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成為印度第二貨幣?民眾用洋蔥支付車費、當作假日獎金髮放

莫迪或許從未想過,因為洋蔥短缺,印度正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危機。

據《印度時報》12月13日報道,由於國內供應不足,洋蔥的價格一再暴漲。目前,洋蔥價格已達到每公斤200盧比(2.79美元),而去年還只有每公斤25盧比(約合人民幣2.5元),漲幅高達8倍。

為了保障農場品的有效供應,也為了緩解因洋蔥暴漲引發的通貨膨脹,莫迪政府不得不放開農產品進口管制,向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加大進口量,讓莫迪政府始料未及的是,尼泊爾和巴基斯坦也在積極地向外方進口洋蔥。

洋蔥成為印度第二貨幣?民眾用洋蔥支付車費、當作假日獎金髮放

此次爆發的“洋蔥危機”始於今年夏天的旱災。當時整個南亞地區被熱浪包裹,在印度的某些邦氣溫甚至一度達到42攝氏度,高溫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枯死,供澆灌的農業用水也出現短缺,洋蔥在這一極端天氣下大面積減產。

公開數據顯示,印度2018年度洋蔥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2000公頃,約合48萬畝,受去年洋蔥滯銷的影響,印度農民在今年減少了種植,減幅達到了30%。換句話說,印度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外加今年的天災,合力導致了今天的“人禍”。

目前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民眾談論的話題普通和洋蔥有關。部分民眾表示,沒有洋蔥自己食之無味,洋蔥價格暴漲讓自己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受其波及的還有印度的餐飲業、旅遊業。有餐館老闆吐槽,為了保障餐品的口感,他們不得不減少洋蔥的用量,用其他蔬菜來替代。

洋蔥成為印度第二貨幣?民眾用洋蔥支付車費、當作假日獎金髮放

在出租車行業,已經有人用洋蔥支付打車費,甚至有些企業用洋蔥作為獎金向職員發放。洋蔥在印度民眾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不吃洋蔥不就得了?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洋蔥早已成為印度民眾食材的一部分,但是減少用量,甚至說和洋蔥作別,斷不會對民眾的生活產生大的影響。

只是媒體的造勢,以及印度內部持續的通貨膨脹,讓底層民眾對當局喪失了信心。莫迪上臺的這麼多年來,印度民眾的生活未得到大的改觀。

這背後的意思是,通貨膨脹掠奪了民眾的財富,政府官員的貪腐行為讓改革的步伐陷入停滯。另外隨著洋蔥價格的持續高漲,民間的反對聲音也不斷顯現。莫迪政府為了化解危機,不僅限制了洋蔥的出口,而且嚴打國內的投機商,只是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

洋蔥成為印度第二貨幣?民眾用洋蔥支付車費、當作假日獎金髮放

莫迪想要從這次危機徹底的走出來,必須重新反思自己的執政方略。一味地推進工業化,是否會厚此薄彼,將農業生產徹底拋棄;大規模進行現代化生產改造,是否忽視了農田的基本作用。

簡言之,洋蔥成為了印度名副其實的第二大貨幣,它的身位的扶正,告訴了所有發展中國家一個基本道理:農業是立國之本,忽略了農民利益的執政者終將被歷史拋棄。

願莫迪能夠自我反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