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洛陽商業志》僅在第二章名菜名產的471頁第二節風味中提過幾家。後又獲得一本河洛文化系列叢書的《河洛飲食》(2002年版)又有些許巴掌大一塊資料補充。其資料時間應該是2000年以前,當時的湯館已不下400家。

洛陽特產“不翻湯”,是洛陽曆史上夜市中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一般的小飯店都在夜市經營。專門兒經營不翻湯的,以順城街劉彥家,吉氏衚衕張家、孫家,後衛家劉大人家(大鍋不翻湯),南關王新有家,民主街李明仁家的不翻湯較為有名。順城街劉彥家的不翻湯資格最老,是祖傳名吃,從劉彥的老爺算起,爺爺劉振升,叔父劉西方(90年時已90歲),已傳四代,已有百年曆史。民國時期,劉彥一家就有5個擔子賣不翻湯。解放後,劉彥的愛人李秀娥,1959年還在經營,兄弟劉乎蘭也在經營,因原料問題不好解決而停業。另外還有民主街李明仁家不翻湯。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洛陽甜牛肉湯,肉湯鮮香肥美。入口噴香,吃油不見油,不腥不膩,帶有藥膳風味,長喝可以開胃健脾、強筋壯骨。只有介紹,沒提店家。

馬傑山牛肉湯,最早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1851年,至馬世賢已是第六代,已有百年。

馬小道牛肉湯也較早,傳至全海棠因進工廠當工人,期間中斷,待到80年代退休才重操舊業,總時長也有7、80年,馬武周和馬小道原是一家。後有洛陽東關大石橋馬名順(麻子順),馬長髮家牛肉湯,馬長士家小碗湯。當時牛湯為1毛一碗。

小碗牛肉湯,起源於民國初年李建章之父,有7、80年的經營史,特別提及其肉香湯黃取勝,肉切成四方塊。

商家牛肉湯。始為老城吳家街商老根經營的“全牛湯鋪”,有6、70年。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其次就是提到九(舊)府門“雜肝湯”,經營最有名的屬許丙辰、劉榮二位。

“閻記羊肉湯”,洛陽老城東大街東段,與民主街、民新街形成十字街的東南角,有一家長期經營羊肉湯、羊肉面等飯菜小吃的“古城羊肉館”,這是一家有70多年曆史的老飯店。1955年公私合營以前叫“閻記羊肉湯”,也有百多年的經營歷史,閻家第四代傳人是閻寶柱,他們家有4代人從事羊肉館業。老爺一代,爺爺閻明全,父親兄弟四人,長生、有生、富生,順生。閻保柱這一代兄弟六人,都在店裡幹過,可謂父子兵。閻家在南關、九府門、鼓樓西、正華門等地都開過羊肉館,東大街的這個老店是閻家的最後基業,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公私合營時改為23飯店,自1959年以後顏家的人陸續的離開此店,走上其他工作崗位,閻保柱1959年在金谷園服務樓技術表演時,表演過閻家羊肉湯的製作。後到老城商場做炊事員,89年已從工學院退休。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豆腐湯也只有簡介,只提到“真不同”的豆腐湯較有名。實際上當時叫“新盛長飯店”,是於廷選於1930年經營的“於記飯鋪”,當時是擺攤設點,賣大碗麵、不翻湯。因勤奮經營、符合民眾、薄利多銷,生意日趨興旺。1946年在東華街(今)路南,賃房設店,取名“新盛長”,又增加了豆腐湯,形成了“一面兩湯”的經營特色。後不斷擴展兼做糧食生意,以致影響著整個市場,於老闆也成了餐飲界的條把子。1948年曾歇業,後投向當時鼎盛的“真不同”,嚴格來說,算不上是“真不同”的前身兒,頂多算是有過“姻親”。它是幾經波折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傢俬營飯店。1956年它又是全市第一家公私合營的飯店。

豆腐湯至50年代已有幾十家,當時5分錢一碗。除了 “新盛長”於廷選家外,還有東大街正華門王才家也有名氣。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高家驢肉,對,記載的不是湯,起始於清朝咸豐年間,洛陽東關屠戶高小板,除屠宰,也賣熟驢肉。其子高青雲習武喜驢肉,應試武舉,所帶“五香鹹驢肉”得眾人盛讚,從此譽滿洛城。後來沿襲傳統又賣起了“高家驢肉湯”。到1956年傳至第五代。

近代的湯館歷史,能查到的僅此而已!

50年代初,80%的月工資二、三十元,茶雞蛋一毛仨。1954年,國家決定洛陽市為重點建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為適應建設需要,先後建成國營飲食單位7個,1953年12月24日開業的西華街大眾食堂,是洛陽飲食市場上出現的第一家國營飯店。到1954年2月,有飯業商號165家,從業人員409人,飯業攤販232戶,飲食小吃業攤販141戶。1954年陸續籌建的國營谷水食堂、七里河食堂、東車站食堂、西大街食堂相繼開業。國營西大街食堂是洛陽解放後出現的第一家高級餐館。隨後。六月,西工食堂、國家市場食堂相繼開業。1956年1月1日。成立了中國飲食業公司河南省洛陽市公司。辦公地點在西大街63號。隨著對私營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將642戶私營、飲食業網點,分別改造為公私合營飯店2個(真不同,西關)。合作飯店29個(門市部58個),合作小組33個。由上海、廣州內遷洛陽公私合營飯店6個,即大興、大利、野味香、新邨(村)、老城廣州和澗西廣州食堂。1959年9月,由野味香糕點店與西工食堂、西大街食堂部分合並籌建的洛陽酒家開業。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不得不說,第一手資料是要付出艱辛的田園調查。可此方面工作做得真正不如意。只能依據少量的記載做出推斷。其他則留作今後的補充。眼下的幾千家湯館是國營飯店關閉為標誌,眾多飯店職工轉行做湯為時限,約為86、87年即“改革開放”以後,各類各種湯館如雨後春筍,紛紛露尖兒。

(以下不是排名,不是推薦。)

大石橋陳家驢肉湯,1988年復店。陳家湯起源於清朝同治年間,由陳家祖輩創建,延續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1988年,陳氏後人陳運先生聽說允許個人開飯店,隨將秘方整理加工後,提前退休重操祖業,在東關大石橋國營飯店開了驢肉湯館。是改革開放後經營驢肉湯的第一人。

匡家滋補驢肉湯,自1930年由創始人匡克儉創辦至今,已有近百年。目前該店有一中心店。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1990年陸續開了一批湯館並堅持了下來。

南關牛肉雜肝湯,是1990年,由原“朝陽飯店”職工吳雪花開店,吳家“牛雜湯”吳文忠事櫃,吳雪花掌勺。現由二子楊燦軍及媳婦、二姐共同經營。經改良,“臭”味稍減。

王雪琴家牛雜湯,也是1990年前後開店,也是由原“朝陽飯店”關閉後開始。保持了原有的“臭”味兒。

南關里仁巷的劉記小碗牛肉,注意,不帶“湯”字,也是1990年前後開店,也是由原“朝陽飯店”關閉後開始。因其原在飯店專做“小碗牛肉”,就保留了牛肉的小方狀、先煮後滷的做法,別有一番風味。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馬建國牛肉湯,1990年開店。

還說“字號”,歷史悠久、湯美人好,也不能不注重“字號”臉面。有個好字號,還是有推助作用。洛陽湯客、慈民牛湯、穆薩牛湯、白果牛湯、百碗羊湯、三旦羊湯、敬民羊湯、三味牛湯、知味香、布衣羊、兄弟倆、大眾、俊卿羊湯、健康羊湯、胖勇牛湯等等,都有著好記易流傳的字號,有可贊之處。白沙羊湯和韓城羊湯也曾流行一時,但仍是以地名帶號。

洛陽老字號湯館的歷史

洛陽旅遊,找洛陽天天旅行社,定房、定車、定票、定線路、定導遊、定美食,都可以找我們洛陽天天旅行社

洛陽天天旅行社為洛陽市導遊協會會長單位、洛陽旅行社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