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王貽芳之爭,中國到底該不該建強子對撞機?

中國到底該不該建設對裝機,這段時間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談論,當然大多數網友是反對建設的。理由很多,但主流的反對理由是無用論,把錢用來改善民生更實際,美國都放棄了,這個是美國陰謀,等等。

網友的觀點也大致符合楊振寧的觀點。楊的觀點是耗資巨大,高能粒子物理已經快要走到盡頭,沒什麼發展了,可以把錢用在其他科研領域。

由於楊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知名度很高,而王貽芳知道的人不算太多,也看到了很多對王的不屑的評論,但其實王也是很厲害的,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人,基礎物理有多重要,恐怕很多人不知道,舉個例子,三體裡,想要建設很牛的引力波天線,引力波就是基礎物理範疇,水滴很牛,無堅不摧,用的是強相互作用力,如果沒有基礎物理的突破,則無法利用強相互作用力。雖然是小說情節,但可以解釋基礎物理有多重要。

現代物理學一直有兩個大方向,宏觀與微觀,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作用於微觀世界。神秘而詭異,讓人無法理解。研究微觀世界,會用到很多工具,對裝機是其中很重要的工具,物理學家雖然建立了標準模型,但是其中依然有很多不融洽的地方,所以,有必要繼續研究,探尋真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研究這些有毛用,和我有毛關係,又不能當飯吃。誠然,對於現在的普通大眾的確沒用,但是沒有哪一個物理發現出現的時候就可以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的,但是所有的物理重大發現都對後世的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比如牛頓三大定律,相對論,量子力學,無不對後世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深遠。

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永無盡頭,發現越多,知之越少。就如同十九世紀很多大牛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已經到了盡頭,該研究的真理已經都被發現了,但是愛因斯坦出現了,當愛因斯坦相對論在宏觀物理學所向披靡時,量子力學出現了,微觀世界是愛因斯坦都無法理解,不願相信的世界。而物理學發展到現在,宏觀物理無非是在印證著相對論的偉大,微觀世界依舊是量子幽靈,無法理解。基礎物理停止不前。我們有必要繼續研究。微觀粒子遠沒到我們完全明白的地步。

花錢值不值得?誰都不好說建了這個設備就一定有重大發現。中國就一定能強大,但這至少是一種可能。中國成為高能物理學的世界中心,就像當年美國是世界的科學中心。1400億,多不多呢?多,但也分怎麼算,和誰比?當年中國一下子拿了四萬億救樓市,多不多?結果呢?從那以後到現在房價翻了有一倍了吧?誰更痛苦,我想可能有很多是今天的反對者,希望著生活更美好結果一點也沒好的人吧。

每年國家投入基礎建設等方面的錢不可謂不多吧,動輒幾萬億吧,但是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用在了真材實料上呢?如果我說有一半進了個人腰包,可能反對的不會太多吧,那會是一筆多大的錢?夠建幾個對裝機了吧。可惜沒人關心。

有人說美國當年都沒建成,其實美國不是沒建成,而是沒讓建,坑都挖了,結果國會不同意,這和沒建成是兩回事,我想美國很多人還是想建的。而且我想說在美國,很多類似中國大工程,如三峽,南水北調,高鐵網絡,等等,他們都建不成,因為終會有人反對的,像這次事件一樣,各執一詞,而美國和中國是很不一樣的,中國是由國家拍板,美國講的是個民主,大多數人說他沒用,他就是沒用的。

中國缺不缺高能物理研究人員呢,我想是不缺的,國外的研究為什麼厲害,別忘了,想研究這個,需要對裝機,你連實驗都做不了,還像有成果?而國外的對裝機給不給中國總呢?結果我想很多人心裡清楚。所以不是中國人自己有沒有人才的問題,而是這方面的人才,需要有這樣的東西。

很多人說王是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心,就要國家浪費錢財,也對,高能物理學家誰都想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也算一種私心。但這個私心,是可以出成果的。研究以後,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但是也可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這個過程的結果,就是科學進步了。那中國的好處不言而喻了。

我覺得中國與其每年其他領域投資那麼多錢,不如在這些領域嚴加管控,把錢用在刀刃上,在減少浪費,嚴打貪汙上下功夫,省出來的錢,我想夠建好幾個這樣的大項目了,上馬一批重大項目,立足未來,國家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