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法國大罷工的導火索

賀之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罷工早已成為法國社會生活的“家常便飯”。馬克龍上臺後,罷工運動及社會動盪成為現任政府的標誌之一。12月份的大罷工再次衝擊法國社會的共識與威脅馬克龍的總統職位。

養老金制度既是法國的驕傲也是法國的痛楚。法國擁有較為成功的福利制度,根據歐盟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只有7%的法國養老金領取者有貧困風險,這是歐盟中最低的國家,歐盟平均水平是14%。但是,法國退休制度是建立在勞動人口高於退休人口。隨著老齡化和經濟衰退帶來的雙重壓力,高福利的退休制度可能造成法國養老金制度趨於崩潰。法國退休指導委員會(COR)稱,如果按照目前的養老金制度,到2025年,法國養老金赤字將達80億至170億歐元。

養老金是法國大罷工的導火索

自上世紀90年代,法國就開始改革養老金制度,但均以失敗告終。1995年,阿蘭·朱佩的退休金改革失敗,並失去了執政優勢。2003年,拉法蘭的改革也最終帶來被迫提前下臺。薩科齊和奧朗德都對退休制度的改革,均遭遇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都因為改革不利,支持率下跌。法國養老金制度改革極其艱難,這背後是歐洲福利制度發展的困境。歐洲福利制度不能匹配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轉型,也不能適應全球化與一體化帶來的風險,更是市場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目標不同步,無法維護體系的完整性和高標準。福利擴張政策被福利緊縮政策取代。

本次罷工是針對馬克龍全面改革國家退休金計劃。養老金改革是馬克龍2017年競選的主要承諾。馬克龍試圖改變僵化的法國退休制度,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同時,這可以改善法國財政赤字的問題,因為歐元區國家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馬克龍全面改革退休制度,引入了一個基於積分的全新單一系統,取代了42種不同的養老金計劃。這不僅將會延長數百萬人的退休年齡,還將觸動特殊養老金制度的行業,也意味著法國民眾工作更長時間而花費更少的錢。

養老金是法國大罷工的導火索

加這次罷工的主力人群是包括鐵路工人、老師、醫務人員和公務員等在內的公共部門人員,因為本次退休改革危及到公共部門的利益。邊緣群體是否與本次罷工的群體的匯流,並將會衝擊馬克龍的改革計劃,尚待觀察。據民調機構Ifop在12月4日的民調顯示,超過70%的法國人支持改革,但也有近70%的法國人支持罷工。在面對養老金改革時,法國政府與工會的博弈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目前法國政府發言人恩迪亞耶稱“與工會還有協商空間”。並且,法國總理菲利普表示政府不會退讓,但是隻要民眾支持罷工運動,政府不得不聽取其意見並做出妥協。社會福利制度不是個人搭福利國家的便車,也不是讓福利國家功能萎縮。福利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的主要領域,需要全面協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政治平衡。

養老金是法國大罷工的導火索

從黑夜站立到黃馬甲運動再到大規模罷工潮,法國社會治理陷入僵局,在高度碎片化的利益格局中,政府難以協調各種利益攸關方,無法在提高福利與鼓勵更多人參與勞動之間尋找平衡,繼而難以有效推進符合長遠利益的社會改革。所以罷工運動背後的福利制度不僅是經濟賬,而且更是政治博弈。(責任編輯: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