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在古代,人們生產力低下,很多家庭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就是一頭豬一頭牛。所以人們就很看重這些家禽家畜,隨之也就有了很多關於家禽家畜的俗語,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今天說的這個俗語也是和家禽家畜相關的,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這句俗語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首先來看“豬來窮”,豬來窮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豬來自己家裡,那麼自己就會變得貧窮,很多小夥伴不禁會有疑惑,豬來到家裡那豈不是白賺一頭豬,那為什麼會變得貧窮呢?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其實呀是因為古人迷信,豬不會平白無故的到家中來,既然來了就表示著帶來了懶惰的氣息,這家人也就會像豬一樣好吃懶做不思進取,這樣即使家業再大也會坐吃山空,所以人們就有豬來窮的說法,這也說明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於懶惰的厭惡,以及對勤儉節約的贊同。

看完豬來窮,我們再來看看狗來富。,所謂狗來富就是指如果有一條狗來到家中那麼就預示著這家人會越來越興旺,越來越富有。這種說法是因為狗叫聲音“汪汪汪”聽起來很像旺旺旺,所以就聯想成狗來到家中會給這家人帶來興旺。而且,狗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朋友,狗為人們看家護院,甚至幫助人們打獵。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所以人們也給狗賦予了很多正面的性格,比如忠誠,可靠,勤勞。所以狗一直深得民間喜愛,而且民間也有再窮不賣看家狗的說法,而且狗還十分的通人性,比如民間就有狗不咬新婿的說法,可以說狗就像家庭的一分子一樣,默默地為這個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一條狗的到來肯定會讓這家人十分的高興,也就認為這是興旺的前兆。

說到狗,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知不知道這樣一個說法,相傳家裡的土狗額頭上會有一條溝,這條溝越深越長便說明這條狗越通人性,越聰明,各位家裡養狗的朋友不妨觀察觀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應該很準確,但是這個說法只是適用於中華田園犬,像那些外國犬就不太適用了。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其實咱們中華田園犬一點也不比外國犬差,長得憨厚老實,而且主人手裡的食物是不會吃的,只有主人扔到地上才會吃,因為怕咬到主人,並且不拆家忠誠度也很高但是奈何現在人們大多追求那些名貴的外國犬,反而是老祖宗馴養了幾千年的本土狗子變得無人問津。

說完前兩句咱們再來看看這最後一句,“貓來頭上頂白布”,這句話的來源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是因為貓長得很像老虎,在古代老虎還是很多的,那時候老虎還不是保護動物,經常就有老虎來村子裡傷人或捕食家畜。所以人們很怕老虎,而貓長得和老虎很像,因此家裡有貓來就會讓人們聯想到老虎,進而聯想到死亡,所以人們才會說出這句話。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貓喜歡在夜晚捉老鼠,咬死的老鼠就會拖到家裡來,家裡的主人看到經常有死老鼠死鳥當然就認為晦氣,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流傳出這句話。

其實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地區有“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的說法。但是無論哪種說法大致意思也相差無幾,而且這些話都是結合著人們對於家禽家畜的習性以及生活經驗來說的,而且其中蘊含的崇尚節儉反對懶惰的道理放到現在也對我們大有用處。不知道各位讀者那裡有沒有不同的叫法,大家可以積極評論,一起來交流一下。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張喜燕主編《俗語小辭典》、溫端政主編《中國俗語大辭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