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外貿企業的奮鬥目標

今年以來,中央部署的“六穩”工作正在不斷地鞏固和加強。1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此舉充分說明了當前做好穩外貿工作的重要性。《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方法,在中國外貿面臨眾多困難的情況下為其下一步發展指明瞭道路和方向,需要我們深刻理解把握,認真貫徹執行。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從短期看,中美貿易摩擦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大面積加徵關稅的做法給中國出口貿易發展帶來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從中期看,多邊貿易體制改革正面臨著一系列複雜矛盾,無論是圍繞發展中國家差別優惠待遇問題展開的爭論,還是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的改革完善,都充滿了尖銳的矛盾和對抗性,短期內難以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從長期看,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大國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美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破壞性影響將進一步加劇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要看到這一變化將給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不利因素。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出臺《意見》無疑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動之策。

從當前中國外貿的發展形勢看,雖然我們面臨著外部環境的複雜變化以及內部成本上升的壓力,但也要看到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應該看到當前外貿發展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外貿內在結構變化及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方面。所以,提高外貿經營的質量和效益、提升外貿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擺脫當前困境、實現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關鍵要發揮外貿經營主體的作用:

第一,企業要正確理解中央文件的精神,結合企業的自身狀況,明確努力的方向,關鍵要處理好企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的關係。轉型升級不是改行,不是放棄現有產品去追逐熱門暢銷的產品,不是放棄中低端產品去開發高端產品,而是要在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通過不斷改進產品的性能、增加產品的功能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提升,進而實現出口售價的提高。如果每家企業都能做到這一點,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第二,作為一個企業,必須深入研究並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戰略和市場戰略,把握好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競爭地位,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表現;要認清自身產品的屬性和消費者的認知度,進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及競爭對手的意圖制定出自身產品的發展規劃。通過產品創新和研發不斷衝擊產品價值鏈的上游,並通過穩定產品質量、不斷改進產品用途及包裝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持續探索所經營產品的價值構成及定價體系,在經營中爭取獲得較高回報和利潤,這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本意。

第三,企業要制定科學的市場拓展規劃,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要掌握主銷市場的變化和新的目標市場行情,有針對性地培養客戶和代理商,形成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不斷加大主銷市場的銷售力度,同時又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加大對新目標市場的開拓力度。即將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議將為企業提供新的廣闊市場,要注意到部分新興市場的發展活力,有條件的企業也可考慮在主銷市場建立海外營銷網點,向產品價值鏈的下游拓展,最終形成產品價值鏈的延伸經營。

第四,要學習把握全價值鏈的產品發展戰略,全面瞭解自身經營產品的上游研發動態及下游營銷方式的變化。在鞏固提高製造環節競爭力的同時,要學會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要在企業內部增強對新產品研發技術力量配置和下游營銷環節的人力資源配置,逐步提高全產業鏈的競爭能力。要學習把握新的商業競爭模式,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擴大對自身產品的宣傳和推廣,要重視企業自身門戶網站的建設。有條件的企業可以不斷開發和提升網上定製和售後服務的能力,全方位提升企業的品牌意識和競爭能力。

第五,企業要樹立風險防範意識,提高對經營風險的鑑別能力。要基本瞭解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行業的波動和調整動態,特別是主銷市場的經濟動態走向。此外還要提高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及匯率風險、支付和結算風險等方面的防範能力。規模較大的企業僅注意外部風險防範是不夠的,還要提高內部風險防範意識,包括人員的配置及業務程序的規範和監督。

相信隨著中國高水平開放的深入發展,隨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逐步建立,未來企業經營的成敗將更多取決於經營者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而中國外貿的穩增長以及最終能否實現由貿易大國到強國的轉變,將寄望於更多成功的企業及企業跨國集團的發展,外貿的高質量將最終寄望於經營者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