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高文筆的唐家三少

2017年4月,網絡作家唐家三少以1.2億元版稅收入五度蟬聯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


他有一篇專訪文章,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就是他絕對不提高寫作水平,從而時刻佔據金字塔最底層。
這個觀點很衝擊認知,一般作家都會力求突破,讀者若是有建議,恨不得分分鐘提升自己滿足他們。
而唐家三少的原則是保證自己的水平不提升,這樣核心受眾就永遠是最多數的小白讀者。
“我最主要的讀者,一直都是8歲到22歲這群人,最關鍵是要抓住他們。”

因此,唐家三少不斷在重複自己的文章風格,看他的每篇小說,你會發現人設都差不多,結構差不多,反正什麼都差不多,看來看去就那個套路。
行文口語化,故事邏輯簡單直接,打了個小怪打大怪,然後情節反覆,但就算讓人感覺高潮迭起,總之想盡辦法讓你爽。

網文小白對此毫無抵抗力,就像閱片無數的老司機鄙夷島國AV,但未經世事的小白卻更容易被簡單粗暴吸引。
所以即便一波人因品位提升而離去,還有更大一波人會到來。
唐家三少憑藉其名氣和每日更新,牢牢佔據網文入口,從不缺讀者。
所以他年版稅幾個億,而 很多牛逼的專欄作家,吳曉波、秦朔等大概一本書最多也就是幾百萬的版稅而已。

這個就是知道自己是誰的重要性。
很多人會走著走著最終忘記了自己是誰,然後失敗了。
唐家三少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誰,所以總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因為他深刻的知道一旦提高,受眾基數就會變少,而且口味越來越刁。
關健的問題是受眾品位在不高不低的階段,其實在閱讀上付費習慣會降低,網絡小白只要爽了就會給個十塊二十塊,看上去很少,但架不住人多啊。
而逼格越高的群體其實給錢反而小氣,像豆瓣一幫自詡為逼格很高的小清新,真正花錢的時候就扯一堆,最後就是不花錢,還要搞得自己跟白蓮花一樣。
這樣的群體基數少,給錢少,如果你走到這個人群中,就完蛋了,收入立馬降低。
而如果進入逼格更高的階段,這幫人有錢,也給得起大錢,但是他們口味要求特別高,往往需要極為牛逼的專業功底,才能滿足這群人,當然一旦滿足也能搞到大錢。
顯然唐家三少難以走入這個領域。
所以他停留在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不斷此後小白,是最聰明和明智的做法,也是最賺錢的邏輯。

還有咪蒙,她是山東大學的文學碩士,曾經在第一財經週刊,南方都市報工作。
很早以前看過她的文章,當時就覺得,此人極其擅長挑起矛盾,製造對立,調動情緒,文字水平也是一把好手,同樣是吸引人的標題黨,咪蒙能夠把它處理得更好,這在公眾號作者中是少見的。
而她的碩士論文寫的是阮籍的窮途而哭,我看完後想,如果她繼續在文學路上發展,一流不好說,二流水平絕對是有的。
她的作品集聖人請卸妝,在惡搞歷史、解構名人、顛覆常識的同時也盡顯她的文筆。
但是咪蒙選擇了公眾號,選擇了更小白的群體,因為當文學家很可能無人問津,公眾號卻能讓她大火。事實也是如此。
咪蒙的文章很多人都討厭,她扭曲事實,不良蠱惑,但可以看出她對人心精準的把握。
批判咪蒙的人沒有看到這些文章背後透露出的實力(當然我旗幟鮮明地討厭那些文章和觀點)。

只有清晰知道自己是誰的人,才能賺到屬於他的錢。

我們發現很多人其實是理解不到這點的,總是希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這本身沒有錯,但要看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進入到更高的層次,那麼屬於你的群體也應該繼續向上。
但如果你一邊想提高自己,一邊還找原來的群體,最後結果就是固有的優勢給丟了,新的優勢又建立不起來,最後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