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原標題:十堰記憶|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

永不消逝的代號!

跋山涉水的征程!

五十載,進山出山;

五十載,跨江跨海!

從二汽到東風

從三線企業到世界一流

十堰始終行進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


凝眸回望,20、21、41、43、57……

一個個老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變化的,是舊貌新顏的發展自豪

不變的,是溫暖如昨的永恆記憶

今天,讓我們走進那些記憶中

永不消逝的溫暖代號

重溫一路跋山涉水的卓越征程!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41、41”,“紅衛、紅衛”……二十多年前,每當到了放學時間,十堰街邊的中巴上就會聽到帶著當地口音的吆喝聲,告訴學生這條線路駛向何方。41廠,是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原車架廠的代號,位於車城路,離豔湖公園不遠;紅衛,隸屬張灣區,彙集了許多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的老專業廠,20廠(通用鑄鍛廠)、24廠(動力設備製造廠)、21廠(專用設備製造廠)等等都在這裡紮根。兩條線路,幾乎涵蓋了二汽建設初期最早的一批專業廠。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原總裝配廠(5743廠)


數年前,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十堰取締中巴,熟悉的吆喝聲一夜之間銷聲匿跡。如今,41廠與43廠(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原總裝配廠)合併成立了車輛工廠,東風公司十堰基地的不少專業廠也紛紛進行了合併重組和公司制改革,它們的代號,慢慢消失。


然而,數十座專業廠,數十個代號,是東風公司六十年的發展印記,也是東風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見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代號或許會消失,但珍貴的歷史記憶不會被遺忘。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建廠初期的十堰 銀道祿攝於1978年


“老代號”的由來


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項目中沒有第二汽車製造廠(以下簡稱“二汽”)。

1952年,毛主席提出“中國這麼大,光一個一汽是不夠的,要建設第二汽車廠。”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上世紀60年代,二汽建設者們在進行廠址踏勘。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後來的十多年,二汽經過數次選址和“三上兩下”,終於定址鄂西北的偏遠小鎮十堰,並於1967年4月在爐子溝舉行了象徵性的開工典禮,但由於種種原因,工廠建設並沒有展開。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第二汽車製造廠開工典禮


1969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一機部、武漢軍區在十堰地區召開二汽建設現場會,全國106個單位參加會議。會議宣佈,經武漢軍區批准成立二汽建設總指揮部。會議之後,參加二汽建設的設計、施工隊伍陸續進入現場,武漢軍區三線建設領導小組隨後通知,二汽對外稱紅衛機械廠,二汽建設指揮部對外稱紅衛廠總指揮部。當年4月1日,二汽革委會決定,從當日起,二汽所屬單位對外稱紅衛廠,並啟用代號。


是年9月28日,帶著特殊軍工背景的二汽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由於備戰備荒,二汽總體佈局是大分散小集中,初期建設的24個專業廠佈置在23條山溝裡。據相關資料顯示,遵循當年三線建設時期對三線廠代號的統一規定,每個廠的代號都是四位數,前兩位都是“57”,諧音“武器”,出於方便,人們習慣只用後面的兩位數字代號來記憶或稱呼各個廠名。


1971年6月26日,經湖北省革委會批准,紅衛地區建設總指揮部改稱第二汽車製造廠建設總指揮部,紅衛機械廠改稱第二汽車製造廠,所屬各專業廠亦同時取消代號,改稱正式名稱。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創業者在蘆蓆棚內試裝汽車,進行汽車研發和生產


當時的十堰還是一個小鎮,人口不過一二百戶,人們這樣形容十堰這個偏僻的山區小鎮:十堰真奇怪,一條馬路直通外;說它是城市,種瓜又種菜;說它是農村,工廠山溝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的十幾萬建設大軍,揮灑血汗,開山闢地。由於當時沒有鐵路,建設物資運到鄧灣後,全靠工人手拉肩扛。幾十噸的重型設備,工人們在底下墊上圓木,然後幾十人喊著號子,像拉縴似的拉到工地。技術工人也常常在工地上搬磚挑沙扛木頭,就連領導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也不例外。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創業之初,人工製作汽車零部件。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所以哪裡有二汽的工廠,哪裡就成了“地標”,而這些方便稱呼的代號,又容易記憶,因此延續了數十年,見證著東風與十堰的成長。


進入新世紀,東風公司遷至武漢,在這片“新大陸”上,那些熟悉的代號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工廠,壯觀、宏偉地矗立在廣袤的平原上,眺望遠方……


東風六十年,在時代潮流中經歷過輝煌,遇到過坎坷。那些頭頂代號的工廠,也折射著東風的發展軌跡,在變革與創新中迎接著不同時代的考驗。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工人在蘆蓆棚內製造汽車。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老代號”與時俱進


在東風延鋒(十堰)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廠區內,有一座六角亭,這座用木質零件搭建的、原本目的是供員工休息的小亭子,見證了東風延鋒(十堰)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五十年的變遷和六次更名。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延鋒(十堰)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廠區六角亭


東風延鋒(十堰)的前身是5747廠,一座木材加工廠,伴隨著東風一起成長。“建設初期,公司生產以木材為原料的汽車底板、墊木、欄板條等木質零件,產品單一,我們吃的是木材飯。”東風延鋒(十堰)原副總經理杜朝陽說。


1986年,47廠建立了廠長責任制,工廠由單純生產性企業向經營管理型企業轉變,並開發了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其中玻璃鋼片材模壓成型技術在當時國內汽車非金屬零件生產領域居領先水平。


進入90年代,47廠先後更名為非金屬零件廠、東風汽車非金屬有限公司。在此期間,這座老專業廠的業務實現了由卡車向轎車的跨越,公司化體制也加速成型,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機器人超高壓水切割技術”還獲得了2000年東風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12月25日,公司第四次更名為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飾件系統公司,淘汰木製產品業務,集中發展汽車內外飾系統產品,實現公司資本運作的跨越。”東風延鋒(十堰)總經理陳龍湘說,隨後,又先後更名為東風偉世通(十堰)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東風延鋒(十堰)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期間,東風延鋒(十堰)的業務延伸到中高端乘用車市場,轎車門護板項目獲得了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經過6次更名,曾經的47廠,如今的東風延鋒(十堰)實現了乘商並舉,以系統化開發、模塊化供貨完成了華麗轉身,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5億元,實現了多次翻番,成為東風公司老專業廠發展的典範。


無獨有偶,2017年1月,東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在十堰正式成立。這座曾經的5722廠(設備製造廠),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5722廠)


時間倒回到1969年,二汽在以饒斌提出的“聚寶”建設的同時,立足自主發展,開始建設汽車模具廠、設備製造廠,自主生產模具、組合機床等研發必備的設備。


當時,全國只有一家企業可以生產組合機床,二汽向這家企業定的設備卻不能按時到位,而且質量很差,精度也達不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22廠擔起使命,從德國引進技術,於不斷摸索中找到了生產組合機床的方案,設計製造了第一臺推力杆雙面銑削組合機床、第一臺組合機自動線。


歷經五十年,22廠先後自主開發了第一臺TH630臥式加工中心、第一臺倒置電主軸數控立車、第一臺PM400II臥式加工中心等設備,設計研製了神龍公司TU5JP4缸體柔性生產線、東風商用車公司發動機廠4H發動機缸體混合柔性生產線、長安H系列發動機曲軸箱線等多條生產線。


面對新的發展時期,2017年,22廠公司化改制邁出堅實步伐,搖身變成了東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企業活力得到釋放,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東風設備在數控機床、焊裝設備、關鍵汽車零部件、設備保全服務、以及智能泊車設備等業務領域,取得令同行矚目的業績,主要產品和業務除東風集團外,還涵蓋了國內多家主要整車製造企業,併成功進入海外市場。


在挑戰與困難面前,這些曾經頭頂代號的東風公司老專業廠,拋掉了“帽子”,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創新求變、與時俱進的自主發展之路,讓“老代號”煥發出了新風貌。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五噸民用載重汽車出廠


“老代號”逐浪市場


為適應我國當時的生產力現實水平,二汽黨委書記、廠長饒斌在二汽建設時期提出,按汽車總成分工,由國內汽車廠家和設備廠家分別“包建”的建設方案,承包建設二汽各專業廠。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等成為時代主旋律。為了進一步增強競爭力,優化產業機構,合理有效配置資源,東風許多專業廠進行了合併重組,謀求新的市場優勢。


十堰市花果區新疆路46號,是原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發動機廠(5749廠)舊址。工廠門前粗壯的梧桐樹、老舊的街道以及街邊露天理髮店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2018年5月11日,東風商用車召開幹部大會,宣佈49廠與變速箱廠(5759廠)正式合併,兩座見證東風動力總成事業發展的老專業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動力總成工廠。


僅僅1個多月後,東風商用車原總裝配廠(5743廠)、車架廠(5741廠)正式合併成立車輛工廠,預計2020年4月底完成老廠向新廠的全部搬遷任務。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原車架廠(5741廠)


“第一條總裝配線”、“EQ153下線”、“東風天龍下線”、“完成10萬輛車架生產能力”等屬於43廠和41廠的光輝歷史,以後只能留存於影像和記憶之中。


同樣是去年,東風商用車旗下的原鑄造一廠(5748廠)、鑄造二廠(5750廠)、東風鍛造有限公司(5752廠)及其子公司神力公司,合併成立新的東風鍛造有限公司。


短短半年多,東風商用車旗下的7個“老代號”就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消失,是為了重生;改變,是為了突破。


動力總成工廠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採用國際先進的柔性生產製造工藝,設定了比肩國際一流工廠的高品質指標,將構建一個高效的動力總成製造體系,提高東風商用車動力總成核心競爭力;車輛工廠將以“打造商用車製造國際化標杆工廠”為目標,承擔東風商用車整車裝配及車架製造等業務,進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為東風商用車重塑行業領先優勢提供堅強的製造保障能力;新的東風鍛造有限公司將著力在市場開拓與新品開發、技術研發與創新、採購降成本、工廠運營水平提升、業務轉型與價值提升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當前,國內中重卡市場競爭呈現國內競爭國際化趨勢,正在從初期購買向後市場服務領域轉變。基於這一判斷,東風商用車提出了從製造型企業向商務型企業轉換的願景。三家新工廠、新公司的成立,順應時代發展、市場導向和客戶需求,將有力助推東風商用車打造可靠的產品、可靠的服務,重塑領先新優勢。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重卡新工廠


對於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而言,過去的一年,也是許多老代號消失的一年。11月17日原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42廠)、原東風汽車泵業有限公司(45廠)、原東風汽車傳動軸有限公司(54廠)、原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46廠)合併成立東風汽車底盤系統有限公司。


曾經的四座專業廠,給東風、也給車城十堰帶來了無數榮耀,而成立東風汽車底盤系統有限公司,標誌著東風零部件集團加快落實“6+1”核心業務系統化發展戰略和“小巨人”建設規劃,深入推進“老基地、老企業”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改革成果,也必將成為東風零部件集團堅定不移邁向新時代、銳意改革開啟新徵程,謀求大發展、實現新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5月29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裝備公司與十堰市簽訂協議,

至2020年底,通用鑄鍛廠(5720廠)、設備製造廠(5722廠)、刃量具廠(5723廠)、沖模廠(5725廠)將整體搬遷至東風(十堰)裝備工業園內。


又有四座“老代號”將離開人們的視野……然而,通過整體搬遷,裝備公司將實現業務優化和流程再造,推動製造技術、物流技術升級,全力打造智能製造中心、智能裝備製造基地(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模具及焊裝中心(轎車外覆蓋及白車身焊接)、輕量化中心、特種汽車總成中心等,以提高製造效率,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各項業務綜合實力。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個數字代號逐漸模糊,甚至會消失不見。但這些曾經刻上代號印記的工廠,卻以另一種身份,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代號背後折射出的精神品質和和創新求變的思維也在不斷傳承和發揚。面向未來,頭上的代號或許將永遠消逝,但與代號相關的奮進故事,必將在新時代散發出更加燦爛奪目的光芒。


二汽,那些永不消逝的代號!毛主席67年前提出“要建設二汽”

△俯瞰車城十堰。陶德斌 攝

曾有人為這個事業付出生命

長眠於廠區的山中

也有人將一生交給這事業

把所有經歷埋藏於歲月


總有一些時刻

在年長的講述者和年輕的傾聽者之間

傳遞著時間的秘密

在一代代人的傳遞中

那些紅磚房子還在

房前的松樹還在

關於代號的一切,也將永不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