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今天看到一則報道,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產,市值已高達1.3萬億。

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今,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超過48%,合計持有市值達13340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均值也是不斷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這個數字還是12190億元,到了今年的三季報,9個月的時間,就增長了1000多億元。

1000億是什麼概念?把百元大鈔全部鋪開,相當於167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堆起來重量能達到1150噸,層層疊加,按照3米的大樓層高,高度可達30000層。

如此鉅額的財富增長,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令人歎為觀止。

雖然10-12月份的數據還沒出來,但可以肯定,2019年,註定還是上市公司加碼押注房產的年份。

對這麼多公司來說,房產成了資產增值的重要渠道,那麼,對購房者而言,現在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購房群體出現變化,從“剛需”到“改善”。

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根據安信證券的報告,最近幾年房價水漲船高,真正意義上的剛需購房者越來越少,首套購房者越來越傾向於在遠郊、周邊縣市或“返鄉”購房。

以深圳、武漢兩個城市為例,2018年以來90-140平方米的成交套數與90平方米以下的成交套數之比都出現了快速飆升。

啥意思?

以前熱點城市的房價沒這麼高,剛需盤、小戶型最走俏,現在房價動輒幾百萬,就算想買小戶型也有心無力。

2015-2017這一波上漲後,大戶型成交佔比迅速提升,這也意味著一個尷尬的現實:能買的剛需早買了,買不起的只能幹看著,現在還買的,只是有錢、低槓桿、有改善需求的小部分群體。

成交群體的變化,意味著“低買高賣”的老路難以維持,畢竟樓市裡剛需才是佔比最大的那一部分人,如果只靠“改善”群體之間的換手,成交會越來越清淡,10年後“家財萬貫”是不可能的。

第二,未來的調控“態度”。

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近十年以來,大部分人對調控政策的感受,是“時松時緊”。

投機氛圍過剩時,房貸利率上升,限購、限貸、限售政策出臺。

市場冷清時,又開始放開房企融資,房貸利率下降,同時各個城市開始放開限購。

週而復始的調控節奏,使房地產市場形成緊盯政策信號的習慣。但是,未來10年,這招可能不靈了,因為調控的定力越來越足。

以今年為例,前十個月,各地發佈的房地產調控次數達到了400多次,超出了2018全年,7月份開始,更是明確了不刺激房地產發展經濟的基調。

個人房貸增速已經連續兩年回落,房價也已經持續兩年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加上集體土地入市,房貸利率參考LPR浮動,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舊改”和“租賃試點”的推進過程,未來10年,房地產的調控依然會保持今年這樣的常態。

第三,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風險。

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拿今年來說,一個值得深究的現象是:中西部地區的房地產投資增速遠超東部,即便沒有棚改刺激,因為拿地相對容易,依然成為房企的重要擴張區域。

但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人口稠密程度、流入數量,卻遠遠超過了中西部。

這就會帶來兩個問題:1.中西部人少房多,下跌壓力大。2.東部人多房少,上漲壓力大。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一二線城市過去幾年一直實行的是新房限價,一二手房出現倒掛,現在新房的庫存非常低。

但是,大量的四五線城市,根本沒有所謂“房價倒掛”的問題,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未來隨著人口流出、需求萎縮,必然會出現過剩。

從以上三個角度來看,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有能力買房的剛需群體變少,意味著接盤者越來越少。

2.調控只要保持類似2018、2019年這樣的態度,未來10年,房價再次大漲的可能性很小。

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3.極少數熱點城市,依然有充沛的購房需求,但對於其餘幾百個地市、幾千個縣城來說,房子過剩是大勢所趨。

關於這個問題,“玻璃大王”曹德旺講的很明白。

他曾調侃道,"中國的上市公司手裡都握有大量房地產,年底經營不好了賣兩套、發不出來工資了賣兩套、連年虧損了賣兩套"。

如文章開頭所說,長此以往,所有的公司都酷愛買房子,主業反而經營的越來越差,房地產和製造業、實體經濟就會出現“倒掛”。

對個人來說也是如此,指望買房實現“家財萬貫”的人越多,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也就越大,最終的結果也就適得其反。

央行、社科院最近發佈了兩份報告,擺明了未來的趨勢。

近日,社科院發佈11月住房市場月度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核心城市房價經歷了由回升到趨穩的轉變,預計2020年重點樓市總體先抑後穩,房價有望實現軟著陸。

今年買房,10年後會不會“家財萬貫”?“玻璃大王”曹德旺講明白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對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張家口、滄州、青島、濟南、煙臺、威海10座城市作出了“一般下跌”的預警。

11月末,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住戶部門槓桿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市有:浙江(83.7%)、上海(83.3%)、北京(72.4%)、廣東(70.6%)、甘肅(70.1%)、重慶(68.6%)、福建(65.8%)和江西(63.1%),其中,槓桿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相差50個百分點。

綜合兩份報告內容,還有曹德旺的發言,很顯然,持有房產的公司、個人越來越多,居民槓桿率也持續走高,市場各個主體的負債壓力也在增大,由此帶來的,是房價高估城市的持續回落風向。

對購房者而言,現在買房,只能是基於自住需求,絕不能有任何買房“變富”的想法,否則,未來10年,反而會被房貸壓的喘不過來氣,還沒辦法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