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佛 同 城

1.歷史背景

廣州與佛山分別是廣東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兩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目前,廣佛接壤邊界長約200公里,市路網銜接較完善。兩市土地總面積11181平方公里,佔珠三角九市的34.5%,城市人口1989.5萬人,佔珠三角九市的38.1%。

在歷史上,廣佛兩地如今的轄區基本上都屬於南海、番禺兩縣管轄,相同的歷史、文化,成為廣佛同城的重要基礎。

廣佛合作·史記

廣佛自古唇齒相依,同風同俗,在國內乃至世界上,幾乎沒有兩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相距如此之近,而從歷史淵源上廣佛本來就是同一城市,千百年來,行政區域上雖然分分合合,但是兩地居民自然交流是廣佛融合最大動力。

同根同源

廣州(15)“南(海)番(禺)順(德)”的傳統叫法,表明了兩地的整體性。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血脈聯繫,廣州與佛山地理廣佛自古一家親,秦時置南海郡,郡治就設在番禺(今廣州),現“南海”則為佛山的一個區。相連,語言相通,同根同源,兩地文化的根都是廣府文化,著名的粵劇、粵曲至今享譽海內外。直到今天,廣佛之間的經濟、文化和人脈聯繫的親密性都是別的地方不可比擬的。

長期以來,兩地間貿易往來無阻,人員密切往來。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和佛山兩個城市之間,行政區域均有一些調整。如1960年8月恢復市以下設區的建制,把原屬佛山專區的花都縣、從化縣劃歸廣州市;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劃歸廣州市。

商貿淵源

2000多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華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南朝的時候,廣州已經是嶺南的經濟中心和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在海運上影響很大的南海神廟便是南梁時期修建的。

早在漢代,番禺的紡織、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佛山的優勢在於身處三江匯流之地,是西南和北方通過水路和嶺南溝通的重要通衢。但在元代之前,這裡還是一個渡口。佛山的真正崛起是在明朝景泰年間,依仗的是冶鐵業的發展。明清兩朝,廣州附近的佛山鎮是全國聞名的銅鐵冶煉中心,製造的鋼鐵器具遠銷嶺北和海外,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佛山已經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一。

然而,上世紀初,由於廣三鐵路、粵漢鐵路等兩條鐵路使用,鐵路取代內河水路逐漸成為了廣州與省內外的貨運通道,交通地位的重新排序帶來了工商業的集體轉移。上世紀30年代後,佛山各鎮街的商鋪紛紛向廣州轉移,廣州西關的十八甫原本就是商業旺街,成為佛山商賈搬遷的目的地,包括了絲織業、製陶業、製藥業等,以藥業為例,就先後有馮了性、馬百里、李眾勝等藥店轉移到廣州。

簽約儀式在此輪工商業大轉移中,大部分民族工商企業並不是完全背棄佛山,而是前店後廠的模式,把店開在廣州,把生產基地留在了佛山。發展至今,逐漸形成了廣州作為中心商貿城市、佛山作為手工業製造業基地的局面。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佛山憑藉千百年來積累的製造業基礎和商貿傳統,才又一次煥發出新的光彩。

啟動

2009年3月19日,廣州市市長張廣寧、佛山市市長陳雲賢在廣佛交界的佛山市南海區簽署《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協議》及兩市城市規劃、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環境保護等4個對接協議,這標誌著廣佛同城的正式啟動。

2.廣佛經濟實力

當廣佛同城化加速加力的同時,“廣佛經濟”這個“巨人”正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

2017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已達21503.15億元,同比增長7.0%,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而佛山地區生產總值9549.6億元,同比增長8.5%。廣佛兩地GDP總量超過三萬億元,已經超過北京、上海。

從兩地產業的區位商來觀察,發現兩地的優勢產業基本不存在同質化傾向。根據香港智經所做計算,廣州與佛山的絕對經濟聯繫量47443.53,相當於廣州與珠三角經濟聯繫量的一半,更是佛山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經濟聯繫量的三倍。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望成認為,廣佛同城合作後,兩地正在構建的現代產業體系就初具雛形,隨著同城效應的發揮,兩地經濟在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市場要素和資源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後,“廣佛經濟”潛力、活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廣 佛 同 城

2019年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

3.規劃

坐地鐵半小時抵達廣州

除了高速公路的路網銜接,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廣佛交通運輸體系已經被納入了佛山未來十年發展的藍圖。據佛山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了正在建設的廣佛地鐵等常規地鐵線路外,廣佛中心城區還將建設軌道快線以加強聯繫。

根據規劃,廣佛之間將再打造兩條快速城際軌道線,連接廣州中心和區域客運樞紐。其中廣佛1號快線由佛山新城區至廣州東站,聯繫廣佛的中心城區和廣州火車站,並利用廣州地鐵3號線,與白雲機場快速連接。

佛山地鐵二號線和廣州地鐵七號線東延段則由佛山新城區至廣州南站。未來,廣佛環線的全面開通將把佛山新城區與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之間,將有望實現半小時互達。

同時,鑑於廣州已經基本形成了輻射亞太和全國的海鐵空樞紐,因此,佛山將通過道路、軌道等的建設,加強與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以及南沙港等客貨運樞紐的聯繫,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對於佛山自有的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機場等基礎設施,規劃也將其放在廣佛一體化的大格局下進行定位與考量。

廣 佛 同 城

廣佛地鐵交通路網

廣 佛 同 城

路網規劃

佛山公佈了《佛山市綜合交通規劃》(2010-2020),廣佛之間的交通銜接成為重要內容。其中更是首次提出,要與廣州共同構建輻射珠三角以及以外地區的高速公路網絡。把佛山的道路網與廣州的環線接通,共同構築廣佛一體化的內環路,再將對外的區域性道路接在環線上,以保護廣佛核心城區。而在廣佛都市圈的外圍,還將構築一個外環,用於分離過境交通,溝通周邊區域聯繫,實現白雲機場、南沙港等區域級設施對整個珠三角區域的共享,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如果把廣佛割裂開來,單方面、孤立地對接並不可取,既增加了融合的難度,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高榮堂表示,如果能夠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統籌規劃,那麼廣佛路網運行的效率將大大提高,更易形成廣佛一體化的交通格局,從而加速廣佛各種資源、要素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