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今年以來,應城市政協不斷創新工作模式,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2019年4月底,應城市政協被湖北省政協確定為“協商在一線”的18個試點縣(市、區)之一。7個月以來,應城市政協將“協商式監督”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一線思維、凝聚一線共識、施展一線作為,不斷釋放一線協商的政協力量,著力打造一線協商的應城品牌。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今年,應城市投資6億元實施王橋路穿鐵延伸工程,其中涉及17萬平方米房屋徵遷任務。為此,應城市政協聯合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實施“作風紀律建設”專項監督活動,委員們與處、村(社區)、群眾進行現場協商,使“軟監督”變成了“硬約束“,讓徵遷任務順利完成。同時,應城市政協重點圍繞“營商環境、項目建設”等六大主題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共形成民主監督報告6篇,及時彙編成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為使民意表達更加便捷、一線協商更加高效,應城市政協充分藉助“應城通”新媒體擁有15萬粉絲和大眾手機移動端優勢,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同步協商模式。線上收集群眾訴求,專人解答可以即時解決的問題;線下召開“群眾有訴求、委員在行動”主題會議,組織相關部門與信息平臺的互通見面會,解決線上無法解決的難題。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為提升重點提案辦理的影響力、公信力,應城市政協採取“一彙報一評議”的形式,對涉及營商環境、扶貧資金、“腸梗”路等六件提案實施“彙報+評議”重點提案督辦模式,讓評議過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回顧不迴避、中肯不中傷、偏重不偏頗、激烈不激化。對於暢通“腸梗”路提案的實辦快辦督促辦,打通了城區三條十多年的斷頭路;針對營商環境問題提案的真辦嚴辦持續辦,辦出了應城市營商環境新氣象。相關提案故事在《人民政協報》、湖北日報客戶端、湖北政協網等媒體發表。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通過界別召集人推薦、界別委員投票、主席會議研究等程序,從18個界別中挑選63名委員,分別向21個重要職能部門派聘,共同對部門依法行政、發揮職能作用、服務地方發展等實施長程監督。相關部門及時召開民主監督員派聘工作會,邀請監督員到基層單位、鄉鎮村組視察工作現場,充分徵求意見建議。各民主監督員主動在界別中收集關於監督部門職能履行、窗口服務、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共開展調研、視察、協商活動50餘次,有力促進了部門工作的改進。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創新工作模式 釋放一線協商力量

應城市政協堅持主席會議成員分片駐點、辦公室和各專委會參與聯繫、鄉鎮政協聯絡處具體牽頭,組織全體政協委員在17個社區(農村)、園區開展“三進”活動,著力關注民生、反映民意、為民辦事。注重帶著社情訪、奔著民意督,在經常性活動中通過協商助推問題化解,實現反映民意與常態監督、委員履職與服務中心的有機結合。今年以來,委員們共走訪群眾693人次,協助化解矛盾176起,辦理便民實事59件,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今後,市政協將繼續堅持協商於民、協商為民,通過一線協商凝聚起更強大的社會正能量,在新的征程上譜寫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