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中國兩塊不可分割的領土,譚嗣同和康有為卻建議:賣給英國和沙俄

雖然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疆域面積也在不斷的變遷,但中國曆代王朝都會在邊疆派駐大量兵士戍邊。雖然有的王朝在內外交困下轟然倒塌,但對於邊境的堅守,卻體現著整個王朝的尊嚴。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隨著歷史來到19世紀,此時統治中國的清朝也以漸漸衰微,並且隨著國力大不如前,內憂外患也接踵而來。先有阿古柏率軍入侵新疆,後有英國勢力開始潛入西藏,妄圖趁清朝自顧不暇時,一舉拿下西藏。而此時,在中國的海疆上,崛起的日本帝國開始窺伺臺灣以及琉球群島。可以說,這時的清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大有大廈將傾之勢。雖然,最終在沙俄的協助之下,一舉擊潰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但打走了狼招來了虎,新疆大部分地區被沙俄佔領,面對這一困局,清廷上下開始緊張的商討起來。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最終在朝堂上形成了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以及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派",兩方可謂是互不相讓,最終,當朝皇帝只好採取兩方並重的方式,在謀取拿下新疆、西藏的同時,大力發展各路水師,以防範日本海軍的侵擾。

最終,左宗棠率領清軍精銳,前往新疆迎戰沙俄軍隊,而在東南沿海方面,由於軍備太過落後,清廷只能以50萬兩白銀的代價,換取日本撤回沿海艦隊,而這也為後來的中日海戰埋下了禍根,此次日本不僅知道清朝海事疲軟,且整個朝廷並不想於日本開戰,日本大可因為要挾清政府,做出更大的讓步。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而此時的英國,則在中國西藏、雲南等地不斷滲透,企圖將兩地完全納入到英國勢力範圍,並以此為據點,想將清朝腹地的大量資產搜刮到英國殖民地。英國於1876年迫使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而這份條約的簽訂,使得英國進入西藏,如同進入無人之地一樣,如果不是遭到藏族士兵的強硬反抗,相比西藏地下埋藏的豐富礦產,都會被英國洗劫一空,西藏這邊雖然因藏族士兵的抵抗,暫時趨於安穩,但依舊是危機四伏。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畢竟此時的清朝政府,已經沒有多餘錢財,再去支撐一場邊界戰爭了。而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清廷上下只好對侵略者不斷做出妥協,希望通過這一方式,換取各邊境暫時的安寧。眼看著清朝即將要消亡,作為清朝進步派的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發起了著名的"維新運動",並且為了將維新運動推向全國,康有為、譚嗣同紛紛建議清朝皇帝,將西藏、新疆賣給英國和沙俄,以此來換取錢財推廣新政,並賠付甲午戰敗後的戰爭賠償,國家才能有機會重回正軌以圖自強。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清朝雖然已經窮途末路,但對祖宗基業卻十分看重,,認為無論到了何種地步,都不能將祖宗打下的基業賣給蠻夷番邦。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清朝在這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新疆和西藏雖然在那時是一片貧瘠,但地下卻埋藏著無數的礦藏,若當時不慎重將其賣給英俄,那這些珍貴的寶藏就不在屬於中國,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新疆、西藏作為國家領土,這涉及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並且新疆、西藏是中國西北防禦的重要門戶,如果這兩地被丟失,那整個中國腹地都將時刻受到嚴重威脅。

英國和沙俄覬覦中國領土,清朝卻無能為力,譚嗣同和康有為: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