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蘭村:修復革命遺址 激活紅色記憶

中蘭村:修復革命遺址 激活紅色記憶

三河壩戰役是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一次重大戰役,它對後來中國革命的影響重大,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三河壩戰役主戰場在三河鎮筆枝尾山,而位於大麻鎮的中蘭村也是這場戰役作為西線部署的戰場地。如今,這裡的紅色記憶正被人們一步步激活。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1927年8月1日,爆發南昌起義。為避免陷入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包圍,起義軍按照預先計劃,主動撤離南昌,南下廣東。9月下旬,起義軍途徑梅州市大埔縣三河壩時,落實長汀會議分兵決策作戰。大麻鎮中蘭村的梅子崬、松仁崬(峰)、太陽崬作為當時戰役的西線部署戰地,以黃浩聲為團長、陳毅為政治指導員的11軍25師73團在此地與國民黨錢大鈞部隊進行激戰。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甘海洋:三河壩戰役打響的時候以黃浩聲為團長,陳毅為政治指導員的73團負責西線的防禦。我們根據村民指引來到了西線戰場,據當地村民介紹,我們現在所處的香爐頂是當時的戰場之一。香爐頂的位置跟對面的松仁峰就像是鞏衛西線的兩扇大門,敵人是在右手邊的從大麻方向渡過韓江往三河壩方向進攻,那麼香爐頂和松仁峰就是西線最前沿的陣地。】

1927年10月,起義軍與國民黨部隊激戰了三天三夜,數百名起義軍誓死殺敵長眠于山頭間。戰爭時代需要英雄,我們現在採訪的是英雄也需要見證者。鏡頭前這位慈祥的老人叫張艮英,今年已經104歲高齡,在她的腦海裡,這場戰役成為無法抹去的記憶。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張艮英:當時我們家五個小孩就去禾輋(山洞裡)藏著,(藏了多久)三個晚上,散兵時才回家,打了三天。】

戰爭發生時,張艮英老人才12歲,據她回憶,中蘭村附近的梅子崬、松仁崬(峰)、太陽崬等周圍村莊的群眾積極為起義軍送糧、送水、協助救護傷員等。散兵時,起義軍還曾在她家借宿。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張艮英:散兵時很多起義軍來我家,沒有地方睡,就在客廳鋪張席子給他們睡。他們問我媽有沒有糧食,給點水喝,然後給了三張錢,我媽沒有拿那錢。(當時家裡)只有一隻母雞,我姐夫是行船的有魚露,用魚露泡了一鍋的雞湯,兩隻雞腿夾起來,起義軍跟我媽說這兩隻雞腿給你的孩子吃,我媽也說你們吃,我的小孩不用。】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三天三夜的激戰結束後,梅子崬、松仁崬(峰)、太陽崬周圍村莊的群眾自覺組織起掩埋犧牲的起義軍戰士遺體。據老人回憶,當時起義軍中有個叫天生的湖南小夥子三河壩戰役後住在她家八年,她親切地稱他為“天生哥”,父母認他做兒子,併為他娶了媳婦。

【張艮英:散兵後,一家出一個人去幫忙埋(屍體),埋了一上午。我媽懷孕了不能去,(就讓我去)當時我才12歲,看到很多屍體被放的整整齊齊,我看到全身發抖,非常害怕,臉都青了,起義軍看到後就讓村裡老人送我回家。】

日前,為了修復好中蘭村革命遺址,讓紅色文化的燦爛能夠被後人繼承和發揚,我縣相關部門到大麻鎮中蘭村八腳香爐山進行實地考察,激活當地的紅色記憶。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每當我們回顧前輩那段艱苦卓絕的戰爭經歷時,總是潸然淚下,恍惚是在時空對話,他們的精神為後人敬仰。無論是戰爭時代的英雄,還是那一時代的見證者,都如朱德總司令所說的:你們無上光榮!

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中兰村:修复革命遗址 激活红色记忆

點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