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有意思的事情隨時都會在我們的身邊發生,指不定大家的身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也可能冒出來一個所謂的網紅大師。

隨著網絡的發展,其實很多有文化的人都藉著網絡的媒體開始大放異彩,有的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教學,也有的就是靠著自己的傳播熱度。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像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與於教授就是這樣子的網紅文化名人,但如今要聊起這二位名人,大家都開始有了反感的意思,甚至她們如今的遭遇都一樣,那就是被自己的學生給“遺棄”了。

昔日的情感大師和國學教母,怎麼就落到被學生們不待見,難道她們的“雞湯文化”不好嗎?不是講得都挺有道理的嗎?怎麼就不吃香了呢?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聊到這個問題,其實見多識廣的馬未都就多方面的分析了這二位名人,也算是從最根本的教學角度出發,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首先馬未都講她們二位老師講課,都是有一定的形式主義和拿來主義。什麼意思?形式主義就是她們講課的優點,也就是吸引人的地方。

復旦陳果教授把學生們原來認為枯燥無味的講課變得妙趣橫生,而且用自己的語言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講人生哲理也是拿很多現實排比句來講,道理是有的,而且探討的問題也是很現實的愛情觀,這些都算是形式主義,比較會吸引人的做法。

但這也算是一種拿來主義,講到底就是雞湯,卻沒有營養的東西。道理人人都明白,就像于丹所說的《語論》,硬是用她自己華麗的語言給翻譯一番,結果懂的人聽到毫無味道,不懂的人卻連連稱好!

總的來講,這種拿來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授課,算是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這一點正如王朔所講的,她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行醫,這不算真本事,有本事無知自通,無師無畏那才是真牛。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顯然于丹和陳果並沒有做到像王朔一樣,另一個馬未都所講到的問題,就是她們所講的核心內容根本不適合當下社會的年輕人,當下的學生們。

拿來主義只能算是加深了他們的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聽她們的課,越聽越糊塗,越清楚越分不清現實與生活。總是感覺知識越多就越感覺想聽,越明白就越用不上一樣。

這種感覺,大家別奇怪,馬未都解釋就是因為她們講的內容沒有核心營養成分,所以不具有內容的真實性,你怎麼咀嚼,也都是一把殘渣而已。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分析到這裡,為什麼于丹和陳果教授都被學生“遺棄”,其實也就是空洞的教學和所謂的雞湯文化,“我們要加油”“我們要努力”這種空喊口號的打氣方式,註定被淘汰!

能否真正的解決到學生的迷茫,能否真正的站在學生們迷惑的方向指一個明確的位置,這樣子的好導師都是大家所需要的。

于丹和陳果教授被學生拋棄,空洞的教學和雞湯文化註定要淘汰?

​尤其是在如今這種多元化的社會之中,如何把傳統文化帶著新觀點輸送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快樂的學習真的很重要。少一些形式主義與拿來主義,多一些真材實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