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懷化 深化產教融合 助推懷化經濟發展

懷化工業中等專業學校作為懷化市唯一的工業類中職學校,多年來深耕懷化大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隨著我市產業經濟的加快發展,技術技能型工人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懷化市職業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已成為學校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水平和服務地方能力日益提升。目前,學校有機電技術應用、模具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13個專業,在編在崗教師141人,高級職稱教師32人,“雙師型”教師60人,學生規模3700多人。多年來,留在本地就業創業的學校畢業生已逾萬名,為懷化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撐。

當前,隨著懷化獲批“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沿海產業轉移的浪潮強勢來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對技術型、技能型產業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我們必須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勇擔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歷史使命,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一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結合為主線”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一是堅決明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學校要立足懷化經濟發展新形勢、新要求,瞄準學校升格高職院校或申創技師學院的目標導向,通過開展辦學觀念大討論和解放思想大討論等活動來進一步統一思想,從思想觀念上解決“辦什麼學、怎樣辦學”“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學校發展與建設的指導思想,真正樹立主動為懷化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將提高地方經濟服務能力作為辦學的首要目標。

二是積極構建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結構。遵循“依託市場辦專業、辦好專業興產業、興旺產業促就業”的辦學思路,突出“對接產業、支優扶重,改老創新”的基本原則,密切跟蹤懷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動態,緊緊圍繞懷化四大支柱產業和近年沿海產業轉移的電子信息、智能製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業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著力打造一批懷化產業發展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

三是強化校企共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學校專任教師110餘人,其中“雙師型”教師60人,佔比不高。學校必須要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建設一支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理論紮實、實踐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要依託市委市政府“五溪人才”戰略為支撐,加大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和“雙師型”教師引進力度。二要有計劃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跟崗、頂崗實踐鍛鍊,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三要修訂《“雙師型”教師管理辦法》,健全激勵考核機制。四要鼓勵教師結合教學搞科研,結合產業搞科研,結合行業搞科研,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科研水平及技術貢獻率。

四是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產聯動發展。一要積極與政府、園區、企業展開合作,打造以學校為主體,以懷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懷化經濟開發區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產教融合格局。二要與知名企業、行業龍頭共同建立若干校企一體、產學一體的大型實訓中心。三要努力構築“協同育人、專業共建、師資共享三大功能模塊”,實現“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實習對接生產三個對接”。四要精準選擇合作企業與合作方式,深入探索“嵌入式”“訂單式”“委託式”“學徒制”“校中廠”等合作育人模式,不斷繁榮懷化“產教融合生態體系”。

五是引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地域文化有效融合。學校要大力引導企業文化、地域文化入校融合。廣泛開展職業價值教育以及地域文化和企業文化宣傳,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和就業觀,提高學生的地域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學生更好融入當地企業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