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勝有聲”,年前最重要的定調,明年樓市不會比今年更差

上週五,2019年底最重要的一次會議結束了。

至於房地產,一個字都沒提。

說什麼是一種“態度”,說沒說也是一種“態度”。在我看來,沒說就是一種態度。或許此時,“無聲勝有聲”。

歷次會議,房地產基本上都有提及,比如,

2019年12月6日,沒提……

2019年7月底,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2018年12月份,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2018年7月底,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

“無聲勝有聲”,年前最重要的定調,明年樓市不會比今年更差

總體來看,這屬於“硬—軟—硬—軟”的趨勢在演進,這與當時的房地產市場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2018年上半年,是樓市較為波動的一段時間,以西安成都南京杭州鄭州等二線城市為代表的房地產市場明顯過熱,典型表現有兩個,一是搞房票無所不用其極,比如“萬人搖號”,連老頭老太太都上場排隊了,再就是各種假離婚,總之就是想盡辦法搞房票,二是想盡各種辦法融資買房,比如消費貸,通過信用卡各種找錢等等。

所以才有了2018年7月底的強硬表態。

不過隨著眾多二線城市補充了購房政策,比如成都在當時推出了號稱“史上最燒腦”的購房政策之後,樓市的確降溫了很多。

到了下半年,補丁基本打完,房地產基本告別過熱,特別是消滅了“萬人搖號”“男女老少全家齊上陣搖號”的現象,至少算是“滅火”了。

“無聲勝有聲”,年前最重要的定調,明年樓市不會比今年更差

到了年底,最熱的詞是“房地產稅”,但最終未能進入議程,直到2019年,也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不過就“長效機制”而言,另一個重要環節——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效率還算不錯。這個時候的大背景是房地產市場已經趨於穩定,可以騰出手來解決一下長遠性的問題。

2019年上半年的樓市則是各種“鬆綁”,以“人才”和“落戶”為兩大抓手,個別城市直接就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比如2月份濟南放開限價限籤,2月份大連開始取消積分落戶購房者購房3年限售的規定,4月份,佛山規定繳存三年公積金的非個人可貸50萬,夫妻可貸100萬等等。

從宏觀上來說,融資更容易了,開發商拿地明顯要積極很多,地價開始抬頭。而此時的背景是,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所以才有了“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可以說,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起起伏伏和週期,房地產該怎麼用,管理層已經非常清楚也有定力。

再到今年年底,也就是前幾天,沒提“房地產”,其實在我看來,就是對今年下半年以來,各個城市在調整購房政策方面的一種認可,也是對金融層面的一種認可。

這裡,我們能明顯看出來,房地產市場再也不是過去的“三年小週期”,而是“半年一調整”,如果要按照週期來計算,那就是縮短到了“一年”。這種高頻的調整,好處在於,可以及時快速地糾偏。

這是一個好消息。也就是說,未來房地產仍將會按照目前的節奏演進。

比如南京,比如成都,比如天津,等等。現在調整的對房地產主線調控策略都不構成實質影響,但卻改善了市場供需,穩定了房地產市場,也讓一部分剛需能更方便地買房。最典型的就是成都近期調整的分區限購策略。

“無聲勝有聲”,年前最重要的定調,明年樓市不會比今年更差

經過這種高頻調整,我們現在應該堅信一點:靠買房賺錢的時代已經確定過去了,但這不意味著買房就不可以了,現在買房是有助於穩住身家的。

​首先是剛需的,需要房子住的,必然也要買房,而且現在買得會更為自信。2020年的樓市不會比2019年更差,其表現是房地產更為穩定,開發商定價策略也不會激進,房子很好挑。

其次是資產配置,一部分去做一些進取型投資,另一部分用來買房,房子不會大賺,但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組合中的“穩定器”。​

另外,上週五的會議中,也有一些從側面跟房地產有關的,比如區域經濟佈局,逆週期調節等等,這些或多或少都與房地產有關。比如區域經濟佈局,一體化,人口流動,交通改善,資金暢通,產業互補等等,整體的強大,房地產都不可能被遺忘,而會是長線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