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打富硒牌,走品牌路”建設特色農業鄉鎮

專訪磨刀石鎮黨委書記任智鋒

堅持“打富硒牌,走品牌路”建設特色農業鄉鎮


從牡丹江市區一路驅車不到20公里,就進入了陽明區磨刀石鎮的地界。磨刀石鎮,傳說,境內南山的石頭可以磨刀,故而得名。7月的磨刀石鎮生機勃勃,記者在磨刀石鎮政府辦公室見到了正在忙碌的任智鋒。儘管剛剛擔任磨刀石鎮黨委書記還不到兩年,但此前任智鋒在陽明區鐵嶺鎮鎮長的崗位上任職,因此對鄉鎮基層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對轄區內各村及林場的情況瞭如指掌。


打好富硒牌 讓村民鼓起腰包


“磨刀石鎮的地理位置良好,交通四通八達,這為我們鎮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任智鋒說,2019年的磨刀石鎮,會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貫徹落實區委“654321”整體工作思路,以黨建為統領,推動脫貧攻堅、壯大村集體經濟、飲水安全工程、產業結構調整、秸稈離田禁燒、改革創新、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突破,以重點工作突破帶動全鎮整體工作的提升。


“‘磨刀石雜糧’成名已久,走在牡丹江各大早晚市都能看到標有“磨刀石”小米、煎餅的攤位,形成規模的還有磨刀石雜糧專賣店。”來到磨刀石鎮的有機雜糧種植示範基地,任智鋒手捧一把小米向記者介紹,當地產的小米色澤金黃,聞起來有清香味,嚐起來微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保健功效。“‘磨刀石’三個字已經在牡丹江地區的消費者中形成一個品牌,都認。”任智鋒說,只要是磨刀石生產的雜糧,購買的顧客就多。“現在人們都喜歡養生,我們磨刀石的雜糧都富含硒,對人體健康有好處。”任智鋒說,硒元素具有調節、保持和強化機體免疫力,解除體內毒素、消除自由基傷害、修復組織細胞、改善血液循環通道、推遲衰老、預防多種疾病等作用。2019年,鎮裡共計種植280畝,其中雜糧200畝,果樹80畝。


為了讓磨刀石雜糧更具有優勢,鎮裡與黑地泉農業科技公司合作,以蘇州硒谷科技公司、蘇柯漢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撐,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建設雜糧、葦子溝寒地果、2品類2個富硒產業基地,生產富硒有機農產品。


目前,鎮里正在根據富硒雜糧市場情況洽談合作商家,並且在京東自營平臺,黑龍江東糧集團、關東良品體驗連鎖,深圳雲海雲集品商城均已上線銷售。待秋收之後,硒谷科技公司將對鎮裡的富硒農產品進行樣品檢測,如硒元素的含量符合人體所需值,明年鎮政府將會全力大面積推廣富硒農業,通過富硒會增強人民體質,隨之農產品的附加值將大大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一舉雙得。另外,磨刀石鎮政府還將謀劃功能農業示範區,建設300畝的雜糧示範基地,種植富硒小米、紅小豆等6個品種的農產品,提升示範作用,帶動鎮域內功能農業快速發展。在全鎮落實鮮食玉米500畝,富硒雜糧500畝,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堅持“打富硒牌,走品牌路”建設特色農業鄉鎮


創辦蔬菜合作社 帶動農民致富


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小鎮,磨刀石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於過去種植規模小、缺乏專業技術和資金,始終沒有賺到錢。近年來,磨刀石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發展蔬菜種植。2014年鎮裡通過以“合作社帶動農民”的經營模式,成立了牡丹江豐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南瓜和油豆角。目前,該合作社已有成員1100餘戶,擁有資產總額350萬元。


“現在我們主要種植的是南瓜和油豆角,這些蔬菜經過技術改良,在市面上銷量很好,每畝地都能增收。”任智鋒一邊採摘著油豆角一邊介紹道。記者一行來到牡丹江豐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大片農田映入眼簾,南瓜、油豆角等蔬菜農作物長勢喜人。


“為了消除農戶的顧慮,我們承諾保底價格,增加農戶的積極性。”任智鋒說,合作社以訂單種植模式為主,承諾保底價格,讓種植的農戶沒有後顧之憂。截止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7000餘畝,其中南瓜5000畝,油豆角2000畝。並輻射帶動周邊各村蔬菜種植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南瓜的種植成本每畝400元,油豆角種植成本每畝800元,比照種植大田作物,南瓜每畝能增收500-600元,油豆角每畝增收3500-5000元。另外,為了讓農戶適應市場變化,合作社還聘請種植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植保人員全程在田間跟蹤指導,並不斷改進新技術、實驗新品種,提高社員科學種植水平和適應市場變化能力。目前,合作社種植的南瓜和油豆角已直接與北京、長春、瀋陽、大連及哈爾濱等市場經銷商合作,並與山東省大型蔬菜加工廠簽訂收購合同,確保農產品銷售有保障。


加大招商力度 讓鎮裡發展進入快車道


磨刀石鎮東鄰穆稜市,距301國道1公里,南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牡丹峰接壤,濱綏鐵路橫貫東西,地理位置良好,交通十分方便。全鎮總行政區面積483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人,耕地面積6萬畝。


“我們要結合磨刀石鎮的實際情況,加大招商力度。”任智鋒說,今年鎮裡將認真落實區裡的“備戰之冬”活動,將引進投資4000萬元的磨刀石富強村眾贏木業項目、投資3500萬元的磨刀石鎮鐾升金石材項目作為重點項目建設。同時,鎮裡還圍繞雜糧、寒地果和現有冷庫、合作社的實際情況,在謀劃雜糧和寒地果深加工等方面做文章,根據果、菜、糧等走向,向上追溯上游加工企業,對接洽談,進行招商引資。另外,鎮裡還計劃與開發區協調發展,圍繞開發區“辰能電廠”落地,謀劃磨刀石集中供熱項目,結合開發區現有產業基礎進行招商引資,建設新項目。


“我們磨刀石鎮的生態環境良好,可以在旅遊上做文章。”任智鋒說,鎮裡的班子成員圍繞城郊自然生態,謀劃一日遊、生態遊、農家樂的可行性進行了積極探討,如果招商引資加大,在生態旅遊上,磨刀石鎮也是具備優勢的。為了營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磨刀石鎮計劃推進農業“三減”,打擊破壞河道、山體行為,重點研究磨刀石垃圾中轉站建立問題和鎮內鋪設汙水管道至大甸子汙水處理廠,同時加大秸稈禁燒工作力度。鎮村認真制定秸稈離還田計劃,通過每個村建秸稈集中堆放點、建1個秸稈收儲運合作社、充分發揮社會化組織收購等方式將秸稈禁燒工作落到實處。


未來的磨刀石鎮,將繼續加大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綜合利用好產業、金融、光伏、黨建、社會力量等扶貧方式,嚴格執行退出標準,嚴把退出程序和標準關,對全鎮113戶244人貧困人口持續完善幫扶措施。穩固好2018年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脫貧的74戶、146人返貧。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的標準,確保全鎮按要求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爭取並實施完成團山子通村路建設。對紅林村、團山子村沿線加大環境整治力度,使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讓鎮裡的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讓百姓依靠這片土地,過上好日子。


孔鳳蘭 晨報融媒體記者 顏鵬 李勇 首席記者 史玉旭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