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地方特色文化概覽

漢源地方特色文化概覽

漢源地方特色文化概覽

漢源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文化形態大致可分為歷史文化、民族宗教文化、自然生態文化三個類型。

1.悠久而影響深遠的歷史文化

漢源,古稱黎州,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漢源縣就有先民活動。歲月輪迴,世代更替,截今為止,專家考古發現,漢源縣有大量反映各個時期人類活動的名勝、古蹟、文物、戰事:(1)有反映南方人類早期文明起源的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如舊石器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和新石器時期的大樹獅子山型文化遺址、富林背後山型文化遺址、大樹背後山型文化遺址、麥坪文化遺址;(2)有反映古代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秦漢時期文化遺址。如大田二半山冶煉遺址;(3)有反映古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生產力水平、人文環境、戰爭形勢的古城、古堡、古關遺址。如黎州古城遺址、王建城遺址、大樹古堡遺址、清溪關遺址、孟獲城遺址、三交城遺址;(4)有反映古代文化商品交流的古道遺址。如茶馬古道遺址、南絲綢之路古道遺址、古鹽道遺址;(5)有反映地方韻味、風土人情、歷史文脈且目前保存尚為完好的古鎮。如清溪古鎮、九襄古鎮、宜東古鎮;(6)有反映古代歷史文化代表性強考古研究價值高的古墓葬。如背後山商周土坑墓、大瑤石棺葬、桃坪戰國及西漢土坑墓群、東漢磚室墓、明甕棺葬;(7)有反映古代或近代歷史印記、書法藝術、人文風情的金石、碑刻。如玉淵銘碑、山橫水遠石刻、劉綎摩石刻、文昌宮書法碑、花椒免貢碑、三絕墓碑、紅軍長征石刻;(8)有反映傳統思想文化、古代建築藝術的古建築。如清溪文廟、九襄石牌坊、萬安橋、魁星樓、白雲寺。(9)有大量承載漢源文化歷史、歷史文化元素、內涵深刻而豐富的館藏文物。如新時器時代的玉斧、雙耳罐、豆形器,商周時代的單口雙聯罐、繩紋陶釜、青銅兵器,戰國時代三叉格劍、巴蜀短劍、銅鉞、銅釜、戈,西漢時代的龍首玉帶鉤、貯錢罐、耳環、陶罐、銅柄鐵劍、銅刀、銅鏡、博山爐、銅釜、銅鍪、五銖銅幣、四銖半兩幣,唐代的三魯銅鏡、銅佛、銅鏡、乾元通寶,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銅鏡;清代的瓷瓶,還有近代革命文物有水壺、菜刀等。(10) 在近代社會重大社會變革歷史關頭,漢源縣發生過很多重大戰事及歷史事件,其場面波瀾壯闊,其情景驚心動魄。如太平軍遇難大樹堡、辛亥革命漢源同志軍起義、紅軍長征三戰漢源、修建樂西公路打通抗戰生命線等。尤其是紅軍長征在漢源的活動為漢源文化注入了紅色基因,其影響巨大而深遠,作為漢源革命老區的紅色歷史故事一直以來廣為傳頌。

這些歲月留下的歷史痕跡,濃縮了漢源歷史文化之精華,鐫刻下了古黎州歲月變遷之倉桑。

2.豐富而多姿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

在民族文化方面,漢源縣是多民族雜居縣,民族風情極具魅力,民族文化極具特色。

民族服飾文化:漢源縣主要有白彝服飾、黑彝服飾、藏族服飾等。以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反映出了漢源縣彝、藏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從業狀況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使其成為民族文化的載體。

民族飲食文化:漢源縣少數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創制了各種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明顯的美味佳餚,如彝族稈稈酒、彝族坨坨肉、彝族酸菜洋芋雞、彝族油茶等。創造了豐富的民族飲食文化。

民族建築工藝文化:漢源縣少數民族在長期的建設和製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建築工藝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彝族建築工藝文化和彝族傳統工藝。

民族節慶文化:漢源縣少數民族有許多特殊的節慶和特殊的慶祝方式,如彝族年節、彝族火把節、藏曆年、藏族轉山會、爾蘇藏族環山雞節等。

民族民俗風情文化:漢源各少數民族熱情好客,有獨特的待客禮儀和迎賓歌舞,如彝族無酒不成席,宰牲見客,牛膀獻尊者,羊膀獻尊者,豬頭獻尊者,雞頭獻尊者。藏族獻哈達,用青稞美酒酥油茶敬客且須“茶三酒四”。各少數民族把感情和追求寄於歌舞,形成內容豐富的民歌和舞蹈,人們高興時唱,苦悶時唱,婚喪嫁娶,豐收喜慶,迎賓待客無不有歌有舞。時政歌,敬酒歌,迎賓歌,哭嫁歌唱出了時政之道,做人之道、是情感的真摯表達方式,達體舞,弦子舞,鍋莊舞等,跳出了人際的和諧,集體的力量,勞動的歡快,民風的古樸。

彝族畢摩和蘇尼文化:彝族先民對許多自然現象和自然物無法解釋,故認為無物皆有靈魂存在,並把所崇拜的物類之魂統統奉之為神。畢摩和蘇尼是溝通人、鬼、神之間的宗教職業者,是原始宗教的宣傳者、解釋者,也是宗教儀式的主持者和組織者,又是彝族古代文化傳播者。畢摩主持的祭祀活動包括:為喪事的人家作法事,為同宗的族人主持祭祖活動,為人解除一切天災人禍和疾病的活動等。

在宗教文化方面,漢源縣依法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6處。其中佛教活動場所4處,分別是佛靜山龍佛寺、金鐘山觀音閣、普陀山普救寺、龍華山普渡寺;天主教堂2處,分別是皇木天主教堂、青富天主教堂。全縣有信教群眾3萬餘人,其中2.5萬餘人信仰佛教、5000餘人信仰天主教、500餘人信仰伊斯蘭教,還有部分信眾信仰基督教和道教。

3.神奇而壯美俊秀的自然生態文化

漢源縣地處橫斷山脈北段東緣,為四川盆地與西藏高原過渡地帶,山巒疊障,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生物種類繁多。大渡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許多優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形成了許多獨具漢源自身特點和優勢的自然生態文化。

舊時,漢源有著名的“八景”:邛崍霽雪,玉淵靈泉,雞冠朝豔,海棠書燈,大渡晴波,漢源春色,龍池夜月,風洞濤聲。

今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漢源縣又湧現出了一大批更具現代意義的自然生態奇觀,拓展了漢源自然生態文化新格局。

國家大型水電站瀑布溝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漢源湖,水面8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碧水映照漢源新城,氣勢恢弘,美麗壯觀。

國家地質公園大渡河大峽谷,兩側壁立千仞、千姿百態、如畫如雕,被專家譽為絕妙的“地質天書”,其曠世深峽堪與三峽雄峻風光媲美。

九襄萬畝梨園,花海果鄉,春天花海如潮,夏秋果實累累,小橋流水,綠波粼粼,呈現出的是一幅壯麗而秀美的田園山水畫卷。

河西梅花洞、天寶洞、旋空洞、胡家巖洞,清溪風洞,西溪仙人洞,富林仙人洞,楊家溝仙人洞,大大小小的溶洞群,奇觀奇景,別有洞天,近年來吸引了美國、日本等國外洞穴文化研究學者、探險家多次到漢源縣進行科考探險。

旭河風光、轎頂雲海、金鈡山、佛靜山、普陀山,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悠久而影響深遠的歷史文化、豐富而多姿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神奇而壯美俊秀的自然生態文化,構成了漢源縣底蘊深厚、燦爛絢麗的地方特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