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浙江省蒼南縣蔡裡村的一次祭祖活動

蔡家論壇 4月15日發表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四月,總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那雨淅淅瀝瀝的聲音,帶給人一些莫名的惆悵。張愛玲寫雨:憶昔繁華與耀眼,那其中夾著的幾分落寞與滄桑。而2019年4月14日既無烈日高照又無春雨綿綿,很適合掃墓的日子。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活動在浙江省蒼南縣錢庫鎮《蔡裡村》進行的如火如荼,大家宗親熱情高漲。4月14日蔡裡天賜公後裔和遷移小漁村天賜後裔一起去給天賜公掃墓。天賜公墓在二十二都金鄉衛南門外湖裡。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蔡裡蔡氏始遷祖墓

錢庫鎮蔡裡村蔡氏始遷祖墓,築於金鄉鎮南門湖裡,生巽向乾兼丁亥福向分金。依大崗山麓,左觀鷹台山挺拔竣立,右看鳳凰山蒼翠芳菲:靜聽東海潮汐濤聲,喜瞻金子山朝霞騰飛。得大海之磅礴,獲山川之秀美,乃鍾靈毓秀,福廕後人之地

據光緒十二年《蔡氏族譜》譜引闡述:始遷祖諱天賜同侄益楊公,於崇被初年,為避兵燹戰亂,由福建省安溪縣彭內(今蓬萊鎮),遷徙至金舟鄉(即今金鄉)廿二都蔡裡村聚居,堂兄國鼎公遷移赤垟東山下居,國定公遷移蘭垟坑古埔坪而居。始遷祖諱天賜,字慕賓,生明崇禎四年(1631)卒清康三十六年(1697),享壽六十晉六。妣林氏太君,生子三,長諱益相、次諱益松、三諱益陳。益楊公生明崇禎七年(1634),卒康熙甲戊年(1694)享年六十晉一。娶陳氏生崇禎十二年(1639),卒康熙戊寅(1698).嗣外甥陳萬鏡,有孫四,長諱聖榮,次諱聖華,三諱聖富,四諱貴。從閩南徙浙南聚族蒼南迄今350餘栽。宗祧十四世,後裔分佈小漁,戴家堡,炎亭岙底,炎亭燕窩,西括底,錢庫,金鄉,龍港等地。瓜瓞繁衍,蔚為大宗矣!

始遷祖諱天賜公墓,始建於康熙丁丑年五月間,公元2005年端賴首事蔡明袍,蔡明從,蔡明雅,蔡明志,蔡明道,蔡啟炳,蔡玉苗,蔡玉幫,蔡玉開,蔡玉程等諸君重建。益楊公墓,始足於康熙甲戊年七月間,公元2012年端賴首事蔡啟能,蔡明配,蔡啟拳,蔡啟通、蔡啟國,蔡啟巧、蔡啟飽,蔡啟袍,蔡啟增、蔡明君諸君重修。兩次修建,懷飲水思源之念,恐年久風雨侵蝕莫變之虞。承蒙族人慷慨捐資,山主陳家超,陳家樣無私奉獻。始遷祖和益楊公墓地逐拓展至約200平方米,經過精心修葺後的兩座墳墓煥然一新合族歡喜。

贊曰:天何如是之蒼蒼兮,乘玉虯以遊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駕瑤象以降乎泉壤耶?弄王吹簫,敲鑼擊鼓。龜星洛浦之靈,獸作咸池之舞。潛赤水兮龍吟,集珠林鳳翥。安坐不動如大地兮!林泉託趣萌子孫。福聚川流如東海兮!後裔興盛於萬代

錢庫 蔡裡 蔡玉苗

錢庫 蔡裡 蔡明袍

瑞安 莘滕 蔡德和 頓首拜撰

龍港 江口 蔡榮超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好好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以上是部分祭祖宗親照片

墓前遐思

我詛咒墓穴,卻又感恩墓穴。我想如果有一天,原野上不再有墳墓,

泥土裡沒有了屍骨,大地又將會變得怎樣貧乏和寂寞!蒼茫人世間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院,沒有哪一處比珍藏一個人的屍骨、溫暖一個人的魂靈的墳地更乾淨。

在祭祀親人的時候,追念先人的恩德,墓地實在是最崇高、最寧靜的愛之寓所。墓穴是人生的終焉之地,是靈魂的避難所。也是人們求得最終安寧的歸宿。墓穴是毀滅、是葬送、是過去,是計時器,是晴雨表,是里程碑。沒有墓穴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

天。墓穴是課本,它讓我們把一門歷史讀成文學;穴是進化的長鏈,它讓人類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們蔡氏裔孫要牢記先祖刻苦耐勞艱辛創業的歷史,以及他們親歷的風風雨雨,是為了記住他們“居廟堂而不忘子孫,處江湖而心繫家園”的情懷。,蔡氏後人要像先祖一祥居安思危,兢兢業業,時時刻刻地想著國家,想著家族,在服務祖國和家族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0一三年春立

世居蔡裡郡系濟陽,源發安溪派分浙南。記蒼南蔡裡村一次祭祖活動

在此非常感謝蔡明袍宗長提供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