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裡的“當家人”---記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第一書記米淵

本報訊(記者 符備戰 通訊員 王飛)米淵是禮泉縣發改局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委派,赴石潭鎮鐵羅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工作以來,他始終不忘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時刻牢記脫貧攻堅的職責任務,滿懷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責任意識,心繫鐵羅村,情繫貧困戶。在包鎮領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永忠的關心支持和全力協調下,他積極聯繫縣扶貧、發改、工商、農業等部門,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發展,提升黨建辦公條件。用忘我的精神在鐵羅這片熱土上描繪出了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

貧困村裡的“當家人”---記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第一書記米淵

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地處北部旱腰帶地區,總戶數249戶1049人,耕地面積2600畝。全村精準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22人,截止2017年脫貧14戶57人, 2018年脫貧14戶43人。駐村工作開展以來,米淵深知要幹好脫貧攻堅工作,必須吃透村情民情。為掌握全面細緻的第一手資料,他吃住在村,深入走訪入戶、與貧困戶促膝交談,拉家常、講政策、摸清底子、找準癥結。在掌握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後,他多次與“四支隊伍”召開會議討論,精準制定本村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議定幫扶措施等。

貧困村裡的“當家人”---記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第一書記米淵

由於鐵羅村地處北部旱塬,水利設施無法得到保障,依靠薄弱的農業產業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難上加難,米淵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深知鐵羅村要徹底告別貧困,必須下一番苦功。憑藉他多年管理項目的溝通能力和人脈關係,多方奔走,積極聯繫。“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為鐵羅村引進了一期投資1500萬元的華程兔業養殖基地建設項目,隨後他積極招商、安商、穩商,帶領投資商諮詢政策,完善資料,幫助投資商協調辦理工商、農業、國土、環保等各項手續。目前,該項工程已建成兩棟兔棚和倉貯,購置法國伊普呂種兔1000多隻,該項目的建成,將會帶動鐵羅村及周邊50餘戶群眾脫貧致富。同時,他又想方設法進一步改善貧困戶依賴傳統農業的發展經濟模式,走農業產業化和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道路。

貧困村裡的“當家人”---記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第一書記米淵

鐵羅村的道路排水問題一直未解決,每到雨季汙水橫流,倒灌嚴重,極大的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正常生活。米淵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協調聯繫相關部門,爭取到扶貧排水溝建設資金40萬元,嚴格方案預算,做好工程建設前的地表清理工作,確保施工質量。目前該工程已完成3.9公里排水工程。為了能夠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出村道路,他帶領村兩委會一班人,及時爭取25萬元的新修道路資金,擬打通村東1公里通往禮淳路的道路,方便群眾出行。為了能夠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潔,他積極聯繫林業部門,爭取到櫻花、側柏、雪松800餘棵,對全村的道路和活動廣場進行了綠化美化。看到村民的生活單調,文化娛樂設施空白,他又聯繫縣體育部門,為該村爭取到13(臺)套體育活動健身器材和音響,進一步豐富活躍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2019年初,看到今年的小麥收成無望,為儘可能減少貧困戶和群眾的損失,他帶領村委會一班人,找扶貧、水利、農業等部門問政策,爭取到農業部門的支持,為全村500餘畝小麥投保,為村民挽回損失5萬餘元。

貧困村裡的“當家人”---記禮泉縣石潭鎮鐵羅村第一書記米淵

殘疾貧困戶劉桂芳老人喪失勞動能力,對生活和致富失去信心,米淵多次上門交心,鼓勵她勇於面對困難,堅定脫貧信心。並幫其協調享受低保待遇,辦理貼息貸款發展果業生產,增加致富門路,今年的產業扶助成效喜人。貧困戶羅宗勝的老伴腿摔傷,米淵經常去家裡詢問老人的病情和存在的困難,為老人聯繫醫保報銷等事宜。老人非常激動地說:“你真是黨的好乾部,我也要改變等靠要的思想,改變觀念,走發展致富的道路。”看到貧困戶羅永雷思想消極,他一有空就找他談心,關心老人身體健康,解決家庭困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其外出務工。目前,羅永雷已找到一份穩定工作,月收入4000餘元。

“少說空話,多幹實事”,這是米淵經常說的話。他的所作所為,彰顯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忠誠擔當。米淵,一個普通的黨員幹部,以心繫貧困群眾的執著追求,紮實苦幹的奉獻精神,帶領鐵羅村群眾朝著小康之路大步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