至亞洲摩天塔崛起的最重要原因。爭奪“第一高”,就成為國家和城市之間明裡暗裡的競賽。


如今,中國城市已成為迅猛崛起的摩天大軍。過去十幾年,每年建成的最高建築中國佔絕大多數。2000-2018年,我國建成“100米+”的高樓數量超2300座,佔亞洲60%以上。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2019年新一線城市高度排名◎CHENGJI


如今,建築技術已非阻礙。當然,有足夠實力建設摩天樓的城市,絕大部分是特大中心城市。京滬穗深和直轄市,是“第一高”的保持者。


目前,“中國第一高”為上海中心,632米。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原規劃660米(後降至592米)。“帝都”身高拔至528米,廣州和天津“第一高”,皆在530米。與經濟發展規律相似,高度競賽轉向新一線城市和中西部。


新一線城市中,武漢、成都、西安等,都曾提出超600米、甚至700米的規劃。不過,目前,新一線城市的高度依舊在東部和南部地區。


對西安來說,相關性最高的是金融機構、能源和地產相關企業。

由於西安第三產業發達,對寫字樓需求量較高。但是,經濟總量和開發資本的限制,是西安超高層缺乏的核心因素。


摩天大樓的分佈,是區域經濟實力的體現。目前,西安已建成高度前十中的80%摩天塔,都位於產業高度聚集的高新區。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不過,經濟學界有一個“勞倫斯魔咒”:“摩天大樓立項之時,是經濟過熱時期;摩天大樓建成之日,即是經濟衰退之時”。

1999年,經濟學家勞倫斯將經濟危機與摩天大樓的建成聯繫起來。他發現,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週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世界最高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

曾國藩曾說:“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類似“月盈而虧”。勞倫斯魔咒,大致如此。


變化 | “500m”的時代上限


“天際線”又稱城市輪廓,是城市的整體結構呈現。摩天塔的高度,莫過於最佳的塑造者。


一般來說,摩天塔一般以寫字樓居多。顯著特點是:開發週期長、佔用資本高、經營性為主。一般“300米+”的摩天塔,從施工到交付最少五年。所以,大多數超高層是以市場化為主體,有雄厚實力的財團為主導。


目前,“中國西部第一高樓”的絲路國際中心,所有對外宣傳口徑已從“501”降為498米。三米之差的背後,是整個風向的變化。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NEWS


不久前,曲江CCBD(中央文化商務區)規劃中的一個細節,也說明了這一變化。


就在2018年5月25日《西安日報》第四版,《曲江新區將建設超高層新地標》報道稱:“ CCBD區域建設,將借鑑對標香港IFC,規劃建設世茂701米、華潤666米超高層,打造大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新地標”。


“西安中軸、曲江、超高層、央企……”對於所有西安人來說,這無異於是一個重磅組合。但是,新公佈的規劃中高度已調整為500米。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綜合各種分析,目前國內超高層建築中,“500米”將成為一個分水嶺。


多個消息渠道驗證,有高度競賽的“500米+”將成為嚴控區(見下表統計數據)。目前,全國“600米+”超高層只有上海中心大廈,同時擁有兩座“500米+”以上的城市只有天津。其它高度,在市場、技術等層面均屬可控範圍。


最典型的武漢綠地中心,原636米的高度因“航空管控”降至475米,極具戲劇性。


未來大西安摩天塔最密集區域,莫過於高新、曲江和豐東。高新,西安產業聚集最高地;曲江,地處西安千年中軸之位;灃東,官方定位為“大西安新中心”。規劃上來看,高新CID、西安南中軸片區,將擁有二十餘棟“200米+”的超高層。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新舊交匯,融合、衝撞甚至對立不斷髮生。建築,就是城市印記。對於西安來說,由於其歷史的連續性、恢宏性,讓衝突從根子上就出現。


所以,一旦談及現代城市的新舊分治、新老融合,“談必巴黎”就成了必然——因為它走出了一條路徑。當人類走向特大中心和城市群時代,這些更無法迴避。

這,是世界對古老西安的期待。


農耕時代,古都西安的佛塔和樓閣,創造了中國古建築的巔峰。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西安城市天際線終於在新區出現。


『城記 · 城禮』

我們經過一年半時間的打磨,五下江南,將鐘樓“縮小了一百倍”,儘可能還原長安這座“永恆之城”的座標。“城記×簷下良築”鐘樓拼裝模型,《城記·城禮》壹號作品,以此致敬這座古都。

方式:點擊圖片即可進入

文=雨林

©版權聲明:除註明來源圖片外,其餘皆為城記製圖

誰,定義了西安的天際線?

一城千年春秋過,江湖夜雨十年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