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達擬3.82億元收購關聯方股權為新大洋造船“輸血”

本報記者 曹衛新 見習記者 蘭雪慶

日前,蘇美達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美達集團擬出資3.82億元,收購關聯方國機集團、江蘇農墾、國機資本合計持有的江蘇美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美達資產”)55.67%股權。收購完成後,蘇美達集團及所屬9家控股子公司合計持有美達資產70.70%的股權,美達資產將納入公司合併報表。

據悉,美達資產所屬核心企業新大洋造船,主要從事遠洋船舶製造等業務。公司本次收購美達資產的股權,將其所屬新大洋造船納入公司體系內,將推動船舶業務形成船舶製造與船舶運營一體兩翼的產業鏈結構,完成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蘇美達前身為常林股份,為國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鏟運機械、道路機械等工程機械產品的生產與銷售。2013年至2015年常林股份連續三年虧損面臨退市,危急關頭國機集團開展“保殼運動”,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剝離虧損機械行業資產,同時將旗下的蘇美達集團全部資產注入,蘇美達集團實現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後的蘇美達以供應鏈集成服務為主體,業務包括貿易與服務板塊、工程承包板塊以及投資發展板塊等。2016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業績三連升,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3.58億元、4.55億元。2018年11月份,蘇美達參與重整的新大洋造船正式成立,新大洋造船重整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693.8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大洋造船一季度春節開工不足、營收確認放緩影響,美達資產2019年淨利潤虧損699.78萬元。對此,蘇美達則表示,其一季度虧損主要系新大洋造船當期增加了製造工藝改進和環保設備更新等研發投入。目前新大洋造船在手船舶訂單充足,各項生產安排有序進行。

據悉,公司本次將新大洋造船納入公司體系內,將更方便向新大洋造船“輸血”,推動船舶業務形成船舶製造與船舶運營一體兩翼的產業鏈結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全球船舶市場景氣度並不高。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貿易摩擦日趨加大以及新技術對航運船舶市場的影響下,近兩年全球航運市場形勢不容樂觀,船舶製造和傳播運營領域的市場情況亦是如此。”

蘇美達表示,目前全球整體航運市場仍處於低位震盪,作為剛剛完成重組的新大洋造船,其未來的管理和經營離不開股東的戰略引領和行業、金融等資源的支持。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的行業資源、市場資源及上市公司金融資源等將向新大洋造船賦能,促進新大洋造船更好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蘇美達自借殼以來,雖然營收、淨利逐年上升,然而淨利率堪稱慘淡。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淨利率分別為2.05%、1.48%、1.51%;三年平均淨利率1.68%,遠低於行業平均值(15.63%)。此外,其營收佔比超70%的供應鏈運營主業,毛利率僅為2%左右。

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對公司淨利率過低提出質疑,並調侃其淨利潤不如理財。對此,蘇美達則表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819.59億元、淨利潤12.38億元,銷售淨利率1.5%,符合公司所屬批發行業的整體水平。此外,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5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0.84%,較去年同期增長1.52個百分點,也在行業中處於正常水平。

談及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宋清輝告訴記者:“蘇美達淨利率常年低下、供應鏈運營主業毛利率過低的現象不正常,根源可能還在於公司的‘質地’或存在問題。”

除了淨利率長期過低外,記者注意到,公司近三年(即2016年至2018年)資產負債率均超80%,2019年三季報中,公司資產負債率雖然略降至79.68%,但仍未有大幅度改善。

對於資產負債率長期居高不下的問題,蘇美達則解釋稱,最近幾年,由於公司經營業務的持續發展,以及投資項目增加,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長期居高,公司的各項業務運轉正常。在國家整體降槓桿減負債的大背景下,公司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計劃,通過推進兩金(應收賬款、存貨)清收、強化資金管理、提高業務質量、降低債務風險等多種手段,持續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證券日報》記者就本次收購及新大洋造船經營情況等問題致電併發函至公司,截至發稿日,蘇美達並未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