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華畢業的指導員

礪劍春秋 | 當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華畢業的指導員

講述礪劍故事,弘揚礪劍精神。小“火”伴們,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當北大遇上清華》。

砺剑春秋 | 当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华毕业的指导员

2017年,南開大學8名入伍大學生給習主席寫信表達青年一代從軍報國的熱血情懷,習主席親切回信,肯定了他們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鼓勵他們將熱血揮灑於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在軍營這個大熔爐中淬鍊成鋼,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習主席的回信將青年一代大學生獻身國防的從軍熱推向了新的高潮。

當時,在北京中關村的未名湖邊,還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上大一的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報名參加了火箭軍。我想,都說軍營是所大學校,我既然已經進了北大,何不再讀一所大學,再體驗一番不同的人生。

記得新訓下連前夕,面對前來了解崗位意願的領導,我堅定地說:“什麼崗位最苦我就去那個崗位。”終於,我如願來到了主戰分隊,向著我的“導彈夢”發起了衝擊。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剛到部隊不久,我就撞上了“新秀牆”。

在嘗過新鮮勁之後,日復一日的部隊生活讓我感受到了種種不適應。儘管幾次專業考核中也都名列前茅,可是面對單位裝備未列裝的現實,我感到既困惑又迷茫。心裡想,都喊著一切向實戰靠攏,可是天天在這背記理論、模擬操作,連個裝備都摸不到,每天只能對著一堆模擬器材練操作,這離實戰也太遠了吧。

漸漸地,自己幹事創業的激情被消磨了,墮入了一種“混日子”的狀態。

單位專業訓練抓得緊,看到幾次專業考核中我不溫不火的成績,指導員孫建新似乎有些恨鐵不成鋼,身旁戰友們的眼神也彷彿在告訴我,“看看,北大的也不過如此嘛!”我卻毫不在乎,儼然一位“佛系青年”。

砺剑春秋 | 当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华毕业的指导员

在滿腹的疑惑與牢騷中,清明假期到了。雖然不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至少能來一局說開就開的遊戲吧。

那天,正在“王者峽谷”和“刺激戰場”中激戰正酣時,忽然一聲尖銳的哨音讓大家瞬間安靜了下來,隨之而來的“全副武裝緊急集合”又讓這短暫的寧靜被大家打背囊的刷刷聲和扎腰帶的咔咔聲所替代。

大家的節日戰備意識和戰備狀態還不錯,在全旅第一個集結完畢,人員的裝具攜帶也很正規齊全,旅首長在集合完後還特意表揚了我們連隊。

雖然耽誤了休息,但是大家心裡還是美滋滋的,帶回時候的口號和歌聲都十分響亮。

回到營門口後,本想著指導員也會表揚我們幾句,可在值班員整隊完畢之後,指導員直接下達了卸裝具的命令。

我正疑惑指導員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只見他拿起了自己的水壺,打開壺蓋後說:“剛才拉動,天氣熱,大家都很辛苦,現在我們就用自己手中的這壺水慶慶功,大家都得幹啊!”說完就拿起自己的水壺咕咚咕咚地喝了起來。

這下我和戰友們傻了眼,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這壺水可是至少放了三個月。

命令已經下達,指導員以身作則在前,我也只得拿起水壺,強忍著對異味的噁心喝了起來,沒喝幾口就嘔吐了出來。

一向健談的指導員這次沒有多說什麼,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我羞愧極了。

帶回之後,我立即給自己的水壺換上一壺新水。

晚上新聞點評時,我舉手發言:“我在抱怨我們離實戰很遠,感嘆屏幕上的點火騰飛和槍林彈雨才是真正的戰場,但是這一次指導員的這一壺水讓我認識到,排除那些所謂的客觀因素,我自己離實戰就至少就有一壺水的距離。”站在後排的指導員肯定地對我點了點頭。

砺剑春秋 | 当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华毕业的指导员

專業普考前的一天凌晨五點,我突然被窗外的一聲汽笛聲驚醒,翻來覆去睡不著後索性起床看看,我發現樓道里會議室的門虛掩著,燈還亮著。

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只見指導員正披著大衣,對著鋪滿了會議桌的專業圖紙比比劃劃,嘴裡還唸唸有詞,這樣一幅畫面讓我呆在了會議室門口。

許久之後,我緩過神來準備悄悄返回宿舍時,腳卻碰到了桌腿,發出了“嘣”的一聲。

“小周。”指導員把我叫住了,“睡不著嗎?”

“指導員,您還在學習呢!”我倉促地回應著。

“沒辦法,裝備更新換代很快,如果不努力,就會被淘汰。”他這一句話說得我面紅耳赤,一個聲音在叩問我:你入伍時的初心是什麼?是啊,我入伍的初心不就是來當一個兵嗎?一個義務兵不就是應該盡好一個兵的義務嗎?

見我不說話,指導員打開了話匣子:“說起來,我們也差不多算半個校友。畢竟我們的學校也就隔了一條中關村大街嘛。”

指導員是清華的!我愣住了。

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出身北大,比周圍的戰友高出一大截,不自覺地帶著一些格格不入的優越感。

指導員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笑了笑說:“我是清華2013屆的,畢業之後主動來的這裡。過去我也想自己清華畢業,自帶光環。等真到了基層才知道,哪裡有什麼光環,自己的拼搏和奮鬥才是真正的光環。清華北大隻能代表我們的高中表現優秀,但在軍營的表現是否優秀,還得自己去一步一步努力。”

指導員一番話讓我如夢初醒,從那以後,加班隊伍裡多了一個我,一個月後的專業普考成績下來,我的名字終於出現在全旅排名的優秀名單上。

砺剑春秋 | 当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华毕业的指导员

前不久旅裡組織優秀“四會”政治教員比武,指導員詢問連裡是否有人想參加,我內心蠢蠢欲動,可是從老班長那兒聽說政治教員比武是軍官的舞臺,普通戰士就不要摻和了,何況我才是一個小列兵呢。

我雖心有不甘,但還是沒能鼓足勇氣報名。當指導員的目光掃到我這裡時,我趕緊低下了頭。

熄燈後,指導員主動找到了我。看著低頭沉默不語的我,指導員先打開了話匣子,“小周啊,我2013年畢業後,懷著一腔熱忱拒絕了留在北京科研院所的工作機會,主動地要求到基層主戰單位。我剛下到基層的時候,也是畏首畏尾,生怕砸了清華的金字招牌。可是這幾年基層的歷練讓我明白了,成敗得失並不那麼重要,汗水要比光環更加奪目!”

聽完指導員的一席話,我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指導員,我明白了!我要報名參加。”

在之後的比賽中,我這個“一道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逐漸獲得了首長和戰友們的認可。最後,我和指導員一起被評為基地優秀政治教員。

光環只能代表過去,未來的輝煌需要奮鬥的汗水來書寫。在強軍事業的征途上,青年一代建功軍營大有可為,無問北大清華,只需奮楫前行。

砺剑春秋 | 当北大入伍的列兵遇上清华毕业的指导员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781 期

監製:

毛勳正

主編:吳 浩

播音:劉 衍

郵箱:zghjjt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