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的不光是编制,更影响养老金

编制是我们选择就业中最看重的身份标志。有编制与没有编制在体制内那是有天壤之别的差异。编制身份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可以名正言顺的发放各项福利,编制更意味着社会地位。所以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最关心的一个方向就是有编制的人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的不光是编制,更影响养老金

根据不同的事业单位性质,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可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成为公务员身份;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那么就会改革成为企业员工,当然具有公益一类性质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身份不变,而公益二类性质的高校与县级以上医院的老师与医生,都要打破铁饭碗实施聘用制。

编制的变化可以说是事业单位改革中所有人员最关心的事项之一,但是除了编制改革,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改革也是非常关系到每一个人切实利益!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事业单位庞大的养老金从哪里来。

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的不光是编制,更影响养老金

很多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现在国家的社保基金账号的资金根本就不足以支付未来庞大的老年群体,这也是社会上在提议延迟退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在把事业单位的养老问题与庞大的其他养老群体合并,那国家的负担可想而知。问题的关键还是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中关于养老金的配套方案根本就没有出台。

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的不光是编制,更影响养老金

比如目前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养老金都是国家承担。如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工资是6000元。他的工资单上是没有养老保险这一项。但是如果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那么这位副教授就需要缴纳至少400元的养老金。这比钱对于该名副教授来说支出还是很大的。

对于单位来说也是非常棘手。比如这名副教授所在的学校张新,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而按照改革方案,行政类和公益一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老师,还有一部分参公单位,国家财政全额托底。而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么大的一笔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有乱收费这一条路"。

事业单位改革中打破的不光是编制,更影响养老金

所以对于广大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来说养老保险改革是除了编制改革后影响最深远的另一项改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