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跌倒,又不斷爬起來的過程。強者和弱者的區別就在於,被不幸擊中一蹶不振的是弱者,頑強爬起繼續朝更高目標前行的就是強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在成長中經歷風雨的洗滌,困難的磨礪,甚至疾病的困擾。但是,當不幸光顧時,有的人退縮了,有的人卻把它當成奮發向上的資本,因而變得更加強大。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女孩,她的人生經歷讓我們倍感同情,她取得的成績又讓我們倍感欽佩,她所說的話讓我們動容。

她的名字叫史怡傑,出生在山西大同的一個普通家庭,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樂觀可愛的她,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開心快樂地成長。

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史怡傑8歲那年,她的人生出現了變數。活潑開朗的她有如掉進了無底深淵,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的生活完全被打亂,快樂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痛苦和無助。對於一個年僅8歲的女孩,老天賜予她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

起初,父母和她都沒有意識到這場病意味著什麼,可是當史怡傑的母親聽了醫生的描述後,才知道這場病的嚴重性。

史怡傑回憶說,一年級的學習剛剛結束,暑假來臨,她本以為利用假期可以和父母去遊玩,但為了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她放假也沒有忘記學習。

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有一天,她正趴在床上寫作業,突然覺得雙腿發麻,並且伴隨著疼痛,於是她就下地跺了一下腳,沒想到自己的下半身突然失去了知覺,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母親看見後馬上把她扶起,抱到床上,並且急切地問她,怎麼了。當時,史怡傑就把自己的情況和媽媽說了一遍,媽媽聽完後,馬上就帶她去醫院。

到醫院後,經過一系列檢查,等結果出來拿給醫生看的時候,醫生搖了搖頭,並對史怡傑的媽媽說:“你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得的是急性脊髓炎,胸部以下高位截癱,終身不能站起來。”

史怡傑的媽媽聽完醫生的話,整個人癱軟在地上,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求醫生一定要想一想辦法,只要能把孩子治好,花多少錢都行。醫生直言,他也無能為力。醫生的話讓史怡傑媽媽瀕於絕望,但她不甘心女兒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癱瘓在床。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認為只要有一線希望也不能放棄,他們有責任盡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孩子。

史怡傑知道自己的病情後,年紀雖小的她也崩潰地哭了。她不想成為癱瘓在床的孩子,她想站起來,還和同齡的孩子一樣嬉戲玩耍,開心快樂地成長,每天揹著書包去上學。

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媽媽看著孩子,心裡是五味雜陳,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但是他們夫妻倆和孩子說,一定會努力把她的病治好。從此,他們一家三口就走上了求醫問藥的道路,夫妻二人帶著孩子走遍全國各地大大小小醫院進行尋醫治療,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而此時,史怡傑因為自己高位截癱不能自理,媽媽就進行貼身照顧,即使這樣,她也無法排解內心的痛苦。因此她經常情緒激動,心情煩躁,開始變得不可理喻,打媽媽摔東西時有發生,但媽媽都默默忍受,還要安撫孩子。

史怡傑12歲那年,媽媽擔心她想不開,做出傻事,於是就想讓她過正常的生活,重新回到學校讀書,可她說什麼也不去,她害怕同學們向她投來異樣的目光,她怕大家嘲笑。但媽媽沒有依著她,毅然決然地推著她到學校上課,而母親就在學校守候,當她的雙腿,照顧她的一切。史怡傑為此作鬧,但媽媽都沒有妥協,一直堅持送她上學,後來,她就開始慢慢適應。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因為史怡傑這幾年一直在看病,沒有讀書,等她12歲復學,直接跳到6年級,聽課有困難。因為她不是“神童”,跳級對於她來說,學習成績可想而知,結果,第一次考試,英語只得了12分,這12分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內心。她回憶說:“我的身體不如別人站不起來,我的學習也不如別人,我一無是處,無地自容。”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她開始思考人生,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拜讀了桑蘭的故事,給了她很大的力量。她說:

“我身體不好站不起來,但我可以通過知識來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從那以後,她開始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她在學習上的付出,成績也在不斷提高。升入初中後,她的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5名,知識改變了她的命運,她開始笑對人生,走出疾病的陰霾,努力用知識武裝自己,強大自己。

三年的初中生活,讓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考上高中後,她不敢停歇,克服種種困難,依然努力學習。高中三年,她吃的苦別人想像不到,她所承受的壓力別人更體會不到,她的求學路很難,但她在父母的陪伴鼓勵下一直堅持著。

高考錄取時,她雖然沒有向學霸一樣考上清華北大,但她卻以高出錄取線10分的成績被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錄取,所學專業是經濟管理系的會計專業。

大學報到時,她就暗暗下決心,自己身體雖然不好,但大學也不能白讀,正常人能做到的,她不僅要做到,甚至還要比他們做得更好。

史怡傑的父母為了便於照顧她,就舉家搬遷到保定,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學校針對她的情況也給予了特殊關照。上大學後的她,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努力,並且在父母的幫助下每天進行兩個小時的康復訓練。大二時,她看到父母幫助她康復訓練太辛苦,就專門設計了一套幫助站立的機械設備,經過自己實踐改良,研製出了“截癱患者站立輔助鍛鍊裝備”,而且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她8歲高位截癱,12歲回校上課,23歲收到世界5所名校錄取通知書

就在她讀大三時,周圍的人鼓勵她出國留學,開始時她還猶豫,後來她堅定地認為,自己應該身殘志堅,所以開始進行積極準備。23歲時,她向國外7所大學提交了碩士研究生入學申請,結果有世界5所名校向她發來了錄取通知書,分別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麥考瑞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利茲大學。

她經過與父母商量,最後選擇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她在出國留學時說,等她畢業回國後,要開一所殘疾人培訓學校,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由史怡傑我們又想起了張海迪,她們都有著相同的遭遇,但都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們頑強不屈與不幸較量,用自己堅韌的品質書寫著一樣精彩的人生。學習讓她們直面挫折和困難,知識讓她們改寫命運。

所以,不幸完全可以成為我們人生最好的大學。唯有挺起胸膛,努力學習才能增強信心,改寫自己的人生軌跡。張海迪、史怡傑都在努力,作為正常人又有什麼理由虛度光陰,浪費時間和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