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他卻拿著和應屆生一樣的薪資


工作5年+,他卻拿著和應屆生一樣的薪資

所謂職業化的缺失,就是人們面對問題時,缺乏了獨立思考和持續進步的能力。

曾經,我面試過一個小夥子。

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他憤憤不平的回答道:“我在那家公司呆了整整五年,每一天我都在工作崗位上盡忠盡職。

但當我向老闆提出漲薪要求時,他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種壓榨員工的公司,我留下來就是自毀前程。”

我笑了笑,繼續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都在那家公司工作五年了,老闆卻始終不給你加薪呢?”

面對這個問題,小夥子的表情開始變得有些愕然,嘴唇欲動卻始終沒有擠出一個字。

我相信,並不止這位小夥子,很多人都曾在職場上遇到類似的情況:

自己每天拼死拼活的加班,卻始終不受領導重視,剛來的新人每天準點下班,卻在兩三個月後被領導提拔升職。

本以為是環境的問題,於是不斷地跳槽,但是公司換了一家又一家,除了房租在不停上漲之外,收入還是一層不變。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努力不配有回報嗎?

正如我面試的這位小夥子一樣,都在同一家公司幹了五年之久了,漲漲薪不是很應該嗎?

而這絕大多數人心中都存有過的疑惑,恰好反映出了當代職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職業化的缺失。

那麼,何為職業化的缺失呢?

我來引用一個簡單的故事:

從前有甲乙兩人,他們一起入職了同一家公司。

某天,公司辦公室主任的位置空了出來,總經理提拔了甲,於是和甲資質和經歷都相似的乙表示不服,向總經理訴苦。

總經理聽後微微一笑說,自己下午準備召開營銷部的員工會議,讓乙去公司外面的攤位看下有沒水果賣。

雖然乙一臉茫然,但還是照做了,並回來稟報道:“有水果賣。”

總經理又接著問,“那水果賣多少錢一斤”,於是乙又跑了一趟,回答說:“2元一斤。”

總經理不依不饒,接著問,“多買的話,能便宜嗎?”,在乙“三顧茅廬”後,回來答到:“能便宜,多買的話1.5元一斤。”

隨後,總經理把甲叫來,又把開會和賣水果的事情說了一遍。

在甲去了一趟後,給出的回答卻是:“公司門口的攤位有水果賣,價格是2元一斤,下午的會議加上經理您大概有40人參與,買20斤水果足夠了。

這樣可以單價便宜到1.5元一斤,總支出在30元左右。”

此時,總經理對乙笑著說,“你知道我為什麼提拔甲了吧?”

通過上述的小故事,相信大家已經得到了啟示:

所謂職業化的缺失,就是人們面對問題時,缺乏了獨立思考和持續進步的能力。

這大概率上,就是為什麼小夥子的老東家,不給他升職加薪的原因。

因為站在老闆的角度,他並不是擁有五年的工作經驗,而是一套工作經驗用了五年。

那麼,職業化的缺失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下面,我來談談,職場人普遍缺失的六大職業化素養:


01

不懂得用投資回報率去剖析自身的價值

大家有沒有想過學校和職場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在學校的時候,只要你遵守紀律,學習足夠努力,即使成績常年在中游,但也沒有老師會責怪你。

但在職場中,就算你加班熬夜到凌晨三四點,走出公司時看過寂靜無人的街道,可如果在工作中做不出成績,依舊會被公司淘汰。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學校時,我們其實是處於社會規範中,人與人之間是受到情感驅動的。

況且,成績的好與壞,只會對自己的前途產生影響,並不會破壞學校的日常秩序。

但在職場時,我們就處在了市場規範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受效益驅使的。

你是否能做出成績,將會直接影響到團隊的運轉,以及公司的利益。

簡而言之,每個員工都是公司的“投資品”,老闆在你身上付出了成本,是渴望你能為公司創造相應的價值的。

這就好比,假如你的基本工資是10000元/月,你的提成係數是3%,公司毛利率是20%。

那麼,在老闆看來,你要帶來多少銷量的訂單才能使公司在你身上的投入實現收支平衡呢?

按照投資回報率的公式計算大概是:X*0.2=10000+X*0.03,X=58823.53元。

也就是說,這五萬八千八是你至少要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所以,不管是工作要求漲薪,還是面試洽談薪資,大家都應該把自己身上的投資回報率算出來,又或者用案例的形式直接給企業擺出:

自己到底幫企業創造了多少的價值?未來能幫企業繼續創造多少的價值?

以投資回報率剖析自身價值的做法,不僅能幫助大家認清自身的水平,還能讓企業看到自己已經具備了多數職場人不具備的商業素養。


02

不懂得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因為基於自身立場和利益的不一樣,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是千差萬別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關於寫開發信這件事,很多銷售都認為其效果越來越雞肋。

每天做好產品介紹的內容,辛辛苦苦的給客戶發了數百封開發信,卻始終沒有收到一次大洋彼岸的迴音。

在銷售眼裡,客戶大抵就像是趾高氣昂的君王,總讓自己熱臉貼冷屁股。

但如果切換到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其實他也是身處職場的普通人,只是他的工作任務是找到好的產品方案和好的供應商。

這也意味著,在翻郵箱時,客戶必須在短時間內篩選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

那麼,那些千篇一律的寫著Good product,Good price的開發信自然會被當作垃圾郵件忽略掉。

而當銷售擺脫“自利性偏差”的控制,想清楚客戶到底要什麼時,才會懂得在寫開發信時,從對方的需求出發。

去製造一些讓對方感到實際價值的信息,從而引起對方的關注。

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對客戶,對同事,還是對上司,在做一件事情前,必須先學會換位思考,想清楚對方到底要什麼。

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的工作方向跑偏,努力了半天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03

永遠沒有Plan B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在職場中經常發生的事情。

但很多人寧願在發生問題時,想盡千方百計去“救火”,也不願意在發生問題前,做好預防措施。

如果我們都心存僥倖心理,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沒有準備好Plan B的話,那麼,當意外真的發生時,就會發現身後根本沒有退路。

就譬如,如果你明天要在一個重大的會議上演講PPT,於是你準備了一個U盤把PPT拷了進去。

可第二天,在會議上,你發現自己的U盤出現了問題,準備好的PPT無法導進電腦,此時你肯定會焦慮的汗珠直流,心跳加速。

但是,如果你事先預想到了這點,把PPT上傳到了百度雲盤,甚至把自己的電腦帶到了會議上去。

是不是即使U盤真的壞了,也不會在會議上手忙腳亂呢?

所以,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就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時刻準備好應對不同情況的Plan B,Plan C,Plan D。

讓意外,也納進工作的安排之內。


04

不以結果為導向題

在回顧自己工作的時候,很多人腦海裡一閃而過的畫面,並不是在過往工作中取得怎樣的成果,而是在工作過程中,自己幹了多少的活。

所以,每當加班加點做出來的方案被上司駁回,兢兢業業的工作卻一直得不到加薪時。

多數人都會開始抱怨公司環境,埋冤上司看不到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

但是,大家來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哪些崗位上的人幹活最累,薪資卻是最微薄的。

答案肯定是工廠裡面的生產工人。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勞動所產生的價值,正是以“過程”為單位去計算的。

在裝訂產品的時候,工人們不用去管這個產品的質量是否存在問題,這個產品投入市場後會帶來多少營收。

他們只需要按照車間主任下達的命令,把這個產品裝訂好就完事了。

因此,雖然他們幹著最累最枯燥的活,但是由於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僅限於“裝訂產品”這一動作,所以他們的薪資只能按照工作過程所花費的時長計算。

而如果在職場中,我們都秉著以過程為導向的思維去工作的話。

無疑就像是把自己等同於工廠裡的工人一樣,只盯著自己是否完成了工作中的一系列動作,而不去思考自己的工作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自然而然,工作的再苦再累,結果還是不如人意的話。在領導眼裡,我們的工作還是沒有創造多少價值。

所以,日常工作時,我們一定要學會以結果為導向來引導自己的工作,不要把目光只盯在過程中,認為只要把工作做完就算是完成了。

而是自己做的工作必須出結果,且這個結果在自己的預期範圍之內,才算是完成。


05

缺乏精準溝通的能力

在工作中,大家時常會發現,有時候自己明明想向對方傳達的信息很簡單,但在表述完後,對方卻始終get不到自己的點。

而這種情況,正是因為大家缺乏了精準溝通的能力所導致的。

在我看來,精準的溝通包含了以下三要素:

1.溝通的對象。

對方是小孩還是大人?是上司還是下屬?學歷水平如何?

2.溝通的目的。

這次溝通你到底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3.溝通的方式。

用文字還是畫畫?線上還是線下?M語言還是P語言。

簡而言之,就是講讓對方聽一遍就能懂的大白話。

如果在溝通前,沒有明確這三要素,很容易就會導致信息接收方無法理解你想要表達的含義或者曲解你的意思的現象發生。

譬如,你手頭上有一份活動支出需要老闆報銷,於是為了彰顯自己積極的工作態度,你在Word文檔中把完整的活動支出過程寫了下來,並在最後附上要報銷的金額。

可站在老闆的角度,他會去關心你是怎樣花掉這筆錢的嗎?

他只會關心這些活動支出是否具有必要性,以及報銷的金額是多少。

而這些信息,明明用一份簡單的Excel表格就能表達清楚,你卻硬是兜了大圈讓老闆做閱讀理解。

所以,當大家每次發起溝通的時候,都請思考一下對象是誰?目的是什麼?我該採用何種方式。


06

沒有大局觀

何為大局觀呢?

相信大家都有接觸過類似於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之類的MOBA競技型遊戲。

在遊戲中,段位較低的人,會只盯著眼前的對手看,想著要怎樣才能擊殺對方,自己這局遊戲要拿下多少人頭。

而段位達到王者級別的人,往往會在操作遊戲角色的同時,觀看小地圖中敵方每個英雄的走位,想著對方下一步可能會幹什麼,自己在這盤遊戲要採取怎樣的打法才能最快推掉敵方水晶塔。

這種高低段位玩家意識之間的差距,就是有無大局觀的體現。

放眼職場,有大局觀的人就如能達到王者段位的高端玩家一樣,只佔少數。

多數人都無法做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把握好整體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關係。

對待問題能夠做出快速的反應和正確的決策,使整體的利益最大化。

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大局觀呢?

我的看法是:

1.遇事多想想,你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以及每一次決定會產生什麼影響或後果,你又將如何應對這些影響或後果。

2.學會拎清孰輕孰重,在兩難全時,要懂得放棄小利益保全大利益。

3.事物都是動態變化的,沒有什麼一拳打天下的招數,要學會去揣摩事物的發展規律及抓住主要矛盾。

4.目標性要非常明確,本階段的工作和預計要實現的目標得成為實現下一階段目標的鋪墊。

綜合如上,雖然很多人在職場上摸打滾爬多年,但依舊沒有掌握最基本的職業化素養。

而職業化的缺失,必然會成為職場晉升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大家能掌握文章中所提到的這六條職業化素養,多的不敢保證,起碼會甩開同齡人一大截。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