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丨66年前,他將黨徽刻在手臂上

湘潭在線12月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振宇 通訊員 皮家璇)民間傳說,岳飛從軍前,母親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千古。

66年前,湘潭縣河口鎮涓水村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羅應德在左前臂上刺上黨徽和五星的圖案。66年來,這一圖案時刻提醒著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永恆的使命和責任。

我們的故事,便從老人手臂上的這一圖案說起。

初心刻在臂上

1953年,當時的羅應德只有15歲,貧苦出身的他因為在清匪反霸和土改工作中表現突出,小小年紀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選送到湘潭縣黨員培訓班學習。

在培訓班學習期間,讀書不多的羅應德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他深深地懂得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領導中國走向富強,跟共產黨走是自己人生唯一正確的選擇。為了表達自己堅決跟黨走的決心,羅應德從岳母刺字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在學習班期間的一個晚上,他將自己反鎖在房裡,坐在昏暗的油燈下,用一枚縫衣針蘸著墨水按照畫好的黨徽和五星圖案刺了起來。

一針接一針,針針見血,“說不疼那是假的,但一想到給地主放牛、外出要飯所受過的苦和罪,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羅應德說。

從此,羅應德手臂上的黨徽和五星的圖案跟隨他66年,時刻提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使命牢記心中

從湘潭縣黨員培訓班結業後,羅應德被分配到鄉政府擔任財經主任。1957年,羅應德回村擔任卓江高級社社長。1958年起,羅應德擔任卓江(後改為村)大隊總支書記,一直到2008年從這個位置上退下來。

在擔任基層幹部的50多年間,羅應德不論在什麼崗位,工作上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任鄉財經主任,他做出的賬目清清楚楚、從無差錯;任高級社主任,他帶領社員團結協作、發展生產、壯大集體經濟。在擔大隊(村)黨支部書記的幾十年時間裡,他始終把村級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的冷暖掛在心間,辦企業、修水利,事無鉅細,他都親自謀劃、親力親為。卓江村地處湘江邊,三水(湘江、漣水、涓水)夾一堤導致卓江村幾乎年年都要搶險抗洪,每次險情他都是帶領黨員衝鋒在搶險的第一線,有幾次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

從1986年底開始,羅應德連續4屆被推選為湘潭市人大代表,在20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中,羅應德有16年被評為“優秀代表”。在擔任人大代表期間,他提出了多項與民生實事息息相關的議案。“每當自己提出的議案被採納被落實,我的心裡便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滿足。”羅應德說。

在羅應德家的牆壁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榮譽證書和聘書,有“湘潭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十佳人大代表”“湘潭市人民檢察院檢務監督員”“湘潭縣公安局警風監督員”等等。羅應德告訴我們:“幾十年來,我獲得的獎狀疊起來有2尺多高。牆上貼不下,我便將它們放在一個專門的箱子裡。”

這些證書和獎狀,到底有多少張,只怕連羅應德自己也難以說得清楚,這些獎狀和證書,是羅應德幾十年履行一個共產黨員使命和責任最好的見證。

初心不改 責任永恆

2008年,70歲的羅應德從村支部書記的位子上退了下來,人們都認為他應該可以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了,可羅應德又投入到了公益事業中,宣傳並帶頭參與垃圾分類和鄉村環境整治,提倡和推進秸稈禁燒,鄉村的各大公益活動總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投身公益事業,羅應德早有“預謀”。還是2003年的時候,羅應德就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參與了湘潭市環保協會的籌建,併成為協會的發起人之一。“村上的擔子遲早要交給年輕人,閒不住的我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羅應德說。

2018年,湘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落地河口鎮。部分群眾出於對項目的不瞭解和擔心,使項目推進遇到了較大的阻力。“垃圾焚燒發電,既環保又能發電,是多好的環保項目呀!”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和阻工,羅應德總是和村民面對面交流,跟他們講解項目建設的好處和意義。面對個別群眾的不解和譏諷,羅應德總是一笑了之,繼續耐心做工作。一年多來,羅應德走訪了項目區200多戶村民,光鞋子就磨壞了好幾雙。“現在群眾的工作基本上都做通了,項目也開工了,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羅應德欣慰地說。

因為對環保公益事業作出較多貢獻,羅應德被評為湘潭市環保協會2018年度“十佳會員”。

“我現在身體很好,我將沿著公益環保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羅應德手捧著這張沉甸甸的獎狀說。他左臂上那伴隨他走過66年風風雨雨的黨徽、五星圖案清晰可見。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