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千年古村落《北柴村》隸屬邢臺市平鄉縣平鄉鎮,西與南和縣史召鄉胡佃村交界,南與邯鄲市雞澤縣交界,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歷史文化悠久,邢臨高速公路自村南穿行而過。人口數量2000人左右,現在居民大多是明代山西移民。村中鄭氏、劉氏是兩大姓氏,其餘還有李、張、等姓氏。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平鄉地標


今天為什麼些這篇文章呢?最近看些南北朝的史料資料,同時《北村造像碑》也是省級保護文物,所以就對老家的一些歷史比較關注。今天就討論些關於北柴村過去輝煌的歷史,同時也是希望老家裡的人們能夠記住自己生長生活的地方過往,使得咱們當地的歷史得以更好的傳承。我不想看到將來的孩子門對自己老家的歷史一無所知,這就是我的初心。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柴姓


北柴村建村歷史非常悠久,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候已經在此建村,由於村中多數人姓柴,所以就叫北柴村,當時北齊年代朝中為官的人中有40多位是北柴村人,所以在當地又稱《柴半朝》,所以在南北朝時期《北柴村》非常有名望的村落,柴氏族人就是在哪個年代達到了鼎盛時期。像周邊縣南和縣、隆堯縣等等都有柴氏後人定居後來發揚光大,最著名的像隆堯後周黃帝柴榮、柴宗訓等。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北柴村座標


為什麼在哪個年代(柴)姓那麼輝煌,咱們要從柴姓起源說起,柴姓源於炎帝姜姓,之後傳至春秋時期齊文紅十世孫高柴,至此就有了以父名為姓(柴)姓自此誕生了,比較有價值的考究就是南和縣的北宋時期孝子碑,碑文如下:古今姓纂,柴為姜姓,齊太公之子名高,孫奚以王父字為氏,十世孫高柴,仲尼弟子,孫舉又以王父名為氏。從上可以看出柴姓在姜姓之後起源於高姓,而北齊高祖(高歡)、顯祖(高洋)也是北齊的開國黃帝,所以說高姓與柴姓同出一脈屬鮮卑族。(個人觀點)。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北齊造像碑


熟悉歷史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齊時間很短,但卻留下了無數惡名,荒淫、暴政、民族歧視、打壓漢族,由其是北齊的官場更是如行雲流水一般頻繁更換,而柴姓族人可以在那樣的暴政下面發展成名門望族也就間接說明了當時(柴)姓族人不在黃帝的打壓範圍內。所以經過那些年的發展直到北宋時期(柴)姓徹底的成了名門望族了,那年代只要姓柴就可以在大街上橫著走。後期經歷了元朝時期的燒殺搶掠直到明代燕王朱棣發動(靖康之難)後,河北大地方圓百里不見人煙。後期經過移民至北柴村,然村中柴姓或逃或忘,隨著歷史的進程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影視局中北齊黃帝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北柴村村民在村東起土時,挖出北魏時期的石佛,至此北齊時期的建築遺址《福勝寺》被發現了,同時也印證了《北柴村造像碑》是該寺的遺物。福勝寺遺址東西闊40南北長50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米,於2006年被定為縣級保護文物。而《北柴村造像碑》更是有著非常之高的歷史價值,碑文記載填補了南北朝北齊時期的一些歷史空白,現在此碑在平鄉縣文化館保存。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參觀一下這個碑,碑文中詳盡記載了村中40餘位柴姓官員族人立碑建寺的記錄。

淺談邢臺平鄉千年古村落《北柴村》、古稱《柴半朝》的輝煌歷史

後周黃帝


關於《北齊造像碑》我以前有篇文章詳細的講過今天就不在過多闡述,發此小文就是為了本地人看到了以後會記住這段輝煌的歷史,更是希望能夠有更好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