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縣界“斷頭路”溫暖山鄉百姓心


打通區劃“小隔斷”,建設區域“大交通”。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市交通運輸局將為民服務解難題付諸實踐,著力解決百姓最急最盼最憂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快速打通縣域邊界“斷頭路”,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兩個村明明近在咫尺,但老百姓想要互相走動卻得翻越“萬水千山”。原因何在?只因分屬不同行政區劃。

“君住高山頂,我住山腳下,炊煙飯香均可聞,見面猶愁煞。”這樣的境況,在我市許多縣域邊界的農村並不鮮見。

一條“腸梗阻”道路,阻斷的不僅僅是交通的互通,更是在物流、人才流、信息流上造成極大的割裂。

打通“斷頭路”,讓“筋脈”順暢起來,縣域經濟發展的“氣血”才能壯起來,隔“路”興嘆的群眾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市交通運輸局將打通縣際交界處農村之間的“斷頭路”作為為民服務解難題的重要抓手,著力解決百姓最急最盼最憂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立說立行、苦幹實幹,用時僅僅1個多月,將壺關縣樹掌鎮南郊村至陵川縣浙水鄉東岸上村互通村道、上黨區西池鄉河頭至壺關縣黃山鄉南陽護等8條道路順利貫通,帶給當地百姓的是“想都不敢想象”的幸福和滿足。

王老漢今天要出山

“等著啊老王,一會兒山頂見。咱一起去看看一號公路。”

12月4日一大早,壺關縣樹掌鎮南郊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德就站在院子對著手機吼了起來,絲毫不在乎老伴兒在身後的奚落,“快70歲的人了,活蹦亂跳的,也不嫌臊。”

高興啊!咱王老漢今天要出山。

王文德嘴裡的老王,名叫王春仁,是鄰村陵川縣浙水鄉東岸上村樓上自然莊的老夥計。倆老王昨天下午剛見過面,約好了今天一起去看看太行一號線旅遊公路。

“兩個村緊挨著,一個山上、一個山下。無論是商貿往來,還是成婚嫁娶,關係密切得很。就這,多少年了,倆村之間沒條路,出嫁的閨女回趟孃家,得繞20多公里到平城,才能折回來。”王文德說,“這路一修通,只有3公里,走著路倆村打個來回不過半個小時的事兒。”

南郊村和東岸上村的樓上自然莊是近得不能再近的鄰居,兩個村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然而,由於行政區劃分屬我市壺關縣和晉城市陵川縣,兩個村雖然近在“咫尺”,但因為沒有路卻“遠隔天涯”。兩個村之間能互通道路,這是老百姓夢寐以求的事,“想都不敢想的事”。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市交通運輸局與結對幫扶南郊村的市公安局共同尋找辦法、破解難題,使困擾當地群眾多年的難題得以快速解決。

“交通局的人來村裡實地勘察了一天,緊接著就動工,不到一個月就修通了。3.1公里,4.5米寬,瀝青路面,方便得很。”王文德行走在寬敞整潔的道路上,望著起伏的群山依舊不敢相信夢想成了現實。“往前走3公里,就是太行一號旅遊線,咱倆老王今天一起出山看看。”早已站在兩縣交界處的王春仁大聲地和老夥計打招呼,神采奕奕的他完全不像一個72歲的老人。

溫情的畫面定格百姓的幸福和滿足,也定格交通人履職為民的擔當。

除了眼前的這條路,壺關縣晉莊鎮料陽—平順縣龍溪鎮井泉、上黨區西池鄉東池—壺關鄉黃山鄉下好牢、上黨區西池鄉河頭—壺關縣黃山鄉南陽護、上黨區賈掌鎮會里—潞州區石橋、屯留區余吾鎮交川—襄垣縣上馬鄉關上、平順縣龍溪鎮白家莊—壺關縣晉莊鎮北莊、武鄉縣賈豁鄉柳亭郊—榆社縣蘭峪鄉郭郊這7條道路也如期全面貫通。

“群眾的呼聲就是咱們工作的方向。打破區劃‘小隔斷’,建設區域‘大交通’,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下一步要將此作為為民服務解難題的重點工作來推進。”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連樹斌說。

幸福的事兒咱做主

“事關咱自己的幸福,咋能不積極?事關咱自己的幸福,咱要做主。”

提起當義務監督員的事兒,上黨區西池鄉河頭村的老黨員郭印則雖然講起話來梗著脖子有點解釋的味兒,但更多的是發自肺腑的感謝。

郭印則住在上黨區西池鄉河頭村的最東邊,從他家再往東走,跨過一個橋洞,就是壺關縣黃山鄉南陽護村。

“就這2公里,困了一輩子。”提起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路況,用郭印則的話說,“苦不堪言”。

問題被市交通運輸局調研發現後,經市縣兩級交通部門聯動,地處縣界的這條“斷頭路”得以迅速開工建設。

聽說這條“斷頭路”要建設,村裡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有的人當起了義務監工,有的人主動清理路邊垃圾為工程建設創造條件。“道路拓寬肯定要佔一點地,不管涉及到誰家,都是主動配合,毫無怨言。”河頭村黨支部書記張曉慧說,河頭、南陽護都是有一兩千口人的大村,平時交集本就多,卻因這條“斷頭路”鬧心了多年,“修路是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老百姓打心底高興,全力支持。”

一條道路系民生,直達百姓心裡面。從開工建設到具備通車條件,只用了短短20天時間,看著這條寬5米、長2公里的道路順利貫通,當地百姓擊掌慶賀。

“修路時咱來監工,現在修好了,咱更有義務維護好。沒事就到路上轉轉,心情老美了!”郭印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修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自然會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看到百姓的笑臉、聽到群眾的讚譽、得到大家的支持,近一個月來的經歷前所未有、終生難忘。”連續奔波在路上,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科科長趙鋼金滿臉疲憊,卻心滿意足。

來年的目標是“翻一番”

“就我們這小村,雞有五六千、蘋果80畝、梅杏家家有,打工收入20多萬元。明年的目標是翻一番,達到這個目標不算難。”12月3日,武鄉縣賈豁鄉石泉村黨支部書記程燕萍當著群眾的面勾畫著村裡明年的發展藍圖。

能讓他如此有底氣,是因為通往鄰村晉中市榆社縣蘭峪鄉郭郊村的道路正式通車了。

這兩個相距只有2公里的村,經濟往來頻繁,卻由於道路不通,長期以來石泉村村民備受煎熬。

郭郊村人口多,基礎設施好,農村信用社、衛生院、糧站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通往太原的班線客車十分方便;石泉村土地肥沃、特產豐富,但是交通閉塞,好貨賣不上好價錢。修路,這是村民們長期的企盼,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這邊有通村的道路,那邊也有,眼睜睜看著中間這兩公里,就是怎麼也接不起來。晴天賣東西還能開著農用三輪湊乎,到了雨天那就只能認倒黴。尤其是到了水果成熟的季節,賣不出去只能爛掉。”村裡的農民經紀人張樹紅,對這條路重要性的認識尤為深刻。

為了打通這條道路,市縣交通部門克服重重困難,抓住上凍前最後的施工時間決戰深山之間,僅用了20多天時間,使全線貫通、達到了通行條件。

“我們村裡每家至少養著五六十隻土雞,只要拿到郭郊賣,一斤十元從不搞價,還供不應求。蘋果、梅杏、小米,這些特產都有人來村裡收購,還比一般地方價格高,就是因為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前路不通,還會和村民講價,這路一通,價格立馬飆升。前兩天有一戶人家剛賣了玉米,一斤比以往高出5分錢。”程燕萍樂呵呵地說。

道路通則民心順,“經脈”通則“氣血”旺。打破區劃藩籬、助力經濟發展、擔當服務為民,隨著一條條“斷頭路”的迅速貫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新圖景也將由此無限延展。( 記者:馮波 劉婷婷)


打通縣界“斷頭路”溫暖山鄉百姓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