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郭城驛鎮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全力化解矛盾糾紛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徵地拆遷、棚戶區改造、民生保障、鄰里糾紛等矛盾糾紛多、繁、雜,信訪問題突出。會寧縣郭城鎮黨委、鎮政府審時度勢,以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為引領,以矛盾糾紛五級調解機制和 “六小活動”為抓手,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全面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瞭解民聲,把廣大群眾的意見作為化解矛盾糾紛重要的推動力。開展入戶走訪“問事”。結合農村基層治理“六小”活動和開展困難群眾“大走訪、大排查、辦實事”專項行動,由聯戶幹部和包村幹部進村入戶走訪、談心談話,全面掌握群眾所思所盼,瞭解糾紛信息,掌握糾紛苗頭。全鎮120名黨員幹部走訪農戶2133戶7447人,收集群眾在生產生活、就醫就業、求學務工、住房出行、惠民政策落實等方面的意見建議538條,全部建立臺賬,逐項化解;暢通多種渠道“聽事”,設立徵求意見箱、網絡留言信箱、公開專線電話,接聽查收群眾來電、來信來訪,全面做好登記,進行分類歸口,轉各相關部門答覆辦理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推行“兩條線”工作法“查事”構建鎮村組工作網絡體系,將隱患排查觸角延伸至每一戶農戶,在第一時間宣傳政策、服務群眾,調解糾紛、化解民怨,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回應關切,堅持“三級”接訪零距離聽民聲,堅持“抓早、抓小、抓了”的原則,成立了瞭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接訪組,臨聽民聲瞭解民意,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累計排查控制涉及徵地拆遷、危房改造、精準扶貧、農村低保等方面各類隱患14件。

凝聚人心,以“楓橋經驗”為牽引,探索建立了“家事不外揚、小事不出莊、糾紛找村上、大事到鎮上、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糾紛五級調解機制,化解大情小事,讓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創建鎮村兩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微信群,並將法律顧問、鎮綜治辦、司法所及新堡子法庭、派出所民警吸納為群成員,安排專人監管和服務,群眾有問題隨時隨地向鎮村微信群諮詢反映訴求,相關工作人員將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給予答覆和辦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08件,成功調解95件。

聯合派出所排查梳理近三年治安案件558件,刑事案件156件、梳理涉案人員714名。加大破案打擊力度,打擊賭博場所5處,處置參賭人員20多人,收繳賭資2000多元。配合縣執法局強制拆除違章建築4處620㎡,責令群眾自行拆除違章建築3處593㎡;聯合國土所、安監站依法拆除非法採砂廠7家45200㎡;截至目前共清理清查重點娛樂場所5家(KTV3家,網吧2家)、重點區域(賓館)5個、流動人口集聚區8個,排查流動人口出租房屋162間、登記比對暫住人口260餘名。

健全機制,堅持把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作為提升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十戶聯防、兩條線工作法的基礎上共劃分出一級網格15個,二級網格53個,三級網格714個,全面推行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工作,使服務群眾更貼心,群眾辦事更放心。不斷健全組織機構,夯實陣地建設,完善功能設備。制定完善了《郭城驛鎮信訪工作制度》、《郭城驛鎮信訪聯席會議制度》、《郭城驛鎮信訪領導包案制度》、《郭城驛鎮村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等各項制度,為強化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了機制制度保障。

通過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全力維護基層鄉鎮的長治久安,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訊員 姜硯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