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地北頭鎮:磨盤柿上顯初心

遵化地北頭鎮的魯家峪是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的起源地,在抗日戰爭時期做出了重大犧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地北頭鎮黨委始終把解決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好實事作為工作目標,在小小的磨盤柿上做足為民服務的大文章。

地北頭鎮是磨盤柿之鄉,這裡的磨盤柿個大、色好、味甜,全鎮種植面積達1.1萬畝,每年產量可達2500多萬公斤。今年,本是收穫季節,但銷路不暢、價格低迷像是一塊大山壓在了農戶身上。許多農戶反應:“受冰雹和市場影響,今年的柿子好的才賣5毛一斤,稍微次一點的才2毛,連採摘的成本都合不上,還不如爛在樹上。”面對群眾的困擾,地北頭鎮黨委不等不靠,積極作為,真正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一是“班子”。要解決群眾困難,黨員幹部必須衝在第一線,也必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鎮黨委成立了磨盤柿助銷工作專班,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帶領全鎮黨員幹部開啟了“磨盤柿助銷”攻堅戰。黨委書記朱利說:“我們踐行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在群眾有困難時敢拼敢幹。”黨政班子成員紛紛針對柿子銷售難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與群眾面對面談心,既發現了問題,又給群眾吃上了定心丸。

二是“創牌子”。

一年一度的遵化“果王”大賽開賽在即,要想解決銷售難,必須打出名頭,擦亮品牌。工作人員帶著萬里挑一的磨盤柿精心布展,竭力宣傳。“小柿子”不辱使命,終於摘得“果王”桂冠,被客商以3500元的價格競拍,打出了名頭,賽出了風采。

三是“搭臺子”。農戶銷售,還需政府“搭臺”。地北頭鎮通過多方聯繫,真誠邀請客商到老區做客,亮出果王頭銜博“眼球”,亮出柿子品質博價格,亮出老區底蘊博誠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家客商被地北頭鎮黨委、政府的真誠吸引和感動,以高於市場價格一舉簽訂250多萬公斤的訂單,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

四是“唱好戲”。吸引更多客商,提高銷售價格,還需唱好“宣傳”這臺戲。地北頭鎮聯繫了本地知名攝影愛好者和電視媒體,對磨盤柿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和報道。精心選片寫稿,積極向中央和省市媒體投稿,鎮長繆立鵬說:“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試一試。”沒想到,“小柿子”竟然火了,先後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重要媒體上刊登,副鎮長高明智的“家鄉好貨我來代言”宣傳片也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

五是“引路子”。提高柿子銷售價格,技術是關鍵。地北頭鎮將目光轉移到磨盤柿加工上。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將磨盤柿晾曬成柿餅,價格可以翻好幾番。黨支部牽頭成立的合作社起了大作用,由專業合作社牽頭,引導農戶學習柿餅晾曬技術,提供場地進行集中晾曬,統一包裝外售,既保證了質量,又提高了效率,曬好的柿餅每公斤市場價可達20元。

如今,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1萬多畝黃澄澄的磨盤柿已全部下樹,每天都有收購磨盤柿和柿餅的車輛往來於黝黑的板油路上。地北頭鎮黨委在磨盤柿上踐行的初心,不僅保障了農民收入,更讓群眾感受到了靠山的力量。

(閆國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