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扶貧工作小故事:一起走在扶貧路上,行動給出堅定答案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扶貧工作小故事:一起走在扶貧路上,行動給出堅定答案

駐進村,就紮下了根,這是駐村隊員的錚錚誓言。

簽了字,就立下了“軍令狀”,這是幫扶幹部的莊嚴承諾。

從語言不通,進村被狗咬,到後來狗見了就歡快地搖尾巴,老鄉挽留你同吃一鍋農家飯、從此把你當做親兄弟。這是扶貧攻堅的真實歷程,更是扶貧隊員和人民群眾心心相通、血脈相連的生動寫照。

草果村,坐落於紅河縣洛恩鄉本那河畔的大山深處,是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的定點幫扶村,幾年來,6名駐村隊員、18名幫扶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這裡演繹了一幕幕春滿人間的時代故事。

故事一:32個月餅,升起哈尼姑娘心中的明月!

陳院妃,一個11歲的哈尼姑娘,父母離異後,隨母親趙保農到外公趙忠們家生活。趙忠們是建檔立卡戶,全家11口人,生活困窘。為了生計,趙保農長期在箇舊大屯務工。

中秋節前夕,州三醫院派出駐村隊員、草果第一書記王小進,在電話詢問趙保農弟弟趙波思心臟病治療情況時,她忽然流露出,中秋了,女兒陳院妃想吃月餅,但打工又丟不開,無法回家。

明月幾時有?這個不經意的流露,讓已為人父的王小進心潮跌宕。月餅,那是山裡小娃的奢望。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扶贫工作小故事:一起走在扶贫路上,行动给出坚定答案

三天後,水果坨、火腿坨、蕎三香……王小進把32個月餅送到趙忠們家裡,讓千里共嬋娟的中秋明月,在哈尼姑娘陳院妃的心裡升起來。

腳下沾了多少泥濘,就凝聚了多少真情。幾年來,州三醫院諸如此類的故事已經不勝枚舉:高蓮英,3瓶藥水讓掛包戶李衝然心裡也亮堂;馬寧,四袋麝香止痛膏,讓李皮樓淚光閃閃……動人春色不須多,善乃慈航,微行大義,正是這無微不至,拉近了掛包人與老鄉們的心靈距離,老鄉們會統一把掛包扶貧幹部親切地叫做“親家”。

故事二:讓孩子回課堂,一個都不能少!

2019年11月4號,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楊連升,工會主席張駿獲悉,他們的掛包戶裡分別各出現了一個輟學生。11月5日,兩位領導便立即一同進村。

輟學的陳總輝是個男孩,單親家庭,父親陳澤忠常年在外務工,孩子極度厭學,這次意外摔折了腿,在家修養。楊連升院長一邊替他查看傷情,一邊深情地說:“你爸爸常年在外,爺爺奶奶已經近80歲的高齡,你不但幫助幹家務,還要照顧爺爺奶奶,是個懂事的孩子,讀好了書,將來讓爺爺奶奶過上好日子…… ”當楊連升送上慰問金,摸著陳總輝的額頭鼓勵他時,這個男孩靦腆地點了點頭,答應腿傷痊癒後立即回校讀書。

山路崎嶇,當到達第二個輟學孩子李老英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鐘。

李老英,輟學外出打工,她是父母中年喪子後的養女,所以父母均為60多歲的老人了,2018年縣城周邊安置戶,住在紅河縣塘子坡西湖小區,張駿主席的掛包戶。由於語言障礙,加上新小區無法導航,張駿只能在幾個安置小區中逐一尋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晚上十點,終於找到了李老英的父母。戶主李呼者撥通了女兒李老英的電話,張駿主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老英終於答應立即返校讀書。當接過張駿手中喬遷之喜的賀金時,李老英不善言辭的父母說道:“再不回校,對不起你們。”三天後,李老英返校讀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州三醫院2019年勸返學生4人,截止目前,無一人輟學;連續3年,按照高中、中專每人每年1500元,大專、本科每人每年2500元標準,對掛包戶義務教育以上階段學生每年發放教育補助金,直至畢業。至今已經發放11.55萬元;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27萬元,累計教育扶貧15.82萬元。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扶贫工作小故事:一起走在扶贫路上,行动给出坚定答案

其中,2019年雨季如期而至的時候,醫院退休黨員和職工也積極參與,191人共捐款19320元,加上醫院的支持,累計投入資金38699.21元,為紅河縣洛恩鄉草果村委會小學建蓋了一個200平方米的“彩鋼瓦食堂”,讓320名孩子及以後更多的孩子就餐時不再被風吹雨淋。

故事三:“寶馬”撞上“現代”,心就跳到一起!

陳波蝦,號稱“草果大神”,村、鄉兩級有名的“刺頭”。因為迷信“住慣的山坡不嫌陡”,一直不願搬到第三方新蓋的房屋居住。為了落實貧困戶不住危房政策,王小進再次駕上自己的“現代”車,前往動員說服。

山裡的天,娃娃的臉,頃刻,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讓人心驚。

看不清路面的蜿蜒,只有汩汩的泥水,有人走在這樣的路上,就再也沒有回來……

在一處拐彎,一匹駝棕葉的騾子也許是受到雷電的驚嚇,直衝過來,車輛的右側反光鏡瞬間被撞落地。

老鄉的“寶馬”撞了駐村扶貧隊員的“現代”,一向刺頭的“草果大神”看在眼裡,為之動容。他再三挽留王小進說:“你就是我兄弟,不吃餐飯,我心裡過不去。”熟悉陳波蝦的鄉親們說,這是生平第一次聽“草果大神”想要留人吃飯。

為了這些兄弟姐妹,軍人出身的王小進,一年驅車一萬多公里,手機裡新增了200多個電話號碼,成為一起跳動的和諧音符。

自己拋家離子,一路馬不停蹄,晝夜兼程,值不值?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扶贫工作小故事:一起走在扶贫路上,行动给出坚定答案

三年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幫助掛包戶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造血功能”、完善社會保障、補助孤寡殘老及貧困學生等,共投入資金87.348454萬元,戶均12050元,值不值?

如果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這不由讓我們想起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敵人追兵將至,可是一名女紅軍正在生孩子,董必武派身邊的警衛員通知負責斷後的紅5軍團團長董振堂:“女紅軍正在生孩子,請務必頂住!”戰士們奉命阻擊,一直頂了兩個多小時,嬰兒才呱呱墜地。董振堂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今天打仗,不就是為了孩子嗎?不就是為了他們的明天嗎?”用巨大犧牲阻擊敵人,守護國家的明天,值嗎?

這樣的選擇題,我們的先輩們一直在做。他們選擇付出與犧牲,就是希望將來有一天山河無恙,後代子孫不用再犧牲,不用再做如此殘酷的選擇題。

而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的同胞兄弟姐妹,就一個都不能落下掉隊。

春華秋實,草果村面貌煥然一新,實現51戶異地安置戶全部入住新家,121戶危房戶全部住進安全住房,輟學生清零、道路交通、活動室建設、飲水、動力電、廣播電視、寬帶網絡,標準化衛生室等全部達標,貧困發生率降至1.09%。眺望希望的田野,是2200畝草果叢、2100畝茶葉園和650畝本那芭蕉林……駐村隊員、扶貧幹部一路艱辛,也一路凱歌,“值不值”的選擇題,已經用行動給出堅定的答案!

這樣的人,我們從來都不缺少!

這樣的事,我們一直都有人做!

通訊員 王小進 趙俊峰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